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空间在住宅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进行,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艺术创作中灰空间理念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使得原本平淡、乏味的建筑艺术形象具有了更多的视觉效果。笔者在本文中对灰空间的内涵的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之上对灰空间在城市住宅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如果留心观察,在现代很多建筑设计中都可以发现灰空间的应用,灰空间在建筑艺术创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设计理念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建筑中平淡、乏味的艺术形象和视觉效果,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本文只以城市住宅建筑中灰空间的艺术设计为例,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灰空间的概述
灰空间是在红、黄、白、绿、蓝等色调的基础上倾向于灰色建筑装饰物。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的黑川纪章建筑师提出。可以理解为灰色的空间,如果应用黑白灰三色对空间进行描述,可以将封闭的空间理解为黑空间,将开敞的空间理解为白空间,灰空间理解为黑空间和白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属于一种半封闭版开敞的状态。总而言之,建筑中的灰空间凭借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建筑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联系在一起,灰空间在不孤立的条件下避免了对室内外空间造成约束。总之,建筑中的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空间和连接空间。
二、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增加建筑实用性
灰空间的应用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建筑机能缺陷。比如在住宅建筑内,通常阳台跟卧室之间是相连的,这种阳台为生活阳台,主要功能为晾晒衣物。当生活阳台的面积比较大时,还具备储藏功能和装饰功能,人们可以将储物柜放置在合适得位置上,或者在阳台上摆放盆栽植物等;还有一种阳台为服务阳台,主要和厨房连接,这样既可以用于厨房采光,还能使厨房的空间增加。
2.增加建筑的艺术意境
建筑物中应用灰空间有助于增加人们的视觉层次感。通常,人们对建筑物的视觉感受取决于对建筑的第一印象。灰空间设计中应用了光影等设计手法,丰富了建筑物的形象,使建筑更加形象、生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物的空间层次感和人们的视觉层次感。在给建筑物设计灰空间时,可以在现有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分析空间中空白、单一的部分,然后再对其进行更加丰富的设计,以提升建筑空间的整体层次感和人们的视觉感受。不仅是室内空间,灰空间还可以对建筑外部的环境进行装饰,通过丰富建筑外部的绿色植物、花卉等景观,将自然景观跟建筑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建筑物的视觉感受更加形象、立体、自然。
三、灰空间在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1.底层架空式灰空间处理
住宅建筑是城市建筑的主要类型。绝大部分城市住宅建筑群远离泥土和自然,应用的混凝土元素较多,因此人们都希望享受到植物带来的清新和泥土的气息。以传统民居为借鉴,利用檐廊和廊棚给予人们自然的享受,现代城市建筑可以借鉴这一特点,在实际建筑中应用 雨棚的处理方法,实现住宅底部的架空式设计。新建小区可以应用现代的技术条件改变居住区的小气候,为人们提供更关阔的活动空间,使自然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将建筑生态理念融合到灰空间创作中去,为城市住宅指出新的设计方向。
2.开敞式的灰空间处理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已经遍布我国各地的居住区内,并呈现出了纵向化发展的趋势。现代化的灰空间在处理过程中比较重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设计分析的形式主要是广场空间形式。建筑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一些灰空间设计,比如亭台、楼阁、轩宇等。图1为路界处的一处休息厅,呈现出的构图为纵向三段式,分别是顶盖、亭身和基座。顶盖是伞形的,主要表现了我国铁艺艺术的魅力,亭身是仿古的六根柱形,基座由三层石阶组成。休息厅周围没有设置围栏,亭内也没有座椅,这样人们的视野就会比较开阔。这种开敞式的空间设计就属于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
3.屋顶花园式灰空间处理
在设计居住区建筑物的时候,可以向内部注入外部的大气候,通过现代技术来改变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传统建筑的住宅外立面应用横向设计方式,现代建筑都应用纵向设计方式,因此庭院和天井等空间就变小了,人文景观也相对变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建筑结构外立面上下功夫。针对高层建筑而言,每隔一定楼层设计空中庭院,在两栋建筑中间设置空中连廊。采用立面的方式对建筑屋顶的外壳进行处理,当建筑屋顶的模型为几何形状时,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物的空间感。
4.景观电梯和景观楼梯的灰空间处理
高层建筑室内具有明显的封闭特征,无法和大地和自然接触。景观电梯和景观楼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景观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到外部的自然空间,景观楼梯不仅成为建筑中重要结构造型,还使人们体会到不行的感受,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灰空间,对于城市建筑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灰空间艺术设计进行细心观察,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建筑技术,使灰空间设计更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郭蕾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