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艺术论文 > 中原道教建筑艺术在景区设计中的传承

中原道教建筑艺术在景区设计中的传承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9 13:22:00人气:454

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创始至今己有近两千年历史,主张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从中原道教建筑及旅游景区建设的现状入手,对中原道教建筑的艺术特征,以及选址相地、建筑形制、装饰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探索出中原道教建筑文化的传承方法,并针对现有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道教;建筑艺术;旅游景区;设计;传承;发展

1中原道教建筑及旅游景区建设的现状

1.1道教建筑文化与中原区域环境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文化因此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不仅道教的教义高深玄妙,以道教为依托的道教建筑也遍布中国的名山大川。由此形成了道教的宫观建筑、法事音乐、绘画雕塑、武术套路等渗透着道教的文化,其丰富、厚重、古朴、致远的特征成为道教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原腹地现已构建了融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便利的区域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为中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中原道教建筑的现状

目前,中原道教名山中的嵩山、王屋山、五朵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开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名胜景区。2010年,风光优美的道教圣地老君山联合鸡冠洞景区成功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原地区标志性景观。中原著名的道观有嵩山的中岳庙、开封的延庆观、鹿邑的太清宫、三门峡的太初宫。嵩山中岳庙是河南省现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尊称为道教“第六小洞天”。开封延庆观是我国著名的道观之一,又名重阳观,为了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而修建的。三门峡函谷关东城门右侧的太初宫是后人为纪念老子在此地所写《道德经》而修建的。这些著名道观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历史欣赏价值和参观旅游价值,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中原道教文化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问题

中原道教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经济价值,但是以道教为主要表现力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却存在这一些不足。中原地区固然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积淀,但是却把郑汴洛沿黄河旅游线作为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在景观设计上突出古都、名寺、寻根、功夫文化,重点开发观光旅游、寻根拜祖、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等旅游主题。在景观设计中对于道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对外宣传有限,特别是对于道教名山、道教建筑等的传承中较少做专项设计,没有充分体现中原道教的历史地位。中原地区环境优美的道教资源引来了中外不少游客的光顾,但是每年旅游旺季都暴露出道教旅游景区中旅游设施的不健全问题。比如登封中岳庙会,每年都会引来数万名游客参观游览,游客人数超出了景区的承载能力,产生的大量垃圾严重污染了景区环境。

2中原道教建筑的艺术特征分析

2.1中原道教建筑的选址相地

中原道教建筑选址相地中体现了道教的文化。道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的理念影响了道教建筑的多个方面,并成为其审美要素。中原道教建筑的选址不仅仅是考虑其宗教场所的功能,还将周围自然环境考虑在内。中原道教建筑在选址时多寻找自然环境良好,风景秀丽的地方,就是要求其建筑贴近自然,使建筑的美与自然的美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效果。在进行建筑的布局考虑时,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将建筑尽可能的按照其地势进行布置,即使在平原上兴建殿堂,也在周围布置植物、水体、山石,顺应自然,使得建筑仿佛是生长在自然中的仙境。在选址与布局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并将其建筑艺术与自然的美相结合,是道教建筑体现其文化底蕴的一种形式。在中原道教建筑的相地时,还需将其功能性考虑在内。虽然选择了清净的名山大川,但要有方便的道路到达,以保证良好修行条件的前提下,前来朝拜的香客容易寻找,同时生活物资也能够顺利运送。中原道教建筑的选址相地将道教思想中对自然的重视与风水理论相结合,保证了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同时满足功能需求,还兼顾云游道士以及香客的需求。这样,才能使道教建筑既满足道教文化的要求又满足世俗世界的功能需要。

