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构成表达及设计应用
摘要:本项目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以徽派建筑为例的艺术表达形式,根据构成元素的组合及色彩材质的多维分析,探求建筑美学在产品设计上的参考应用。通过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市场案例比对法,将徽派建筑的美学表达,特别是从点线面构成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色彩和材质肌理的呈现,探究其对于产品、室内、文创等产品设计的启发。建筑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构成法则的点线面元素上,辅以中国传统水乡建筑的色彩氛围、材质肌理和文化底蕴,对于产品设计表达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艺术构成有利于表达产品的外形结构,色彩、材质、文化有助于提升产品意蕴内涵。
关键词:徽派建筑艺术构成点线面材质色彩产品设计
引言
文化自信,民族自强的理念逐渐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一般都具备非常强烈的独特元素、文化、形象表达,其独有的魅力特征即是长久发展的瑰宝,亦可以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要发展属于中国自主创意的设计产品需要深度挖掘民族文化[1]。中国设计的发展在各行各业呈现出茁壮新兴的发展势头,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文创设计等,各领域在对中国文化的融合上极其重视,同时去往看中国历史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民间艺术等[2],在艺术表达形式和呈现繁复多样。如何去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文案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搬运或者拿来主义,而是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着重对艺术表达的本质,及精神内涵的映射去提炼可用之处,以达到对设计产品表达输出的品质提升。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安徽的徽派建筑为例,从其点、线、面的艺术构成为基础点分析,探究其表达上的规律、形式,辅以色彩和材料肌理的表达,探讨其艺术美的体现。以及通过市场分析着重探讨了现代徽派风格对于室内空间设计和产品设计的案例,总结现有市场中徽派元素运用的合理性,旨在于更加清晰地了解徽派建筑美学,并融合到家具产品设计中。
一、徽派建筑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这句诗是对徽州2000多年历史的高度赞誉。古徽州,现位于皖、赣、浙三省交界处,中国古建筑六大流派之一的徽派建筑也诞生于此。徽派建筑依托于皖南山区,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宛若一幅清新的水墨画[3]。由于人均用地面积狭小,徽派建筑的布局更加紧密,远远眺望徽州建筑群,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跌宕起伏的马头墙隐于起伏的群山之中;繁简相宜的高墙门楼;黑白灰三种色彩在对比中统一;极具韵律感的建筑线条[4,5]。徽派建筑集合了徽州山川风景的灵气,融合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村落规划构思谨慎,无论从平面还是空间的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运用都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古代徽州人通过点、线、面三种基本元素来展现建筑这一空间维度载体其独特的艺术美学,建筑不再是一个仅仅供人们生活使用的场所,而变成了一个阐释精神艺术追求的载体[6]。
二、艺术构成中点、线、面在徽派建筑的运用分析
