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艺术论文 > 传统建筑入口建筑艺术

传统建筑入口建筑艺术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3 07:50:00人气:424

兰溪传统建筑现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宗祠、寺院等。由于地形、经济条件,审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古建筑的入口大门的形式也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民居、宗祠、寺院(通称传统建筑)的入口大门,在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人们从纷纭复杂的外界空间进入具有私密性的室内空间的一个缓冲过渡空间,是空间景象变换的一个转折点,是人们进入室内空间的序曲和前导。它不仅有防卫的功能,而且从它的形制、体量、建筑材料和装修艺术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识别性。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建筑大门的面貌来辨别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贫富状况,以及建筑的重要程度。因此传统的入口处理,不仅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时还要适应周边环境,增加不同建筑或自由亲切,或豪华庄严的环境气氛。如民居建筑的入口一般比较自由亲切,装饰也比较俭朴,而宗祠、寺庙、学宫等的入口则比较豪华庄严。所以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入口处理也就格外重视,常常根据各地不同的建筑材料,风土人情等因素,因地制宜设计成多种多样不同的建筑风格形式。兰溪地处江南,溪流纵横,既有江南水乡的风貌,又有高山延绵、丘陵起伏的的地形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生存环境在衢、婺、兰三江纵横交错中,构成了“七省通衢”的便利的交通水系。自南宋以来,兰溪成了帝都的后花园,商品经济尤其发达,大批的传统建筑逐渐矗立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在近千年的历史沉淀中,这些传统建筑的形式从平面布局到装修风格虽然迥然不同,但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面目。

一、入口的平面布局

1.位于建筑的中轴线正中。这种平面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布局,便于背风采光,格局上显得堂堂正正,如寺庙、祠堂等多采用正中开门的布局。如寺庙则在大门一进门就设一佛龛,供奉如来佛,那庄严的神态宣示着佛法的威力无边,有的供奉弥勒佛,笑容相迎信男信女;两旁分别为四大天王,寓意风调雨顺使人一进门就有一种亲切感,感受到佛家的平易近人。而大多数富户的民居入口也位于中轴线的正中,进门是天井,开敞的厅堂面对大门,毫无遮挡,使人一眼就能看到堂前富丽堂皇的摆设,这种一览无遗的布局往往是暴富者的心理反映,它是向人们炫耀着家庭的富足和优越感;而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书香门第一般会在大门内增设一道屏门,做一个隔断,使室外到室内有一个过渡,形成明与暗、敞与闭的对比,使人无法一眼看清家中的虚实,从而更加强了住宅的私密性和内天井的明朗庄严。

2.入口转折。为了选定好的建筑朝向,但又受到道路、池塘等地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堪舆学说上风水的制约,许多建筑入口则偏离中轴,大门开于偏侧,从旁侧进屋,形成入口的转折。如诸葛村丞相祠堂,前有池塘,后倚小山。从风水理论上是典型的伏虎形,煞气很重,影响到对面王姓人家的生活,所以在大门门厅前筑一道矮墙以挡煞气,另外从两侧开大门,方便出入。又如诸葛村诸葛高嵩宅,为三进二天井格局,大门则从右侧开设,进门便是厢房,既以厢房为门厅。这是因为门前有道路,在边侧开门既方便出入,从风水上讲又做到了藏风聚气。再如长乐村的民居因地形制约,大部分坐南朝北,为了避免冬日正对北方来的寒流,所以几乎都选择了从旁侧开门的布局。这样,人们从室外入室时,视线发生了变化,感觉上门的深度似乎增加了,空间层次显得更为丰富。厢房上精美的门窗、牛腿、雀替等装修以及天井中绿色植物的点缀,常使人耳目一新。

3.外八字式。又称八字门,是一种规格比较高的门式,常用于官衙、宗祠、寺庙,以增强威严之感。等级较高的民居也常用。还有一种作用是由于民居地处深街窄巷、建筑密集,客观环境限制了门前的开敞。为了扩大视域,增加通风条件,因此位于小巷内的住宅有的就采用向外开敞的八字门,这种形式在建筑艺术上会给人一种开阔大气和喜迎宾客的亲切感。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成志堂、诸葛村旧市路5号民居、云山街道天福山社区严氏民居都是这种建筑样式。

