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风水学论文 > 居住建筑设计中传统风水学应用

居住建筑设计中传统风水学应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17 06:44:00人气:606

[摘要]居住建筑设计中传统风水学的应用普遍且典型,我国建筑设计中大量风水学知识的融入为规范建筑设计、提升文化内涵、营造宜居环境等提供了支持,有助于建筑设计语言的创新与应用。本文分析了建筑设计中的传统风水学,并就居住建筑设计及室内装修设计中风水学知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建筑风水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建筑设计;传统风水学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如火如茶,在居住建筑设计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建筑设计思想积极吸纳西方元素,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不过我国传统风水文化作为建筑设计领域一大文化精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风水学融合哲学、美学、心理学、生态学、建筑学、景观学和人文历史等为一体,在建筑设计中以风水理论为指导做到合理布局、美化设计,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全面融入到居住建筑设计中,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建筑设计语言。

1建筑设计中的传统风水学

1.1传统风水学

风水又名“堪舆”,最早出自《汉书》,颜师古曰:“许慎云:堪,天道;舆,地道也。”由此即可知,风水术是一项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学问。风水在古时候被称之为“相宅”“堪舆”“阴阳”等,后来经过晋朝郭璞的淦释被统称为“风水”,发展到现在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建筑风水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在居住建筑设计领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风水文化起源于夏代,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专业性的“卜宅”和“相宅”活动,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相继出现,并奠定了建筑风水文化的理论基础,汉代产生了“图宅术”和“图墓术”,勘察建筑风水的专用工具―拭盘诞生,由此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筑风水文化出现。在建筑领域,建筑风水一词并非统称叫法,这是因为风水本身就与建筑、住宅相关,建筑风水一词作为现代建筑领域的常用叫法,主要代表了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风水环境等方方面面。传统风水学所包含的知识与内容极为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融合了空间与时间等概念,传承到现在已经涌现出诸多风水学派,比如八宅风水、玄空风水等,都是代表着不同风水观点的著名学派。随着近几年国内掀起国学热潮,建筑风水也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

1.2建筑与风水

建筑风水是研究天、地、人相互和谐共存的一门学问,不仅具有理性精神,也有浪漫情致,还是一门研究如何改善人居环境的实用学问和如何选择与规划时空的综合艺术。我国《黄帝宅经》有言:“地善,苗旺盛;宅吉,人兴隆。”一句话道出了风水学的精髓,顾名思义,风代表流动的空气,水代表大地的血脉,风水就意味着万物得以蓬勃生长之处,在建筑领域,就意味着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这也是现代风水学被人所重视的意义所在。随着建筑学的发展和风水法则的完善与应用,古人将风水环境中“四兽”“格局方正”等诸多概念引入建筑格局中,要求居住建筑设计“格局方正,四兽齐全”。“四兽”代表风水中选择环境的规则,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格局方正”意味着建筑格局必须方方正正,其源于八卦的意涵,八卦代表宇宙中的8个频道,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方位和人物,建筑不会缺角也不会缺失任何一方的卦象,也是传承千年的居住建筑设计的上佳风水格局。中国传统的方正建筑正是来源于《易经》中的伏羲八卦,这样的形状分别代表了八个卦相,每一个卦相都代表了不同的方位,即东(震卦)、东南(哭卦)、南(离卦)、西南(坤卦)、西(兑卦)、西北(乾卦)、北(坎卦)、东北(良卦)以及不同的人物和事情,由此可见中国的建筑和风水从来都是一体不分家的,事实上方正的建筑也是最有效利用空间的形状。风水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魂”,离开风水谈建筑无疑是无根浮萍,依据风水法则建造的民宅、建筑物等,在格局上与寓意上都很好,因此成为我国建筑安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人们居住的小区的各种绿化设施,广场喷泉,园区的溪流等都是在迎合现代建筑风水学,因为这样的风水知识应用正是在印证风水学的理气宗旨,即寻找生气,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草木欣欣、鸟语花香之地,这恰恰和生态建筑不谋而合,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的良好实践。