(一)点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
点的概述:点是一幅构图中最基本的语言要素,可通过色彩、材质、体量和与背景的对比在视觉上形成点的属性。在建筑空间里,大量地使用了点的元素,通过对点元素的位置,数量,形式等进行推敲应用,就可以使得建筑在视觉构图上变得富有层次与韵律感。例如在外立面上,可以通过门窗、檐角等装饰构件在实现了结构功能,又可以使视觉画面不单调;在建筑内部,也可以通过石材,木材等不同材质,不同的颜色来实现整体的对比与统一。如图1-4所示,其代表着点元素在徽派建筑及氛围构建当中的应用。点的元素不是拘泥于几何形态中圆的形象,在建筑及空间中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变,如小巧的飞燕,形态各异的窗户等,在大面积的视野范围内都属于“点”的存在,起到吸引视线,增加视觉丰富度的作用[7]。点在徽派建筑中的使用作用:1.突出视觉中心,平衡画面的调性。而在大片的白墙中开出一方小小的外墙窗,就可以使人在观赏时,视觉被吸引到整个画面的上部,削弱了单一白色作为整个画面而带来的单调感。在徽派建筑的天井元素,可以看作点作为视觉中心的应用。四方高墙的天井,推开大门,引入眼帘的首先是位于天井中轴线上的太平缸,如图1所示,精雕细琢的太平缸与天井在方与圆中对比融合,很容易将视觉聚焦在中心点上,规整有度的天井瞬间增添了几分精巧;2.小中见大,曲径通幽。为了防火防盗,徽州地区的建筑修筑是高大的马头墙,天井厢房夹正堂。这样使得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但其高大厚重的墙体往往将人局限在一个空间里,中式的空间讲求隔断,但是这种隔断并不是完全地将空间进行隔断。而通过一个简单的窗户,如图3所示,就可以实现空间与空间实现流动感;3.精巧而灵动的装饰。在徽派建筑中采用了大量的石雕,砖雕,木雕来装饰宅邸。在檐角、跺头、柱头、门楼局部等地方均可以见到,如图4所示,没有使用大面积繁复的装饰手法,而是采用局部点缀,精雕细琢末端或者中心等重要位置,繁简相宜,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更加精巧和灵动。
(二)线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
线的概述:在几何中,线可以看成是点在运动中的轨迹所形成的。线在构图上更强调其在长度和方向上的属性。在空间维度里,通过线的排列组合可以营造出虚实结合分割空间的效果。在徽派建筑中,线元素的使用随处可见,跌宕起伏的马头墙脊,向上翘起的飞檐。砖雕、石雕、木雕中疏密有致的线条,人物花鸟栩栩如生[8]。可以将这些线条分为直线、曲线、断线、回环线、纹样线等多种形式。将这些不同的线用在不同功能需求的空间上,强化了空间的调性,整体协调统一富有意境美。线在徽派建筑中的使用作用:1.刚柔并济,画面更加丰富。如图5所示,马头墙主体采用了简单的直线条直角切割形成层次的阶梯状山墙,阶梯状的横向线条在水平方向起到了拉伸建筑主体的作用,延伸了空间,如图6所示,建筑自身纵横交错的直线条与弯曲的拱桥,回环的群山的线条轮廓搭配互补,刚柔并济,极具美感;2.线条排列组合的韵律感。一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后,往往可以呈现出像音符一样的韵律感。如图7所示,下雨天淅淅沥沥的银丝与一排排活动的窗棂,线条得流动感和连续感,平静而富有律动性;3.纹样的线性美。石雕、砖雕、木雕被誉为徽州三雕,徽派建筑以木作作为建筑的主体框架,木雕也多位于内部的梁架、斗拱、门窗、天井栏板和飞来椅上,图案也使用浅浮雕、深浮雕,平板线刻,透雕,圆雕等雕刻工艺。徽州木雕在一个空间内整体的雕刻内容是具有连通性的,为了达到同样雕刻效果,雕刻的工艺手法会完全一致,题材从简洁的几何纹样到花草鸟兽到各种传统故事,均是通过线条譬如疏密排列,交错,粗细,深浅来刻画一个一个生动的形象,雕刻线条的流畅与精巧,展现直观的线性美学,如图8所示。砖雕通常用于门楼,博风板,跺头等部位,内容多为对称的几何形、植物图案[9,10]。
(三)面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