4.门前设牌坊。这是一种规格极高的入口形式。如学宫,大门外设行敲牛恢峙品皇浇ㄖV兄嵯呱弦来挝拧㈥拧⒋蟪傻睢⒚髀滋谩5燃督细叩乃略涸诖竺磐庖采枧品唬兄嵯呱弦来挝矫拧⑻焱醯睢⒋笮郾Φ畹取H缌槎聪缍丛创宓钠苷嫠隆

5.门前设影壁。影壁又称照墙。是住宅入口的装饰物之一。一般设在宅外,面对大门,在宅门和影壁间围合成一个无形的入口空间,产生了一种迎合的感觉。同时形成一种视觉导向,使人在这个外部空间环境中,会自然而然地转向住宅入口。影壁的构造仅是一段青瓦白粉墙遮挡正对大门远处的视线。从风水上来说,也是避开外面正对大门的煞气和大门内藏风聚气的需要。有的在墙上绘上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样象征吉祥。高等级的建筑则与牌坊、大门相结合,形成一个更为肃穆的空间环境。如学宫的行敲磐庹怨剑械乃旅砼品煌饷乓仓氨冢馍稀板氤呶魈臁被颉澳衔薨⒚滞臃稹钡茸盅H绾缒奚酵献陟簟⒒频暾蛉宓羁诖遄鸬绿谩⒅罡鸫逯罡鸶哚悦窬佣忌栌杏氨凇

6.过街楼。楼一般建在两幢房屋山墙之间的通道上,楼上为住宅用,楼下为道路交通。这种占天不占地的空间利用,一方面形成居民内外之间的一个明显的入口标志,同时也起到遮阳避雨和供村民休息交谈的作用。如兰江街道姚村村132号民居、黄店镇芝堰村陈连生民居都建有过街楼。

7.切角入口。常见于十字路口或街巷转角处的住宅、店铺。为方便交通、扩大视线,在比较方整的平面布局上切掉一角,在切角处开门。如诸葛镇诸葛村上塘商业街。

二、入口的形式与装修

传统建筑入口独特的形式与装修,不仅具有遮阳避雨的实用功能,还能起到明显的标志作用,使人易于辨识和寻找。由于装饰形式的丰富多彩,也加强了街巷空间的不同氛围,显示出当地的特有建筑风格。兰溪传统建筑入口的装饰处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1.简单的条石门框。以青石或黄石雕琢磨制而成。这种整副用条石构成的青石或黄石门框,镶嵌在白色的外墙上,平正光洁,坚固挺拔,配以实木或铁皮包砖大门,门上铁皮铺首更有防风挡雨、防火防盗的功能,与粉墙青瓦融洽和谐。如诸葛村旧市路10号民居。

2.木框大门。以条木制之,简单经济实用,常与泥墙草屋相配,常见于僻远山村富有山野气象。如黄店镇芝堰村民居。

3.半截条石门框。门框下半截用条石制作,以防风、雨水侵蚀,上半部以砖叠砌,门梁顶用条木。使用这种门框看似贫家小户,但也不尽然。如原花园巷9号清代民居,后杨左路9号民居或三进二天进,或对合楼,里面雕梁画栋,外面门却使用这种门框。这与主人藏富不露,不事宣扬的个性有关。

4.砖砌门框。全部用青砖砌制门框,既不失坚固,又简单经济。

5.砖雕门罩。在门框的上方围砖叠涩砌出层层的砖雕挑檐。不但起到防止屋檐雨水直接流入门内的作用,而且显示出精致典雅,绚丽多姿的风彩,增添了住宅外立面的美观。有的还在砖雕门罩上方正脊设置宝瓶和方天画戟,起到防煞气和增加威严的作用。如诸葛村夏塘路62号民居、诸葛村义泰巷35号民居。