2建筑设计中的传统风水学的应用

2.1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风水讲的是人和环境的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是藏风聚气,在这个原则下有遮挡的比直通的好,迁回的比敞开的好,方正规则的比尖锐细长的好,进口大出口小比反之要好,违背上述原则会产生一些环境上的“煞”,比如山墙冲、镰刀煞、尖角煞、路冲等。五行(金、水、木、火、土)有相生相克的规律,而五行分别代表了建筑的形状、颜色和方向等,不同的建筑功能以及建筑环境要选用五行中比较适合的特性,建筑与环境之间要注意用五行的规律来分析相生相长,避免相克。比如波浪形或曲线形的建筑,五行属水,这类建筑以体育馆为典型代表,像奥运鸟巢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东方,应了水生木的五行相生原理;尖角形状的建筑,五行属火,如央视的“大裤权”就是典型的五行属火的建筑,与其本身传媒性质相和,像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也是此类建筑;直而高的方形建筑,五行属木,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就大量应用了方形建筑。居住建筑设计方面风水学的应用普遍且典型,比如仿古类的居住建筑设计中,设计规划上设计师通常将大门开在南方,建筑坐北朝南,前面朱雀方“明堂开阔”,皆为风水中“纳阳”的需求;后面北方,即玄武方种有高大林木,除具有挡风的功能,也阻隔了不美观的自然景观。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左边青龙方会设计河水环绕,右边白虎则多会种植一些植物来阻挡西晒的阳光,正是迎合了风水中左边青龙方最好是流水的说法。从科学建筑、能耗角度来讲,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来自东面的阳光,聚光效果好,同时避免了西晒,这与科学研究中自然光线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生物钟调节等结论不谋而合。像居住建筑设计中经常会设计弯曲的河流,主体建筑多位于青龙方河水环抱的“呐”位之处,中国风水历来有“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的说法,认为居住在清澈的“玉带水”之“呐”位,即河曲环抱一边的可“得尝生气”,以科学观点来解释,正是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及河床岩性差异、地表起伏等原因形成河曲,在水流冲刷淤填作用下在“呐位”形成增地,通过聚集大量有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使得该处草木茂盛、人畜兴旺,而水环对面也就是风水中通常所说的反弓水却会因为冲刷而减地,甚至可能会导致建筑物被冲毁。设计师在居住建筑外观设计方面,多数会保留风水中规中矩、四角齐全的建筑结构,其余会融入诸如江南粉墙黛瓦、西方尖顶高塔等设计风格,配合不同的装饰或色彩搭配营造出浓郁的中国风或外国风。

2.2室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风水方面的知识在装修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室内布局到色调、装修所用到的材料、植物的品种、饰品的摆放、方位等都很有讲究。比如近两年备受关注的玄空风水理论,它认为紫微九星直接影响着住宅的气运,门为户型紧要气口,五黄星为灾星煞星,如果五黄临门则代表着意外灾害、运气阻塞、破财伤害等不利信息,在住宅设计中就要重点注意门户的设计。以上海祥欣猪文化会所为例,其在外观建筑和室内设计上以浓郁的中国风作为主打风格,在会所外部,以石头为素材制作了一个突出的标识,石头的拙朴突出了会所的农家传统文化主题,在石头标记上,风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红黄绿三种颜色搭配上,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吉祥颜色,黄色在古代文化中是皇家专用色调,代表着权威,绿色则代表着生机盎然,这正是我国风水文化中的开门三见好,开门见红即开门见喜,红色使人精神感觉温暖振奋,心情舒畅,开门见绿生机盎然、养眼明目。在装饰上,我国本土宗教道家文化崇尚清淡、素雅,所以在室内设计方面以少量的色彩来搭配,减少了白色这种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吉利色调的应用,通过合理的穿插红色来调配整个空间的色彩和气氛,整体上突出了中国风与传统韵味。中国古建筑都离不开风水文化的元素,比如浦东康桥的“浦东老宅―翰青雅集”,作为著名的古建筑群落,原整体布局为三进两院,为浦东旧时大户人家居所,为改造成用于艺术交流的文化会所在建筑风水设计上做了精心规划。设计中自然且充分地运用建筑风水理论,以斜面入口避开“冲梁”“开门见柱”等风水忌讳,并在入口处增加圆洞门造型以改变原建筑的卧庸、敦实感;设计在功能上改变了原檐口浅、窄,不利于遮风挡雨的缺陷;中庭天井设置休闲区域,在景观处理上增加水槽等“聚财”乡土情怀;室内设计保留了传统梁柱,重新修缮木门和木窗,采用青石砖、粉墙等给予老宅古朴的感觉,文化展示区域整墙面的展示柜同时又带来开阔和现代感:设计中灯光的处理颇为巧妙,室内的光源被隐藏在局部天花吊顶内,既不感觉刺眼,同时又能满足观赏书画、交流接待等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传统风水学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建筑文化功能,在设计上做到天人合一,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有助于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住宅,对于新时期创新建筑设计语言,丰富建筑文化内涵,实现建筑设计与时俱进有重要意义。

闫俊文 刘庭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