面的概述:面作为构图三种基本语言之一,线运动后形成的轨迹可以形成面,点的面积经过放大后也可以形成面,点线面三种元素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在构图上通常是通过色彩,肌理、形状来展现面的属性。面在徽派建筑中使用的作用:1.整体色彩上的对比和呼应。如图9所示,马头墙的墙体大面积为灰白色,选用大面积低饱和度的色彩来构造面,显得非常清爽简洁。屋顶房脊覆以黛瓦,尽管为三种不同的颜色,但是同为冷色调使整体建筑在色彩上在对比中融合,如图11所示,色彩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除了黑白灰所营造出的水墨画质感,与自然间色彩的融合如蓝天白云绿水的相互映衬,使得整体氛围意境正浓,让人流连忘返;2.展现材质肌理的丰富性。不同材料的材质和肌理的使用共同构造了徽派建筑古朴典雅的气质。如图9所示,徽派建筑的材料使用的是当地烧制的青砖,黛瓦,以及松木柏木等优质木材、石材。由于皖南雨水充沛,建筑的外墙体更涂饰了白石灰用作防水。白石灰墙面的粗糙与清水石地面的平滑、石雕的厚重与木雕的温润,这些材质所构造的面使得视觉上让整体的质感与肌理更丰富,空间也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3.自由感的留白,如图10所示,留白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各种艺术创作都被广泛地使用。在徽派建筑面的使用上,强调留白所营造出来的意境美。综上所述,如图12所示,点、线、面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及作用。
三、徽派设计表达的案例研究
徽派建筑其典雅,简洁、大方的美学理念也完美契合了现代“少即是多”、“极简”风的审美取向。越来越多的徽派建筑元素被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一)室内空间―以徽餐厅为例
在三维空间中,如果能将点线面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那么整个空间将会很好地塑造空间的层次感,韵律感。市场中徽派风格的餐厅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手法1.在空间中通过一些艺术的符号进行装饰,例如建筑中常见的元素木栅格窗、斗拱、灯笼,中国画、砖雕等装饰元素[11],这些极具辨识度的点作为视觉中心,将整个空间的徽州风格定下来。2.马头墙经典线型的应用,在很多徽餐厅中都可以看到马头墙的三档、五档阶梯形线条,例如在南京的徽餐厅“锦徽府”中,过道上几乎所有的门上端都被设计成二挡的阶梯形,徽派元素鲜明。3.徽派餐厅的墙面颜色多为黑白灰等冷色调,结合灯光的明暗来实现空间的划分。4.线与点的结合构图装饰。通过线的等距排列构造虚拟的墙面。它的部分包厢墙面用木条重复等距离排列来装饰形成面,面的中心装饰为一圆形的山水画,山水画既指示了中轴线的位置又聚焦了视觉中心使视觉感受不再单调。5.点与面的结合构图:马头墙作为徽派经典元素,在很多设计案例中都有体现。在“皖厨”这一餐厅中,有一整面墙直接砌成了马头墙的形状,同时又将几何形方窗与花窗用作墙面装饰,通过选用几个点的重点装饰与整体墙面的装饰达到一种平衡,减少了方砖砌筑的高墙的单调性,利用光源和形式上与环境相互协调统一,营造出了一种昏暗虚实的环境氛围。
(二)产品设计
徽派风格相关的产品设计种类繁多,其主要表达在家居产品、办公产品及文创产品类。这些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具象化的设计,另外一种是抽象化设计,通过点、线、面的提炼后再设计应用。具象设计通常选取的是徽派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形式。譬如马头墙、门楼、天井、牌坊等结构与装饰,将其直接缩小或者嫁接到产品的设计中。如图12所示,陶瓷笔筒名片盒的设计,它的整体造型是一个缩小版的徽派民居,天井、门楼都在笔筒上有所体现,徽派元素特点鲜明。马头墙的线条生硬厚重,而建筑外墙和八字门楼的线条弯曲,粗细不一,所以整体给人一种笨重的感觉;抽象设计则更注重建筑所带来的视觉精神内涵,通过点线面的结合、穿插、交融再现。例如以肌理色彩为载体,将建筑抽象为几何平面图形,如图13所示,陶瓷花瓶造型简洁,也是一个形似建筑的外形,它的灵感来自徽派建筑高耸的马头山墙,但可以看到花瓶并没有使用复杂的元素,简单的几何方形与三角形,瓶壁上的点睛之笔的方形小孔,整体比例修长,建筑的轮廓用黑色的线条勾勒出来,色彩上不是单一的纯白,略带斑驳的石灰白,就像是时间给徽派文化留下的一道道印记,给整体更增添了几分古朴[12]。