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高层建筑论文 >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浅议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浅议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21 08:13:00人气:372

摘要:文中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主要风险因素,同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风险;安全管理

0引言

厦门市湖里区东渡港区某建筑工程项目(下文简称“东渡港区A高层建筑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为1栋地上26层、地下2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04370.18m2,建筑总高度为97.34m。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80023.57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24053.3m2。考虑到本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涉及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多,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全面分析高层建筑施工常见安全风险、主要风险因素及安全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对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确保工程项目得以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建设施工。

1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1.1人员或物料坠落风险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大部分施工作业都属于高空作业,且存在作业难度大、工作强度高、施工环境复杂等显著特征,因此,人员或物料坠落是高层建筑施工最常见的安全风险。例如:高空作业过程中,必然会进行施工器具或材料的垂直运输,若升降设备维护保养或操作不当,便极有可能因垂直运输设备故障而发生物料坠落事故。如在进行高空脚手架安装施工时,若未按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佩戴安全防护器具或施工操作不规范,则极易发生人员、物料坠落事故。

1.2建筑物坍塌风险

为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个别施工企业过度追求施工成本控制而忽视质量、安全控制。例如: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缩减材料费用支出;未按施工工艺规范标准要求,在混凝土构件未达规定强度要求时进行拆模施工,以缩短工期或降低人工费用支出等。在上述行为的影响下,在建建筑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很容易发生坍塌风险。

1.3火电隐患风险

火电隐患风险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风险,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临电线路搭接不规范。主要表现有:架空线路高度不合规、线路警示标识设置不齐全、线路保护措施缺失等、线路连接工艺粗糙等。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发生临电线路短路、断路、漏电、高温起火等事故;(2)临电使用不规范。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存在临电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如:私接线路、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从而增加火电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3)易燃材料管理不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堆放有一定量的易燃性施工材料,如:木质模板、油漆、模塑聚苯板(EPS)、挤塑聚苯板(XPS)、PVC管件等,若未能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对现场易燃材料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则很容易发生材料失火事故;(4)动火施工不规范。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动火作业行为,如:钢筋焊接、金属管道切割和焊接等。动火施工本身就具有较高危险性,若施工人员施工作业不规范或现场动火管理工作不到位,则会显著提升火电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5)现场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部分施工单位对现场消防设施配备工作缺乏重视,存在现场灭火器配备数量不达标、灭火器过期失效等诸多问题,导致现场火电事故防治能力不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4机械设备伤害风险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愈发复杂,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普遍会应用到多种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大型化机械设备,如:塔吊、装载机、挖掘机、打桩机、推土机等。若施工过程中存在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不当、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很容易引发严重的机械事故,对施工现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1]。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

2.1安全管理方面

施工安全管理缺乏实效性是导致高层建筑工程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施工企业愈发关注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管理过程中更侧重成本管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使得施工安全事故频发;(2)忽视风险评价工作。在现代管理理念下,“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积极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和评价工作,以此提高安全事故的“事前防御”能力,然而,很多企业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风险评价的重要性,仅注重事中控制和事后追责,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从而影响管理效率;(3)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缺乏实效性等。

2.2施工环境方面

现代高层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主体结构多为露天作业等显著特征,因此,来自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因素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炎热高温天气下,施工人员容易出现中暑、眩晕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导致施工安全风险增大;阴雨潮湿天气,材料、结构表面湿滑,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大;大风、雷雨天气下,坠落、火电、雷击等安全风险显著增大。

2.3物资方面

从物资层面来看,引发施工安全风险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施工材料因素。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各项性能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如:脚手架管材和连接件质量不合格所导致的脚手架坍塌事故;混凝土配制强度不达标所引发的结构失稳、坍塌等事故;电线电缆质量不达标所引发的火电安全事故等;另一个是机械设备因素。如:机械设备使用年限过长或维修保养不及时,导致机械设备工作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机械设备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机械操作不规范,也会增大安全风险。

2.4人员方面

从人员方面来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薄弱,不能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制定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御能力,从而产生较大的安全风险;其次,现场管理人员施工安全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能力,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不能对潜在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使得安全事故频发[2]。

