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艺术论文 > 建筑艺术特征分析

建筑艺术特征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08 13:55:00人气:1141

建筑是有实用功能的物质财富,建筑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到一起的一个艺术门类,其内涵非常丰富,因而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认识、评价自然也难以统一。艺术有共同的特征,但每一门类的艺术又有各自的特征,认识、欣赏建筑艺术,首先要分析它独有的特征。

一、实用性。

不言而喻,绝大多数建筑首先都是为人“用”而不是为人“看”的,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人流活动时的许多使用要求。建筑的实用性决定了建筑艺术审美评价不能套用其他门类艺术的标准,它首先必须满足实用要求。如果实用的功能很差,就会大大降低艺术水平。不能设想一所通风不良,朝向不好,格局紊乱的住宅会给人以美感,相反,如果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就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感。建筑的实用性就是艺术的基础,而且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二、群众性。

任何建筑都要经过最广泛的群众评议,它采用什么形式,它的形式美不美,艺术水平高不高,都不能由建筑师说了算,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就是经过三代建筑师,修改了许多方案才完成的,它真实记录了一个时代人民群众普遍的审美倾向。所以,建筑可以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地区风格、民族风格、类型风格,但很难有特殊的建筑师风格。

三、纪念性。

建筑是很贵重的巨大触目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它就要长期保留下去,事实上就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纪念碑。罗马广场、巴黎铁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有许多数不清的古城市、古村镇、古地段,当初它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专门的纪念建筑,但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遗物了。建筑的这种纪念性,使得文物建筑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提倡保护古建筑、古城市、古地段,主要原因就是发挥建筑的纪念作用。

四、正面性。

建筑基本上是由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即使配上壁画、雕刻,也很难具体叙述出某一题材的内容情节。它只能正面的反映生活,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讽刺式的、漫画式的形象,昨天是迷信的宗教寺院,今天就可能是人民的博物馆;以往是帝王的宫殿庙坛,现在就是群众的文化宫;天安门本来是帝王皇城的正门,现在则是国徽的图案;万里长城本来是民族交往的障碍,是刀光剑影的战争产物,现在却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这种内容和形式几乎可以无限适应的特点,正是它的正面性、抽象性的必然结果。这一点说明,建筑遗产中人民性的精华很多。

五、空间延续性。

人们在任何一点上欣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必须从远到近,围绕建筑走一圈,再到室内走一圈,才能获得完整的感觉。拿北京那个简单的四合院来说,要先穿过胡同,进大门,绕影壁,过前院,再进垂花门,走过抄手游廊,才能进如正房;而正房又有明厅暗房,房中又有前灶后炕。这样一个欣赏过程,不是可有可无,可长可短,而是掺杂进了时间的因素。于是,由空间到时间,由静态的三度实体到动态的四度感觉,在这个时空的交比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审美感受。所以,优秀的建筑都十分重视空间的序列展开,尽量延长欣赏者的时间流程,用时间来烘托空间。

六、环境特定性。

建筑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许多还主要依靠环境才能构成完整的形象。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放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了中国的江南水乡,效果就立刻改变。欧洲的哥特教堂,必须在中世纪狭窄曲折的街巷中,才能充分显示沸腾向上的气势,如果放到纽约的摩天大楼中间,就变成小玩意了。建筑的这种环境特定性,决定了建筑艺术的创作必须从总体出发,不能任意“自我表现”;也决定了建筑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必须是由全体至个别,有宏观到微观。

七、艺术综合性。

建筑艺术的感染力,主要来源于环境、序列和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韵律,同时还可以借助其他门类的艺术给予加强,有时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绘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致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取胜,造成群体序列的性格和序列展开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这些附属的艺术,如华表、石狮、象生、灯炉、屏障、碑碣等。中国古代建筑单座造型规格简单,为了突出建筑内容,也常用壁画、匾联、碑刻雕塑来加以说明。

八、象征表现性。

古典美学家直接把建筑作为象征性艺术的代表,主要原因是因为建筑的内容与形式相互适应的范围很大,而且形式的表现力很强。如果某种特定的形式与人们对某些事物内容的认识发生了对应联系,它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超过任何一种其它艺术。比如中国的天坛、祈年殿就非常恰当地表现出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天坛以圆形为基本构图形式,蓝色为基本色调,柏树林为基本背景,利用地形将主体建筑的基底抬高,又配以各种祭祀使用的灯、灶、台等小品,还使用了与天候有关的数字和象征“天”的“阳”数,是一个象征性很强而造型很美的艺术杰作。

作者:郭瑞新 单位:山西省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