在市场中还可以看到很多产品的表达是通过线的形式,将建筑的轮廓细节通过线条的粗细流畅变化来表现,如图14所示,书立视觉正面的牌坊框架和局部的细节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勾勒,在侧面与底面等视线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使用大块的金属面,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线与面的结合使用,自由感的留白让产品完美地体现了徽派建筑和徽州文化的神韵。综上所述,如图16所述,基于徽派风格的空间设计,需要注重点、线、面元素的应用表达,在产品设计表达上,通常用抽象,具象法来提炼文化符号。
四、基于研究分析的徽派家具产品设计表达
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受访用户对徽派建筑的认知最多的就是其色彩和特色的山墙形状,因此笔者从建筑的色彩,轮廓线和空间感出发设计的一款休闲躺椅―“徽-椅”。调研所示徽派设计的高频元素词汇如图17所示。调研显示高达90%的人提起徽派建筑想到的就是它的白墙黑瓦的色彩搭配,黑白灰三种色调已经成为徽派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设计表达元素提炼如图18所示,以马头墙为例的元素符号提炼,通过抽象设计提炼出平面几何图像和轮廓线条图像。色彩上,椅子主体使用的是苔青绿,框架椅腿部分用黑白两色搭配使用,而搭脑和扶手处使用的黑色皮面材料。通过色彩铺设产品徽派风格基底。椅子采用了四种线条形式,均是采用抽象线性化的设计将经典元素转化为线段的形式。如图19所示,①这段阶梯直线来源于经典元素马头墙,通过抽象设计将马头墙的轮廓进行简化成阶梯线条,②这段搭脑和扶手处的弧线,取材于徽派建筑屋面上使用的弧形小青瓦,提取其端面活泼的弧形线条。③所使用的曲线则是来自于徽派民居中鹊尾式马头墙的尾部线条,曲线不仅增加了造型的轻盈与灵动,向水平延伸更给整体营造向后无限延伸的空间感。④旋转的直线直角脚踏线,刚直犀利,它象征的是徽派建筑山墙挺直刚峻的轮廓。半开放的设计同样延长了视觉效果,体现了徽派建筑融于山水,“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取材于徽派建筑的四种线型,干练简洁中又不乏灵动与活泼,实现了刚性与柔性的完美结合。为了减少躺椅的厚重感,产品主体材料为绿色节能的新型环保材料聚丙烯,框架上使用的是铝制金属椅腿。在后腿上采用镂空的设计,视觉上更加通透。透明的有色实体座面与镂空的椅腿虚实结合,打破了产品作为了一个独特物体的存在,与环境更好融合。
五、总结
针对现代设计中关于传统元素,尤其是徽派元素的应用,不应该拘泥于徽派建筑艺术的传统形式,或者照搬其复杂的建筑形式,雕刻形式等,而要在注重其背后的内涵前提下,从色彩、肌理、图形、点、线、面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抽象变形和简化,提炼精髓,使其更具有典型性。在徽派建筑的设计应用表达上做如下建议:材质的语义学与产品传递的情感相契合,在徽派建筑、徽派风格营造中,木材、石材等大量存在,从材料语义学来看木材代表了温润细腻,青砖与黛瓦代表着古朴,金属代表着冷漠,轻奢,塑料在大众的眼光中一般是廉价的代表。所以多数的徽派产品设计中都使用的是木材,石材、陶等材料,当然也可以使用一些亚光材质的皮面、金属材料;色彩的搭配运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徽派建筑一直有着山村水墨画之称,所以大面积的饱和度高的色彩、撞色的使用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徽派文化低调、典雅的精神内涵。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可以以这些冷色调的色彩为出发点,提炼使用,能更好地从色彩的角度让人做徽派风格意蕴的联想;从艺术构成的角度去创新,点、线、面元素,通过变形,变异,重叠,交叠等艺术手法,可以达到多样化的视觉感受,点的形状大小差异,载体差异,线条的节奏感,以及面的留白和烘衬,都可以带来视觉上的审美差异。例如马头墙的跌宕起伏线条,弧形的飞檐线条,延伸与自然相融合的水平线,高耸的垂直线,扇形花窗,外墙上的方形小窗。这些经典元素都可以应用到现代设计表达中。
陈晓佳 陈晨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