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15 13:40:00人气:647

1课程性质与特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建筑物设计的一门科学,包括建筑物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及建筑物构造等内容[1]。既以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制图课程为基础,同时也是定额编制原理与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计价与计量、建筑结构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板块内容,知识点多,涉及面较宽,重在培养学生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的知识,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思维,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2]。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专业入门的启蒙课程。它既不是纯理论的设计规范讲解,也不是工程设计案例的简单堆砌,而是将设计构造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实践性课程。“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课程需求,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

2“1+4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内涵

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程教育认证已经开始在各大高校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1+4教学模式”[3]应运而生。“1+4教学模式”是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以教师授课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通过理论讲授、模型设计与制作、课堂展示与评比、实地参观、大作业设计等活动,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1+4教学模式”中的“1”是指理论讲授,而“4”是指技能实践,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模型设计与制作、课堂展示与评比、实地参观和大作业设计4个实践环节。

2.1理论讲授――夯实基础

房屋建筑学课程板块大,内容多,知识点零散,通过理论讲授这个环节,由教师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抓住重难点,掌握关键知识点,从而建立理论知识体系。一般来说,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是学生所最先接触的专业课,而此时的学生专业知识空白,在理解概念时稍显吃力,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会事半功倍。比如在讲平面设计这一章时,可以从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售楼广告单引入,询问学生是否注意过广告单上所绘制的房屋示意图。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效果。与此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引导他们多留心身边建筑,养成善观察,勤思考,爱发问的好习惯。

2.2技能实践

2.2.1模型设计与制作――寓教于乐由任课教师在学期开始布置任务,3~5人自由组成若干小组,分组来做建筑模型。模型的选择可以是房屋建筑,也可以是桥梁涵洞,形式不限。本环节包括五个步骤:查阅文档资料,方案选择设计,方案修改与确定,材料选取,模型制作。在模型制作工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设计思想和设计艺术。比如有一组同学设计的“山间别墅”,模型特色之处就是通过房间的落地窗可以欣赏山间流水美景。但在落地窗的材料选择上却犯了难,既要透明美观,又要有一定的硬度。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上海中心大厦的“龙型方案”正是在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之后才确定下来。本组成员在尝试了透明胶带,透明塑料袋等材料后,终于找到文件夹封皮这种既美观又实用材料,完美地解决了问题。通过模型制作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做模型的乐趣,同时可以检验学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的合理性[4],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2课堂展示与评比――角色转换在教学周的最后一周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模型展示与评比,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首先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以ppt的形式展示本组模型的设计灵感,设计过程,创意及亮点,以及个人感悟,再由本系专业教师组成评委团进行点评打分。整个评比活动全部由学生负责,包括前期编写活动策划,设置互动环节,布置活动场地,邀请专业教师等环节。通过PPT的制作与课堂上台展示,能锻炼学生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2.2.3实地参观――眼见为实在学期末或暑假期间由指导老师带领全部学生到施工现场、实训基地进行实地参观,直观感受建筑物的构造及建设过程。参观项目可以是正在建设的工程,学生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原始状态和结构的施工过程[5],比如后浇板带的做法,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工艺,这些远比课本上的插图生动形象,原本课堂上晦涩难懂的概念,突然豁然开朗。当然也可以选择已经完工的地标性建筑,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建筑设计的魅力,感受世界一流的中国建筑水平。比如位于湖北武汉的绿地606,华中第一高楼,代表着中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顶级的设计水平。2.2.4大作业设计――小试牛刀房屋建筑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通过这一环节,检验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设计过程和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查阅设计规范和图集的能力。大作业设计是根据教学计划划分的分项设计训练任务[6],选取教材中某一部分设计任务,比如楼梯这一章节,理论讲授完毕,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楼梯构造设计,绘出楼梯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完成楼梯设计的全部过程,提交大作业。通过这种分项设计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1+4教学模式”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

3“1+4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1+4教学模式”在本校不同年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1+4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开发了设计潜能,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3.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在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拓展。而设计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实践也离不开理论指导。显然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需求,“1+4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教育与社会接轨。

3.2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化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整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是围绕专业知识展开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和实地参观,大作业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对房屋建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建筑设计思维和理念。

3.3锻炼学生自我展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堂展示与评比,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个人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这也是发挥集体教育影响的具体表现。从开始的方案设计、材料选取、模型制作到最后课堂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3.4培养工程意识,倡导大国工匠精神

通过实地参观,把课堂延伸到工地和实体建筑,让学生戴上安全帽,真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工程人的骄傲和自豪,培养大学生对建筑行业的热爱。扎扎实实、精益求精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4结论

房屋建筑学“1+4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形成的,在实践中颇受学生好评。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适应培养现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实践下去,不断地改进、丰富和完善,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朱俊杰 武汉晴川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