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浅谈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少,因此资源和能源的利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为了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需将节能理念贯穿于设计始终。本文主要从建筑特征、建筑经济效益、绿色照明方面分析了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需遵照的准则,具体论述了节能设计计划,旨在利用节约能源,将建筑照明能耗降到最低。
关键词: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节能设计
照明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需求,同时,照明系统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崛起,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逐渐繁杂,对照明系统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建筑照明系统设计不合理,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只有将节能理念贯彻始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为人类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1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准则
1.1契合建筑自身特点
在设计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系统时,应当基于建筑物本身的状况,以建筑特征、功能和布局为前提,比如中国的南北方地形和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建筑形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必须以当地建筑构造的差异为依据进行电气照明的节能设计,保证其科学、合理。在北方,冬天的温度较低,且冬季时间较长,昼短夜长现象严重,人们对照明的需求较大,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要选用长时间、低耗能的设计,在选择电气照明材料以及进行布局时,也要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1]。
1.2符合建筑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将诸多因素考虑在内,要从高效、节能和整体经济效益出发,倘若一味地追求高效节能,导致照明布局极其复杂,就会造成建筑设计的预算超支,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如果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没有将节能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会降低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益。例如,在普通民用建筑中采用成本较高的高端节能电气照明设备,虽然能满足高效、节能的设计理念,但是没有考虑整体经济效益的原则,普通的民用建筑无法承担电气照明设备的成本,说明设计方案不切实际,建筑企业也不会采纳。若一味地压缩成本,采用低价、劣质的电气照明设备,虽会降低前期投入成本,但是却增加了后期维修成本和能耗成本。因此,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同时满足高效、节能和整体经济效益两大原则,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2]。
1.3绿色照明的原则
近年来国家不断倡导绿色设计理念,对建筑的绿色节能方面要求愈加严格。在公共建筑的能耗中照明系统的能耗所占比重较高,因此,绿色照明势在必行。在进行绿色照明设计时,要以其运用效率为根据,不但要满足建筑空间的照明诉求,还要降低能耗。一方面,在设计照明系统时,应当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出发,在满足基本照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照明设备的数量。另一方面,在选择照明设备时,要选择损耗低、高效能的照明设备,将照明系统的电能消耗量降到最低。如果照明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并且能够科学布置照明设备,便可以实现节省能源的目标,推动建筑事业的长效发展。
2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计划
对于建筑物电气系统而言,照明系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开展设计工作时,要充分将节能思想落实到设计中,加大节能技术的运用力度,使用尽可能多的节能设施减少建筑总体能源消耗,在满足人们生活方面诉求的基础上,为人们打造低能耗的优良环境[3]。
2.1科学合理制定照明计划,达成总体节能目标
在设计照明节能系统时,为确保总体的节能成效,必须保证照明方案的科学、合理,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照明方案,就无法保障照明的节能效果。照明系统作为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设计时,要从全局出发,做到统筹管理,将建筑物的空间架构与光照时间都考虑在内。建筑物内部实际照明需要各有差异,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需求。例如,在建筑物的公共长廊,选择声控灯,在没有人的时候灯会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人通行时,可以利用声控系统实现转换。此外,在设计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系统时,应综合考量建筑物内部的色调与装饰,照明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筑物内部装修色调的影响,若建筑物内部色调较浅,可使用功率低的照明设施。为此,以能源节省为基础,建筑物内部色调应当以浅色为主。
2.2合理增大建筑物采光面积,科学运用导光系统
在设计建筑物内部节能照明系统时,应从根源考虑,尽可能地减少人们对电气照明的需求,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范围和运用时长,从总体层面改进照明体系。一方面,在设计建筑物节能照明系统时,门、窗户与公共范围的设计要做到科学、合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尽可能增大建筑物采光面积,确保阳光直接照进建筑物内。例如,在选取玻璃的过程中,应当使用透光性优良的玻璃材料,在确保玻璃隔热功能达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多建筑物内的采光时间。另一方面,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尽可能压缩运用电能设施的时长,在总体上提高建筑物内的光照成效,可依托外部设施比如导光系统。当建筑物因为地理因素得不到阳光直射时,可以考虑使用导光系统,通过反射与折射将光导进建筑物内部,提高总体的采光成效[4]。
2.3合理运用节能型灯具与高效光源
照明是人类生活、工作最基本的需求,建筑内人们对照明设备的需求量往往较大。照明设备功效受照明设备性能、设备规格、设备材料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灯具时,应该选择节能效果较好的照明设备,在保证国家规范要求的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值的前提下,选择能源消耗较低的照明设施,以取得理想的照明成效。一方面,在选取照明设施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低碳、低能耗的准则,市场上照明设备的种类较多且比较复杂,每种照明设施均有适合的场所。在设计照明系统时,应从全局出发,选择性能优良的照明设备,由于对照明设备的需求量较大,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照明设备的成本,可以选用固定供应商,这样就能保证照明设备的售后。另一方面,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需要选择高效的光源。例如,办公建筑内灯具可选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具配电子镇流器,商业建筑内可选LED灯具,室外亮化和景观照明采用LED灯具。
2.4优化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自动化控制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对照明的需求也不同,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只有形成综合多样化的照明控制系统,才能做到照明节能。例如,在大型商场(商场、电影院)对电能设备采取的是集中控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走道采取声控系统,使每个光源开关都能达到节能照明的目的,避免浪费光源。应该根据建筑物的不同进行照明控制,控制形式包括集中照明、分区照明以及局部照明,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照明系统。在照明控制中,要发挥自然光的价值,充分利用绿色能源,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光。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为了保证整体的照明效果,保证各类建筑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动化控制以及自动维护管理,应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其中。依据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建筑物内部的实际需求调节照明效果,将电能消耗降到最低。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能够获得照明条件,即照明控制系统捕捉到建筑室内的照明条件,进而实现电能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控制电能设备的关闭与开启。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需要选择质量较好的且科学、合理的启动设备,传统的启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电能消耗较大且噪声污染较大的弊端。所以,为了降低启动设备的能耗,应该引进先进的启动设备,既可以保证节能,又能降低噪声污染。此外,还可以采用监测系统对照明设备进行动态检测,及时检测到照明设备的安全故障问题(漏电问题等),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照明设备的几率[5]。
2.5 智能化照明系统
随着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功能的不断发展,当前很多电气设备都可以和互联网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连接。如果在建筑照明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对家用电气设备的运行控制,同时也可以监控其运行情况。此外,目前很多智能照明系统不会产生炫光,其灯具发散出来的光线也比较柔和,且分布面积非常均匀,能够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举例来说,目前很多家庭装修中都应用了AISAC-8000智能控制系统,应用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照明灯具的场景组合、定时控制、远程监控等。应用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对家用电气设备中的灯具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根据气候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可以有效节约电能。在智能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可以借助传感器设备来调节灯具光照强度,通过自然光强度对人工照明强度进行调整,将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能自动调节照明设备,无需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3结语
在我国的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应积极响应国家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建筑能耗中照明能耗所占比例将近30%,因此进行照明节能设计十分有必要。本文分析了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原则,并结合自身设计工作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丁兆聚.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15(2):285-286.
[2]高婧,毛羽.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45):220.
[3]狄东伟,孙殿华.浅谈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0):75.
[4]徐青.试论建筑电气照明的节能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26):116-117.
[5]宋国宏.浅谈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80.
彭晶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