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优化分析

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优化分析 

日期:2019-08-12 12:10:24人气:966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已广泛应用于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中。高中地理知识多,复习时间有限,复习任务较重,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地理复习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更加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地理复习效果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高中地理复习教学经验,对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优化展开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复习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复习地球运动知识方面的运用

地球运动这一方面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学习起来相对较难,高中地理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这一方面知识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协助其逻辑与想象能力的平衡发展,使其掌握地理知识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将重要知识点梳理出来,学生虽在初中时学过这些知识,但还会遗漏一些知识点,高中地理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使其掌握必学知识点如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线等相关知识;其次,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绘制思维导图,此时,可使用树状图。第一层可为地球运动,这也是树状图的顶端,第二层可设置地球概况、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内容,第三层和剩下的层级可让学生进行补充,通过添枝加叶,使树状图更加茂盛。再次,教师可再让学生添枝加叶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让其运用各种符号、线条、颜色等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pk提高其复习效率。采用这种复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也是他们思维开发收获在其中,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复习质量,增强了其地理学习的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气候知识方面的运用

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联想能力,而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比如,在学习气候这一部分内容时,要从思维导图的制作要求出发,确定出中心主题为气候,然后以气候为落脚点,展开想象,联想出与气候有关的关键词,如类型、变化等,之后,在引导学生对该关键词进行扩展,这样就形成了以气候为中心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复习“热岛效应”这一部分内容时,应以“局地小气候”为中心发散思维,全部学习内容均围绕这个为中心进行知识的扩散。这样一种构建知识系统的方式,就是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发散性理解和记忆,改变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城市知识方面的运用

城市这一章节包括三方面知识,分别是城市区位条件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问题。这一章节由于和客观世界联系比较紧密,内容相对浅显,学习难度不大,因此,与自然地理的思维导图相比,这一部分的学习在利用思维导图时要使用大量的绘图,每幅图中都涵盖很多词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笔者在带领学生复习这一方面知识时,首先为学生展示未做好的思维导图,并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查找资料,根据课本内容,将思维导入绘制完整。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小组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保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互帮互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思维导图在复习荒漠化防治知识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为每个学生设定自己的任务和制作完整的流程,提升思维导图复习的效率。以“西北荒漠化的治理”为例,教师以“荒漠化”为主题,知识点内容包括定义、成因和措施三个次主题。首先,进行分组。我将每个学生分配任务。一号学生负责荒漠化的定义,二号学生负责荒漠化的自然特征,三号学生负责荒漠化的成因,四号学生负责西北荒漠化的防治,五号学生负责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完成,制作出思维导图的雏形。此外,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制作思维导图中遇到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其次,探究思维导图。我会组织学生探究思维导图的内容,并达成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会加入学生的讨论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并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而学生通过充分地交流,编制作出思维导图。再次,相互交流。小组展示思维导图,教师对于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并完善思维导图。

五、思维导图在复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知识脉络较为复杂,因而地理地位导图的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地理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模板,从而使学生在制作地理导图时,更加高效。例如,在复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这节内容,我制作了如下的模板,即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第一板块为能源的概况。第二板块为能源开发的区位条件。第三板块为能源开发面临的问题。第四板块为能源的基地的建设。第五块,能源的综合利用。第六块,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第七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补充。学生根据我提供的模板,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从而回忆掌握的内容,并适时地对于模板的内容进行补充。而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会使自己加深对于各个知识点和结构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清晰的脉络图,增强利用思维导图复习的时效性。

六、思维导图在复习区域经济发展的运用

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展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但是复习《区域经济发展》这节内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将大部分内容都总结到思维导图中,从而导致其分不清知识点的主次。因而地理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教授学生制作思维导图。1.尽量用词和词组表达,比如学生可以将“区域农业发展状况”改写成“农业概况”。2.表达要清晰见解。学生可以用符号、图形等进行表达。3.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各个节点应表达的清晰,有层次感。比如,学生可以用圈的大小、字体的颜色和箭头,表示各个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4.思维导图展示的地理知识点应完整,重点突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一些内容重复,或是内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删除,并添加新的知识点,使整个思维导图更具有层次感。5.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口述内容,从而检查思维导图是否存在漏洞。而通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更加清楚知识内容的关系和侧重点。

七、思维导图在复习区位知识总结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正确的绘制思维导图,还要让学生将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不同,从而更好地发挥地位导图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讲授“区位条件”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总结的工业区位和农村区位的条件相对比,从而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很容易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比如相似点,两者都需要平坦的土地,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广阔的市场,国家政策的支持;而不同点则为,城市应适宜人居住,而农业对地形要求有不同的条件,比如有的植物适合在平原,而有的则适合在山上或是丘陵,而且其要求雨热同期,为植物的快速增长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还需要较低的低价。而学生通过对比思维导图,可以对于知识的共性和个性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对于降低错误率,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有巨大的帮助。

八、思维导图在复习水循环中的应用

地理知识的学习,即是用语言观察、分析和归纳地图的现象。而我们地理知识的特点就是在脑中形成一张张地理图,并将其运用,而这与思维导图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而我们地理教师教授地理知识时,可以针对性地运用这种思维。比如,在复习“水循环”这节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于相关循环的知识点容易混淆,并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我引导学生边描述边写,例如,我让学生想象海洋中的水汽上升,之后再随风吹向陆地,遇冷形成降雨,从而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后汇入海洋。而学生跟随着我的描述制作思维导图。这种复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水循环的过程,而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地理知识的教学效果。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主要剖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注重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高中地理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的过程中,用充分了解其本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地理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池晓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

作者:刘纯 单位:湖北省黄石市黄石艺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