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工程造价论文 > 建筑法律法规现状及发展探究

建筑法律法规现状及发展探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23 14:31:00人气:676

摘要: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建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对推进社会全面稳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法规,其作为行业的行为准则,在建筑活动中发挥指导、监督、规范作用,以确保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指出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对市场的作用,其次探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最后从多个方面介绍建筑法律法规的发展,以协调建筑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法律法规;现状发展

近年来,我国建筑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条例的建设,促使建筑行业实现高效稳定的发展。不过,由于市场建筑法律法规不完善,进而导致建筑建设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一、我国建筑法律法规对市场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关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15项与绿色建筑内容相关的行政法规。同时,我国也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绿色建准标准体系,这些用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竞争秩序,并推动产业链设计与技术的创新发展。我国积极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应用,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新技术,促进绿色建筑科技的创新发展,推动实现我国由传统建筑到节能建筑,最终到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建筑法律法规不仅有效规范建筑活动行为,也帮助提升建筑也人员素养。首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其次,规范和保障建筑行业中各个主体的利益。再者,对建设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防止出现违法行为。最后,有效解决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建筑法律法规的完善,还要看执法的贯彻与落实,因而需要我们积极转变观念,推动法律走近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1]。

二、建筑法律法规的现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现状

该法律法规于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制定,于2011年进行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制定目的,主要用于强化监管建筑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范围极为广泛的建筑活动中,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行为准则,按照法律法规调整建筑活动中的社会经济关系,对此,想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稳定进行,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必须制定法律法规进行依法管理。关于该法律法规的修正,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法为职工参保并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的现状

该法律法规于1994年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地产的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房地产开发指的是依法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由于房地产开发这一投资经营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加之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因而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对此,亟需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对房地产开发实施调控与管理[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现状

该法律法规于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主要用于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原有的“一法一条例”的法律法规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城乡关系日益紧密,城市经济的社会发展积极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而乡村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日益紧密。不过,基于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构建的“一法一条例”规划管理制度,城市规划法不涉及乡村规划和管理。这种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导致城乡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影响城乡的协调稳定发展,不能满足和适应现有城乡统筹发展需求。第二,一些地方法律法规在城市建设中与实际脱离,忽略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和当地的经济条件,擅自更改变化规划,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急于求成,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导致出现土地资源浪费,加剧用地矛盾,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三,规划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缺乏专家论证,也缺少广泛的社会参与程序,导致行政权力失去制约性,亟待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严肃性。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现状

该法律法规于1999年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主要用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的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竞争机制,促使市场主体在平等的条件下优胜劣汰而公平竞争,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关于适合公开招标的项目包括:国家重点项目、地方重点项目应当进行公开招标,在实际作用上对国民经济或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采取公开招标。对于不适合公开招标的重点项目,可以经过批准后进行邀请招标。不过,由于邀请招标由于数目有限、公开性和竞争性都不如公开招标,极容易出现违规操作与内幕交易,若不严格监督,极易对重点工程建设带来损失。对此,可由项目确定部门对邀请招标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开性、公平性、合理性[3]。

三、建筑法律法规的发展

未来建筑法律法规的发展,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发展

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发展:一方面,加快立法进度,强化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为建筑建设公平竞争提供一个公开、公平与合理的规范。同时,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明确转包概念,强化对转包行为的处罚力度,禁止承包单位将承包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办单位将承包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通过分包的形式转包给他人。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进行处罚,可责令停业整顿,也可以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4]。总之,本法律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原有法律中的转包内容进行补充,将概念明确化和强化处罚力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的发展

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刚刚建立,尚未形成合理为完善的市场化房地产价格体系,我国房地产价格结构复杂,如果没有专业的评估很难确定。因此,法律规定房地产交易中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评估程序,基于基准地价、标定低价和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或作不实的申报。如当事人作不实申报时,国家依法委托相关部门进行评估,按评估的价格作为计算税费的依据。因为房地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实际占有或者签订契约都不能成为判断房地产权利变动的公示方式,现代各个国家多采用登记公示的方法来标示房地产权利的变动。未来房地产管理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未办理权属登记,那么转让、抵押行为属于无效。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发展

我国城乡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实施求是、城乡统筹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城乡发展的需求,深入研究城镇空间拓展的规律,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与目标,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乡镇村统筹发展的需求。同时,保障城乡发展的水源地、基础设施等的保护,依法实施城乡规划,统筹和兼顾各方权益需求。针对草拟方案要征求各方的意见,通过科学论证后再最终确定[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的发展,首先,基于我国建筑市场发展,招标投标法未来发展应注重招标人的保密义务,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经获取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名称、数量等情况,更不得透露其他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以保证招标的公平竞争。对于设有标底的招标方案,招标人必须严格保密。其次,依法完善招标采购制度,规范招标、投标行为,提高公共资金的采购率,保证采购标的性能质量,统一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社会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针对一切腐败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最后,招标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和招标公告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招标公告应当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制定的媒介,不同的媒介同一招标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或者招标公告,应当保持内容的一致性。指定媒介这些内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四、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各个方面受到国家政策扶持。不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活动须依法进行,用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工程活动,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本文首先介绍建筑法律法规对市场的作用,分析建筑法律法规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在继承原有法律的基础上,顺应新形势发展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保障建筑工程的生产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瀚文,苏惠诚.建设法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7):3779.

[2]刘红娜.浅谈建筑法律法规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城市地理,2015(4):68.

[3]刘秀芬.浅谈建筑法规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5):1829.

[4]丁光昱.浅谈建筑工程中结算法律法规的作用及应用[J].智能城市,2016(6):105-107.

[5]陈卓.我国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8):145-146.

杨伊玲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