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最优化。下面,笔者谈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1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
信息技术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图文并茂,形声并举,便于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可将当地近期的天气预报进行剪辑,引入到课件中,形象地展示近期的天气变化(由热变冷),学生自然会有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然后展示卫星云图的冷锋过境实时画面,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冷锋和天气”,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显然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比起死的课本插图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1.2运用信息技术可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和某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往往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如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等,它们本身是具有动态的知识点。教材中作为重点或难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单纯的利用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板书、板画、挂图、模型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整合(如可运用动画演示其运动、发展和变化),可以弥补传统地理教学手段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集中在一起,利用Flash、幻灯片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或发展变化,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学生对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不易理解,运用flash动画演示,先是晴好的天气;然后冷锋逐渐向东移动,所到地区天气出现变化:大风呼呼刮,树叶随风下,垃圾满天飞,行人抱头归;冷锋过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行人添了衣)。这种用flash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对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这一难点的理解,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3运用信息技术可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多举例说明,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分析方法。如在讲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材讲了美国的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又“阅读”了我国红水河的梯级开发,容易让学生误解为所有流域的开发均为梯级开发(修水电站)。为消除误解可在教学中引入了“怒江要不要开发”,通过背景展示,支持和反对意见的辩论,最终得出结论:怒江应以保护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大量的资料展示,帮助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会了分析方法,又树立了科学地、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的思想。
2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方式
2.1地理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管理,信息技术既是工具,又是载体
地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常见问题解答,还有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的资源,如卫星航空照片p计算机三维电子地图等。这些资源的获取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从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的加工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图片的编辑,音频、视频的插入和动画的制作。同时对所收集到的资源进行管理―――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着重在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p整理p入库p管理p检索系统上,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完成制作课件p教案p试题以及研究型课题p教学实践p学习评价等全套内容。地理信息资源库作为巨大信息库应尽可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各种各样地理资源,以保证资源覆盖的广泛性p有效性p深度性和代表性。
2.2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讲解、演示的工具
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地壳运动等内容时应用信息技术,比如运用课件(动画)演示,而且讲授演示相结合进行,能使地理学中许多概念p事物p现象p规律p本质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p无声到有声p抽象到具体p复杂到简单p理念到实际p遥远到咫尺等方面得以呈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从而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p求知欲,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3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法,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解决课堂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在进行主题性的地理知识,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即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2.4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探究工具
研究性学习是确立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学习方向和课题,再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地理信息资源库p上网、各种媒体的查阅p收集相关资料p建立课题的模型p实现课题的目标p形成研究成果。并在网络上发表研究成果,吸引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形成互动探讨,不断接近地理事物的本质。如我校依据当地特色确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等课题,再以网络为基础,查阅各种媒体,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p撰写出课题报告。这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了社会生活p走进了大自然,进行大量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还培养了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结合了起来。
宋宏玲 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