2.2中原道教建筑的形制

大多数道教的殿宇用斗拱建重檐屋顶,出檐深远,向上举折,加上鸱吻、脊饰,以及直立的墙壁和立柱,再由殿基宽阔的月台或崇台沉重,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重和稳定,使人感到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由于北方气候较为寒冷,降雨量少,中原道教的殿宇屋顶一般较重,墙壁较厚,有较好的保暖作用。相比之下,屋檐的出挑一般较浅,殿宇的正脊多数为直脊,有的脊上装有砖雕或琉璃鸱吻脊饰,整座建筑庄严持重。在中原道教建筑型制中,建筑等级表现在建筑的规模、进深、面阔等方面。殿宇开间遵循古建筑型制,为单数,一般为三或五,不能达到九这一皇家型制的。另外,供奉整个建筑群主神的殿堂都比其他的规模大一些,开间和进深也是整个建筑中最大的,从视觉上就能体现其供奉神仙的地位等级。

2.3中原道教建筑的装饰特征

道教建筑的装饰题材较多,从道教神仙体系到故事传说,以及其自然植物等都被用来当作装饰题材。由于建筑装饰是十分直观的,对于烘托宗教气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在一些神仙庙宇中都会表现八仙、关公等装饰题材,起到道教劝人向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目的。常见的装饰纹样为动物纹样,如龙和龙的“九子”是中原道教建筑装饰中常出现的一种纹样装饰,是祥瑞的代表,并各自起到庇护的作用。一些在道教中有特殊意义的动物也被用作装饰纹样,鹤被认为是神仙坐骑,是灵兽,在道教文化中代表着长寿。由于道教崇尚自然,植物纹样也是建筑中常常出现的一种装饰题材,如灵芝、松树等。道教历史中的人物、传说故事人都可作为建筑装饰纹样,如八仙、重阳七子等等。另外,八仙的法器也常被用来组成暗八仙。

3中原道教建筑艺术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与设计方法

以道教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是一个由很多项目构成的综合体,这些项目涉及到旅游区、旅游景点、旅游的活动项目和其配套的旅游专门性设施、服务等。如此构成了道教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更有效地吸引游客,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

3.1中原道教建筑艺术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中原仙山,老子故里”是中原道教旅游景区的主题形象,围绕此主题来强化中原的道教形象。以进香游为主题的中原道教朝圣地,可以通过朝圣进香活动带给游客神秘的进香体验,旅游前景较好;以欣赏道教艺术珍品为主的旅游圣地,如中岳庙的古代建筑群、王屋山的道教书画、南阳的道教仙乐等都可以使游客领落到独特的道教魅力;以感受独特的道教生活为主题的道教生活圣地。道士们神秘新奇的生活总是令无数普通人向往,可以挑选适合生活的道教宫观让游客充分体验充满文化内涵的道教生活。如开封延庆观、鹿邑太清宫、三门峡太初宫、焦作嘉应观等都适合开展生活体验的旅游项目。游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耳濡目染地体味着道教的思想境界,感悟道教文化中玄妙的教义思想与千姿百态的神话传说故事,无意是旅游圣地的强大吸引点。

3.2中原道教旅游景区的设计方法

古代的道教圣地有着单一的存在目的,即宗教信仰的寄托于传承,现代的道教胜地已经由宗教目的转移成为观光旅游的目的,目的的转变制约影响着道教景区规划设计总体构想和具体实施。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尊重道教的宗教特质,又要尊重旅游的经济要求。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掌握造景的度,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尤其是商业设施、道路交通、空中索道、景观雕塑小品等设计更需谨慎从事。对于原有建筑维修的原则应该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维修,以现存的实物及相关的文献为主要依据,保护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在中原道教旅游景区设计中突出道教建筑艺术的同时,注意营造建筑形制、装饰图案的道教氛围,还要兼顾景观构筑物、植被、水体等,用以表现道教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

4结论

目前,河南省正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式的发展,如何在景区设计中体现特有的文化氛围是现存的主要问题。中原地区道教建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特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主题,在旅游景区设计中应将传统引向创新,设计过程中既要贯彻道家宗旨,又要兼顾实际环境,在景观设计中营造道教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各类旅游项目的载体。使中原道教建筑艺术在旅游景区设计中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老聃.道德经[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1).

[2]杨作龙,邹文生.中原文化景观[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3]王立科.现代景观设计中地域特色的创作手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02).

作者:牛玖荣 单位:中原工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