3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3.1风险特征在现代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中,人们总结出当前安全风险的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风险发生的概率、时间、结果难以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机性;(2)客观性,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通过从时间和空间层面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来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但无法将其彻底消除;(3)可预测性,虽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人们依旧能够根据以经验、规律的总结和分析,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危害程度进行预判和评估,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防控;(4)发展性,即风险会随着时空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和发展。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风险的危害形式、防控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3.2风险分类

现代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组织风险,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普通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水平;特殊工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施工安全管理专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等;(2)管理风险,包括:消防设施配备及管理状况;人身安全控制计划、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等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等;(3)环境风险,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天气条件、突发性自然灾害等;(4)技术风险,包括:设计、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质量情况;技术实施情况等。

4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4.1施工准备管理

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念“预防为主”核心思想的指导,“东渡港区A高层建筑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着重加强了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提出以下工作要点:(1)积极开展风险预测和评价工作。首先,全面收集与本次工程项目施工有关的数据资料,如:水文地质资料、地下管网资料、地质勘察资料等;其次,结合收集的材料、设计方案以及建设要求,分析、查找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编制安全风险清单;最后,对风险清单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和评级,明确风险因素的防控级别,并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安全管理目标针对各安全风险制定具体安全检查表、防控管理方案及应急处理措施。(2)全面提升施工安全“事前控制”能力。具体措施有:针对脚手架施工、高支模施工等专业性、危险性较高的施工环节,提前召开专题会议,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预案,编制具体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及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面提升项目参建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2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在“东渡港区A高层建筑建设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以此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1)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机制。例如: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尤其是机械操作、特种作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资格证,还要通过施工单位的专业能力检测;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及职责落实到个人,以此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等;(2)加强各施工环节监管力度。例如:材料进场时,对各类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重点工序施工时,安全管理员应以巡视、旁站监督、见证取样等方式进行全过程监督,以此保证施工行为的规范性,提升施工安全性;基坑施工环节,对支撑体系稳定性、边坡状态、土体沉降度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数值异常及时暂停施工,经妥善处理彻底排除安全风险后方可继续施工等;(3)利用BIM技术实现现场安全智能化管理。即:以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BIM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技术载体,构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知识库”,将“智慧工地”中各类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风险知识库”中,再利用BIM技术自带的矩阵算法和RIF算法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Bentley、Navisworks、Revit等专业软件进行BIM建模,将模型与“风险知识库”建立联系,利用BIM系统中模拟建设、碰撞试验、拓扑管理(如图1所示)等功能对施工现场进行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4.3人力资源管理

考虑到人员因素对于施工安全的重要影响,“东渡港区A高层建筑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着重通过以下措施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以此减少因人员因素而引发安全风险:(1)加强各班组施工资质的审核,确保各施工队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安全施工意识,以此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VR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传授相应安全施工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施工安全预案演练、安全事故自救技能比赛等实践性活动,切实提升施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施工实践能力;(3)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人员行为管理制度,以制度条款的形式对施工人员安全设施穿戴情况、施工行为、三级较低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约束和管理。

4.4安全管理环节和风险转移改进

除了对安全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东渡港区A高层建筑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还通过以下措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转移,以此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力:(1)保险性转移,即施工单位针对某些安全风险,从保险机构处购买相应保险,一旦保险涉及的安全风险切实发生了,则由保险公司进行一定比例的赔付,常见保险类型有:施工人员意外险、工伤险等;(2)非保险姓转移,主要以工程担保和履约包含为主要风险转移形式,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安全风险进行合理分担[3]。

5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高空坠落、建筑坍塌、火电隐患、机械伤害等安全风险隐患,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导,相关施工单位应从施工准备管理、现场管理、人员管理、风险转移等层面入手,强化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能力,以此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安全建设提供更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潇.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及其控制[J].房地产世界,2021(8):109-111.

[2]粘一平.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J].居舍,2020(19):190-191.

[3]陈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福建建材,2020(4):114-116.

傅武良 福建宏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