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生物工程论文 >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探析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09 21:40:00人气:57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也面临着相较于以往而言更高的实践要求,必须对于工程质量加以严格控制。结构裂缝是一类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较为严重危害的质量问题,实践之中,必须深入认识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控制及处理技术对结构裂缝进行高效处理。本文主要对结构裂缝的危害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应控制及处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

0引言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而言,结构裂缝是一类具有较为严重危害的施工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实践之中,必须加强思想认识,把握导致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控制及处理技术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避免其所造成的危害扩大化,切实改善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危害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一旦出现,将对工程整体强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致使其安全性与稳定性无法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造成安全风险增强,容易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1]。与此同时,如果不及时处理结构裂缝,其周边工程的强度也会相应降低,导致裂缝蔓延的速度加快,进一步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导致使用寿命缩短,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2.1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是导致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结构裂缝的重要原因,地基变形裂缝既是一类最为常见的裂缝形式,又最具特殊性,因其易形成多种变形种类,导致控制与处理难度增大[2]。此类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前期准备与规划实践中,未能对于各项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因而所得到的数据存在误差,未能准确掌握土质结构承载力,造成地基容易出现变形,进而导致裂缝形成。

2.2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主要影响是“热胀冷缩”,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十分容易出现裂缝。有于房屋建筑结构具有内部升温速度快的特征,且在低温条件下,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部水通常处于冰冻状态,此时会同时出现膨胀压力和渗透压力,导致强度下降、裂缝上升。此外,由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具有散热快的特征,因而若房屋内温度偏高,此时混凝土结构中就会存在较大的温差,若外部压力高于混凝土承受力,那么裂缝就会形成并迅速扩大。

2.3干缩现象

房屋建筑工程中通常包含大量混凝土,在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水分情况会发生变化,此时在受到高温强光暴晒后,混凝土就会出现干缩现象(干缩率随养护后干燥时间变化见图1),导致结构裂缝出现。

2.4施工因素

施工过程中,如果未能按照相应要求落实技术要点和工艺要求,则十分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结构裂缝[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施工人员未根据相应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而是从主观经验出发,与此同时,部分管理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对技术的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此外,未按照相应要求对完成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样是导致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工程实际承载要求、导致结构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

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有效控制及处理技术

3.1填充处理

填充技术主要应用于处理房屋建筑工程中较大的裂缝,从此类裂缝中应用相应材料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填充弥补裂缝造成的空隙。填充技术具有施工难度低、步骤少且简单的优势,且修复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对于裂缝进行加固。对于部分宽度较小的裂缝,同样可以通过填充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在应用填充法时,需要将墙体表面凿成V形(或U型)槽,之后以树脂砂浆材料(或沥青材料等)作为填充物进行处理。

3.2灌浆处理

灌浆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类结构裂缝的修复和处理,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成本低的优势,且灌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因此可以开展标准化施工,当前这一技术已经成为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处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所谓灌浆处理,就是指根据结构裂缝的实际大小,通过在其中灌入水泥或者其他材料来完善空隙,从而达到增强建筑稳定性的目的。相较于传统填充技术而言,灌浆技术更重视细节部分的处理,能够形成对于传统技术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改善整体处理效果。

3.3强补处理

当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在出现结构裂缝后强度下降、无法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完成对于建筑物的支撑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强补处理[4]。结构强补处理技术是指对于存在明显开裂情况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处理,之后根据工程的整体结构特征,处理其破损及阻碍处,通过新浇混凝土的方式来有效补强其承载力,确保其能够满足支撑整体建筑的需求,有效避免建筑物出现崩塌的情况或是发生其他意外安全事故。在强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所使用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比如,若裂缝是由于结构承载的压力过大而形成,此时可以应用高分子材料粘结剂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效地粘合结构断面,达到改善其性能的目的,避免其内部构造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降低钢筋出现锈蚀的情况,有效延长整体使用寿命。

3.4表面处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表面裂缝很容易被肉眼所察觉,这类裂缝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美观程度,同时还可能造成渗漏问题[5]。因此,在处理深层次裂缝的同时,不可忽略表面处理工作。表面处理通常直接使用贴胶、薄膜等加固材料(比如树脂类材料)进行处理,通过将这些材料应用于建筑物表面,达到有效加固的目的,同时提升表面的光泽度和美观程度,并对于滴水渗漏问题加以有效的防范,避免墙面形成积水导致污损。

3.5混凝土处理

由于混凝土是房屋建筑工程主要的结构施工物质,因此为实现对于裂缝的高效控制,必须对于混凝土进行高效把控,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尤其应在正式开展施工活动前认真检查其水土混合比例和温度:首先,由于混凝土通常需要与水泥一同使用,此时较难对水泥的使用剂量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缓凝剂(或者使用粉煤灰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有效对水泥的使用进行控制,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其次,由于温度变化以及随之而生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导致混凝土出现结构裂缝的一类重要原因,因此需要注意做好温度控制工作,注意确保混凝土能够有效进行散热,避免其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出现裂缝;第三,需要避免混凝土遭到强光暴晒出现干缩现象,应适当对其进行一定的洒水处理,从而降低干缩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切实增强其结构的稳定性。

3.6加强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在对裂缝进行控制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选择材料,避免引入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导致出现适得其反的控制效果。首先,需要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审核,确保其资质与材料及时供给能力后方可与其进行签约,应重视在合同中详细规定责任追究细节,进一步增强材料质量控制实效性;其次,在材料正式进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再次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在这一环节,尤其需对于水泥这一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材料进行严格检测,认真审核相关检验报告,确保其处在保质期内,并对其成分进行检测,严格杜绝内含硅酸盐成分的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在选择沙石材料前,需要根据水泥的选用情况进行确定,并根据水泥的使用剂量合理确定比例,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配比质量,有效防止裂缝的出现。

3.7严格落实施工养护要点

施工因素是导致结构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实践之中必须重视提高对于施工环节的监督和管控力度,确保施工人员严格落实好各项技术要点:首先,需要严格按照相应技术标准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确定和应用,避免施工人员根据主观经验进行配比的行为出现;其次,加强全过程管理,通过将日常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保障施工活动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房屋建筑工程完成整体施工之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竣工验收活动,尤其应重视从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三,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参与人员的具体职能和责任,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意识,若发现存在施工质量不达标之处,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和惩处工作;其四,开展培训活动,重视通过培训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和裂缝控制措施,并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其质量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其在开展各项施工活动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好各项技术要点,从而达到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此外,需要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开展养护工作,通过进行高效的湿养护,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干缩率,从而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混凝土干缩现象导致开裂、出现裂缝,切实增强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有效减少后续处理成本支出。

4结束语

结构裂缝是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强度变低、稳定性与安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导致这一质量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地基变形、温度变化、干缩现象及未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各项技术及工艺要点并做好养护工作。对结构裂缝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的技术主要有填充处理、灌浆处理、强补处理、表面处理及混凝土处理技术,此外,应重视做好施工材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工作,并认真落实好各项施工技术与养护措施。

参考文献

[1]白飞云.对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的研究[J].居舍,2019(36):31.

[2]张学富.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107-108.

[3]胡彦雯,陈林,刘刚林.房屋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对策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6):144-145.

[4]尚新怡.房屋建筑结构裂缝的危害及预防[J].江西建材,2020(09):116-117.

[5]杨文杰.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5):78.

孙志宏 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