6.青瓦披檐。在较低矮的民居入口上方,常设木椽小青瓦披檐雨罩,在粉墙衬托下,使这些民居显得灵巧朴素,秀美自然。如兰江街道姚村村158号民居。

7.青瓦门亭(屋)。一般在宅院前。两旁以围墙相接,门屋高出围墙,轮廓突出,十分醒目。这是一种单檐两坡顶开敞建筑,是住宅和外部空间中介,起到过渡延伸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满足人驻足观赏,躲避风雨等多种使用要求。在一些讲究一点的宅院,配上花草树木。实际上成为园林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诸葛村长寿路16号民居、诸葛村夏塘路63号民居。

8.砖雕门楼。又称苏式门面。这是用砖砌的入口,石门框的两侧砌水磨青砖,门的两侧和上方时雕刻精美的各种浮雕、透雕图案。如福、寿、禄三星,松竹梅、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双狮戏球等等。门楼挺拔高耸,气势雄伟,有的与八字门配合,门两侧配以石抱鼓和石狮更显威严。厚重的大门和四周高耸的封火墙,飞动的马头墙,使宅院更显庄重和安全。如诸葛镇诸葛村春晖堂、兰江街道南楼吴氏宗祠、黄店镇三泉世德堂。

9.牌坊式门楼。宅院或宗祠门面采用牌楼式,或用砖雕牌坊,或用青石牌坊,其砌雕刻工艺一如平常牌坊,唯在牌坊额坊下开大门,两侧与宅院墙相连接,起到表彰功绩的作用。如诸葛镇诸葛村崇行堂、黄店镇大坞陈维则堂、诸葛镇诸葛村旧市路53号民居

10.石雕门楼。结构装饰如砖雕门楼,材料采用青石,更加坚固。如女埠街道真教寺。

11.翘角门楼。一些富有的官宦人家或宗祠,大门入口用木结构的斗拱或梁柱等做成。或单檐或重檐的多种形式的门楼,斗拱精巧,雕饰华丽,翼角翘起,屋顶用九脊歇山顶或庑殿顶,大门上方装饰门簪,门的两侧还有石抱鼓,石狮子等对称布置,充分反映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或突显宗祠的崇高地位。如诸葛镇诸葛村大公堂。

12.大门厅。有的门厅结构面积与正厅相差无几,规模宏伟高大,成为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通称“前进”。在“前进”中间开设大门,前面或设签字栏,十分庄严崇高。如上戴祠堂门厅设三座大门。各设抱鼓,号称“三门六抱鼓,抵过宰相府”,是入口设计中等级极高的一种。如兰江街道后陆村陆氏家庙、兰江街道上戴村上戴祠堂。

13.木制排门。小镇上的民居沿街常开设店铺,形成前店后宅的格局。因此入口常用可装卸的木排门,内宅出入也从店堂内通过。由于店铺常为两层小楼,所以排门上方常做成阳台或设美人靠栏杆,立面丰富美观。如诸葛村上塘商业街店铺、诸葛村上塘商业街店铺。

14.柴门。山区农家小院常用。上盖瓦或茅草,门两侧与竹篱相连接以防鸡犬,极富野趣。

15.券拱门。在大门上方以石或砖砌成半圆形券拱以增加坚固和美观。也有全圆的称月亮门,常用于园林。如黄店镇芝堰村世泽堂、黄店镇芝堰村陈土土民居。建筑大门入口是一幢建筑的外表,是平面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好比一首乐曲的前奏,总是使人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然而从近年来各地建成的一些大门入口来看,无论工厂、机关、学校或住宅似乎都千篇一律,很少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周围环境也不协调。特别是成片的住宅区,如果不标明几幢几号,就连自己的家也难以找到。香港著名建筑师李允铄先生曾说:“历史经验是未来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兰溪传统建筑的入口有着非常丰富的造型和鲜明的特征。因此,熟悉传统建筑,到民间去探索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地方特色,深入研究,将会从中得到启发。对进一步推陈出新,做出适应新时代的又有地方特色的新建筑。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城乡建设增添更美的景观,对社会的发展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作者:戴志坚 单位:兰溪市博物馆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