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凸显山水的手法及研究
1特色景观元素分析
精神文化需求固然重要,但对于第一次步入这个乡村的城市人而言,直接能够对感官产生刺激的则是色彩、造型、空间等景观要素,只有将美好的视觉影像传播到大脑皮层后,才能刺激人们进一步地去了解乡村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浙江丽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并有“六江之源”、“浙江绿谷”、“华东地区天然氧吧”、“浙南林海”等美称,连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如何结合丽水现有的优势生态资源,打造特色景观,以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流前来观光,笔者认为挖空心思地进行景观重塑,不如脚踏实地地围绕丽水优美的“山水”景观元素,重新包装丽水的景观,并以此将丽水“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旅游品牌形象全面推广。自古以来,历史上环境优美的乡村总是依山伴水而建,由此可见,淳朴的人们对“山水”都有着无法割裂的特殊情感,对于拥有“秀山丽水”这笔宝贵财富的丽水来说,景观必定应将“山水”元素发挥极致,才能真正塑造出具有丽水自然特色的景观。
2凸显山水元素的景观塑造的具体手法
针对开发建设的目标而言,现今简单的食、住已然无法满足城市人对乡村的向往和回忆,只有乡村的整体生态景观打造,才能延续的旅游生命。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凸显“山水”元素展开构思,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生态保护
优先梯田的开挖、水利堤防的建设、高速公路涵洞的穿越将原本和谐的山水环境进行了无情的割裂。这些无法复制的山水环境是景观的重要基底,它们是丽水乡村画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的重塑和再建,都无法真实模拟多年来乡村山水画面的历史积淀。围绕山水元素构建景观的第一步,应该是确保原有山水格局的稳定,尽量减少人为建设对现状自然山水环境的干扰。在确定开发之前,首先应对乡村的山水用地进行合理的生态评价。通过评价,划定乡村不同保护级别的保护区域,并结合评价结果指导乡村的景观建设。对于山水脉络完整的乡村,应加以强化和维护;对于山水结构已经有所破坏的部分,应该进行生态重塑;而对于一些无法修复的山水结构,则应在后续设计过程充分运用山水元素,结合的其他景观全面考虑。其次应构建衔接自然山水的景观的过渡绿带,良好的过渡绿带能将山水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引入乡村的聚落格局中。过渡绿带应充分借鉴传统造园手法中的“对景”和“借景”,组织一系列亦通透、亦闭塞的视景空间,进而建立“显山露水”的乡村外围“山水”大印象。
2.2抽象提炼
重塑再生通过一些图形、材质、色彩等元素将山水的外形抽象提炼,并选择适合的景观载体赋予其山水的意境,从而形成景观的山水环境综合体。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丽水独具一格的山水演绎出另类的景观形态,既继承中国传统的造园精髓,又演变创新出拥有丽水山水符号的景观。景观元素之山。中国传统园林,通常痴迷于模拟自然界中山的形态,堆土、叠石为山,艺术再现山的气势和风韵,进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然而对于身处山峦环抱的丽水乡村而言,刻意地在乡村内部挖土堆山,并非明智之举。首先应当充分运用建筑墙面的三维空间进行“山”元素的刻画。苏州园林有高低起伏呈圆弧状的云墙来呼应远景,我们的建筑围墙也可运用连绵不断的山体脉络符号来强化呼应远山的美景。围墙的尺度不宜过高,脉络的坡度也应结合丽水的山体特点,高低变化、收放自如地综合考虑。建筑的粉墙或夯土墙可以成为展示摄影作品的固定场所,既宣传了丽水摄影之乡的特色,又能将专业的山水摄影主题美景传递给每一个前来游赏的人们。在丽水老一辈的记忆中,光滑的溪石无疑是人们记忆深处寄情山水之物。新建的建筑在造型和色彩上要和原有乡村的风格一致,并大量选用溪石作为墙垛、踏跺和蹲配的材料,或将溪石以抱角和镶隅的手法镶嵌于建筑转折处,从而柔化建筑生硬的墙角。避免采用湖石、灵璧石、黄石等外来石材,来混淆丽水本地溪石的润泽特色。其次,还可以利用本地石材线条简洁、大小选择灵活的特点,在村口或公共空间点缀一些造型丰富的石制小品雕塑,以反映丽水乡村人们生活的片段。再者,充分运用林下的活动休憩空间,三五成群地布置溪石,从而成为人们攀谈聊天的好场所。
3景观元素之水
在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如何顺应乡村周边活水的肌理、提炼水元素柔美灵动的特性,从而营造一系列从自然到人工水景的无缝对接,是遵循现有环境并凸显水元素魅力的理想策略。纵观各国园林景观的理水手法,将水元素再创作,并将无水胜有水的意境发挥到极致的则首推日式风格“枯山水”的营造。“枯山水”习惯于将水的自然波纹元素化,并利用白沙进行象征意义的表达,这种看似简单却蕴含佛学冥想的设计手法,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环海而居的日式水景风格完全值得在景观塑造过程中较好地借鉴。艺术地归纳和总结丽水乡村溪水的纹理,元素化地将这些纹理赋予可承载的乡村环境中,如乡村道路的铺装、不同农田区块的划分边界、建筑墙面的装饰分隔线、甚至于乡村庭院灯和垃圾筒等功能设施上,都可以用水元素的纹理logo来强化视觉的效应。在条件允许的乡村,甚至于可以利用水稻田的大地景观,诠释大尺度的装饰水纹,以此来呼应乡村天然的整体水环境。随处可见的水纹艺术让进入乡村的人们驻足,伴随耳边溪水潺潺之声,必定会让人们陶醉。除此之外,对装饰水纹的色彩把握,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提取丽水乡村居民习惯的特色,并进行色彩企划,才能达到最佳的景观表情。对于临水而居的丽水人来说,水自然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4结语
只有将丽水的景观全面综合地围绕明确的主题来包装设计才能更好地将其推广出去。当然,一个优秀的景观抛开人文和社会元素必然是单薄而乏力的,只有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元素相互协调、平衡才能最终将富有生命力地可持续发展下去。从“山水”元素入手,塑造的特色景观是依托丽水自然生态资源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瑞星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园林绿化质量安全监督站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