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开发模式的研讨
(一)改进传统的建筑与设计
从以往建筑物的建造和设计来看,缺乏建筑物本身就具有一定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能力的意识。其实,只要在传统的建筑和设计方面稍加科学性的改进,就能够达到节约材料、提升空气质量的作用,进一步靠近低碳建筑的要求。
1.选用低碳建筑材料。
其一,选用可回收或可再生建筑和装饰材料。可回收材料包括金属墙板、竹木材料、钢结构、石膏砌块、玻璃等,可再生材料有竹子、棉花、藤条等。将上述的材料广泛使用于墙体、屋内摆放物等。其二,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尽量选用本地建筑材料,这样既可以减少材料在运输途中所需的能源损耗,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
2.注重建筑场地的规划。
主要指:建筑物要遵循节地的原则,在保证建筑空间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用地,一方面控制土地的使用,另一方面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万科中心将整栋建筑物建在斜拉桥上,在不影响建筑物本身使用空间的同时,又扩大使用建筑物底部空间,使得绿化率超过100%成为可能。我国人多地少,科学地选地、用地,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合理设计建筑物外观。
从建筑物设计要求出发,增加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可从两方面作考虑:第一,科学设计建筑群之间的间距,增加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空调和电灯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又可增强人体舒适度。第二,从建筑物本身构造出发,融合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根据太阳光照时间与角度进行屋顶设计,根据风向进行建筑物走向设计等,最大化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4.内部装修低碳化。
主要包括内部装修风格简约化和科学选择装修材料。简约并不表示寒酸,只要设计合宜,以简约的风格进行包装,能够特别符合当今年轻一代的审美品位,可以大大减少资源在装修上的耗费。装修材料的选择方面,可注重墙面的色彩添加,深色系的涂料比浅色系的涂料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而且在高温时节,深色系的涂料吸热性好,吸收的热量一经释放,会加大空调的使用率而产生更多能量消耗,同时也降低了室内空气质量。
(二)大力采用建筑低碳科技能力
要想实现建筑低碳化,改良传统的建筑与设计所起到的节能减排的作用只是小部分,只有依靠先进的建筑科技,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实现建筑低碳化跨出实质性的一大步。
1.建筑物节能系统的模型构建。
是指在建筑物开发过程中运用结构节能技术构造降低碳排放量,以及在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后,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物结构节能技术构造主要指,使用墙体、门窗、屋面和楼地面节能的技术。墙体节能建筑构造有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系统,利用墙体技术进行保温隔热,特别减少冬夏两季室内外温差引起的能源消耗。门窗节能技术,主要通过材料选择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遮阳采光性能,如选择使用保温性能和隔音性能俱佳的中空玻璃。屋面节能技术有屋面绿化、倒置式屋面、蓄水屋面、浅色坡屋面,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和蓄水节能性能。楼地面节能技术,是指根据保温层设置在楼板上层或是底层的不同选择不同质地的板材、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等。墙体、门窗、屋面、楼地面作为建筑物重要组成结构,其设计和材料的使用与碳排放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利用各项节能技术,一方面能直接有效地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能通过降低空调的使用率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提高居住健康和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建筑物投入使用节能技术,是指建筑物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使用率,如万科中心就将蓄冰空调技术、地板送风系统和能源回收系统三者结合来,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2.建筑物节水系统的模型构建。
在保证工作生活质量的同时,节约水资源无疑是低碳建筑需要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做到节水,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同步开展。开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设计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着重收集日常生活排出的优质中水水源,如空调排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进行中水净化技术处理,使之成为饮用水之外的生活杂用水。优质中水水源收集净化成本低,来源广,可行性高。雨水收集利用可以通过屋面雨水蓄积、小区水景设计、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等系统来完成。屋面雨水蓄积利用系统从雨水收集到投入使用总共分为四部分:雨水收集、截污过滤、雨水存储、渗透利用。小区水景系统主要是利用铺设的雨水管线,将雨水引流到水景池内,用于水景池水量补给和绿化灌溉。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系统是指建筑物地面铺设可渗透路面材料,如透水性方砖、透水性沥青路面、混凝土透水路面、渗透浅沟等,将雨水渗透用于补充地下水。节流可以通过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来实现,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广泛使用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设施等。
(三)开发利用新能源
低碳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选择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型能源。在建筑物能源体系中,尤以太阳能和地热能的使用最为普遍。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技术较为成熟,利用太阳能转换系统,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系统、取暖系统等。地热能主要以直接用于取暖和地热发电两方面的形式加以运用。地热发电主要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来实现,与传统取热装置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节能、经济、环保等显著优点。从万科中心的案例分析,在低碳建筑中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系统,极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化石能源用于日常生活能源消耗,减少了传统资源利用,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免受污染。综上所述,新能源带来的集社会、经济、环境于一体的效益,已经成为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条件。随着建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太阳能和地热能必将被更广泛推广应用,而风能、生物质能等还未被推广利用于建筑体系的新型能源在建筑中的开发利用也不远了。
作者:谢丽莉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