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形式论文 > 会展结构的艺术表现

会展结构的艺术表现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18 08:33:00人气:1055

本文作者:刘莉君 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会展建筑的功能决定了空间的性质,因此结构体系的表现应符合会展空间的性质和特点,并且使其更加明确。按照会展建筑的功能要求,将会展建筑功能空间大致分为核心功能空间、交通功能空间以及配套辅助功能空间三大类。

结合核心功能空间的艺术表现

会展建筑的核心功能空间是会展建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主体功能空间,其中包括展厅空间和会议空间两部分。展厅空间在会展建筑中面积占最大,是主要的功能空间,承担着会展建筑的基本职能,因此,展厅的形状及位置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会展建筑的总平面形式。会展建筑展厅空间的结构体系是属于大跨度结构。屋盖结构是会展建筑外部造型塑造的重点。运用结构体系的设计,设计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任意起伏的或平顶的屋面表现。屋盖结构体系的多样化,为会展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外部形象的塑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展厅屋盖结构的技术特征也代表了会展建筑的技术表现。展厅的平面形状大致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形式。各种形式的展厅各具优势。但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尽管会展建筑的总平面形式千变万化,展厅的平面形状大多是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居多,其中又以长方形平面更适宜展厅的功能。对于长方形平面的展厅,其形状较规整,空间利用率较高,适宜布置要求。同时,方形展厅的结构体系选择的范围很广范,例如桁架结构、拱结构、壳体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和膜结构等各种结构体系都可以适用。不同结构体系的运用从而使会展建筑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不仅如此,为了使建筑形式表现更丰富,可以将结构体系进行切割、变形和组合,使艺术表现更为丰富。如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利用结构结构体系的变形组合设计成犹如一只展翅高飞的海鸥,展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而巴黎德方斯国家工业技术中心展览馆总平面形式是一个边长为216米的三角形,其结构体系是由球面壳体经过切割变形,形成双层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体系,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这些会展建筑的屋盖结构体系选择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是其展厅却都设计成方形的形式,保证着良好的空间使用,见(图1)。

澳大利亚昆士兰布里斯班会展中心为了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方形展厅的屋盖结构体系单元是由立体桁架作为主体结构的索膜结构体系构成。每个展厅的屋盖结构体系都设计成一个沿一条对角线折叠和切割的两面弯曲的双曲线抛物面形式,而且由一个长100m的绞索构架支撑着,与边线和联系部分在一起,其截面为三角形。位于展厅对角线角上支撑屋面的杆状物也被扩展为特色的顶棚结构体系景色,多个结构单元有规律的排列,形成天然飘逸动感的造型,形成了独特的曲线屋面,见(图1)。从使用方面来讲,会展建筑的展厅要求柱间的跨度越大越好,最为理想的是无柱的大空间。但是,早期的会展建筑主要以多层式居多,展厅结构体系多为框架式结构,因此展厅的使用受到立柱和结构的限制。为了方便灵活布展,结构体系的柱网结合展厅功能,以国际标准展位尺寸3×3m为模数进行柱网设计。国内中小型展厅和多层展厅的柱网尺寸常为9×9m或12×12m,既结构经济,又便于展位布置,见(表1)。随着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会展建筑展厅空间跨度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重工业展厅标准要求柱网间距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展厅为跨度为50m以上的无柱大空间,另一种是要求展厅为以柱距为30m的网架结构,见(表1)。如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以30m为模数单元,展厅单元为90m,以此构成平面,见(图2)。展厅的规模决定了结构体系的跨度,巨大的跨度会造成结构空间加大,导致空间的浪费。而在深圳会展中心的设计中,采用拱结构体系的形式特点,使展厅形成高低有别的空间,不仅适应了不同高度布展的需求,而且表现了巨型拱的优美造型,见(图3)。因此,结构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与功能空间的结合,不能为了形式的表现而本末倒置。

会议空间会展建筑的另一主要功能空间。本文讨论的会展建筑中的会议空间是以服务展览空间为主。根据会议空间在会展建筑中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会议空间和展厅空间被包容在一座建筑体内,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这一类会议用房规模较小。会议空间化整为零,分散在各个展厅周边夹层或连廊位置处。这类会议空间位于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之内,并不影响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结构形式的表现,这种结构体系的形式容易产生完整的形式感的表现效果。例如,南京国际会展中心的会议部分和各单元展厅被覆盖在统一的空间桁架屋盖结构体系之下,整个结构体系形式完整。而在统一整体的大空间内通过结构出挑,设置挑廊,在挑廊二层布置会议用房,另一侧则是呈弧形的高大展厅空间。在保证了完整的建筑形式感表现效果的前提下,功能空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见(图4)。会议空间整合在一起,独立于展厅空间之外,与展厅形成一大一小两空间体块,每个体块结构体系可以不同,相互独立,二者互不影响。会议空间往往采用与展厅不同的结构形式,以求得整个建筑形式的变化。结构形式的对比变化更能凸显各自的表现力。例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其展厅为规则的矩形形体,为了使整个建筑形式生动活泼,因此,会议部分设计成圆形体块。两种不同几何形体的结构体系形成强烈的对比,见(图5)。深圳会展中心的会议中心位于45m标高处,由巨型的“A”字型混凝土柱支撑,悬浮与展馆之上,延伸了建筑形式向上的趋势,见(图6)。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会议部分屋盖利用弧形桁架结构体系形成椭圆形形式,与由斜拉索结构体系和空间桁架结构体系结合的展厅结构体系形成主从关系的表现效果,见(图7)。这种大空间和小空间之间的比例往往影响整个建筑的尺度和造型,以此突出强调结构形式的表现。

结合交通功能空间的艺术表现

交通功能空间主要特点是组织引导人们的交通活动以及疏散逃生。主要由主入口中央大厅和交通连廊以及垂直交通设施三大类组成。主入口中央大厅是会展建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部分,是各方向流线的交汇点,并且也是各个功能设施联结点。主入口中央大厅要求具有多功能性,往往是公共活动的中心,因此多为灵活的无柱大空间。为了使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往往屋盖结构体系会采用前高后低的形式,低处为入口中央大厅,高处则是展厅。例如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其屋盖结构采用斜面的形式,在保证了展厅高度的同时,又节约了入口大厅的上部空间,见(图8)。也可以将展厅和入口中央大厅的屋盖结构完全脱开,以此降低入口中央大厅的空间高度,避免空间的浪费,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见(图9)。主入口中央大厅的造型设计往往可以利用结构体系的特征成为整个建筑造型的视觉亮点,表现建筑的个性,烘托建筑的形象。例如,德国莱比锡会展中心入口玻璃大厅可以进行各种集会,招待会等形式的庆典活动。入口大厅的拱架结构体系完全外露于点式连接的玻璃屋面之上,不但形式轻盈而且不占据内部有效空间,见(图10、图11)。

交通连廊连接着各个功能设施,引导着参观流线,是重要的导向性空间。因此,构成交通连廊的结构体系及构件应要形成并加强交通连廊的方向性。通过诸如可以展现方向性特点的结构构件,起到类似于引导方向这类细节性的作用。例如,通过利用结构构件作为通道空间的标示,进而起到标明主要交通路线的作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内两列乳白色的长柱列,使空间具有强烈的透视感,引导着参观路线,见(图12)。也可以充分利用结构所占据的空间,将其与交通空间紧密结构。例如,汉诺威26号馆利用支撑屋盖结构的三角架般的桅杆所形成的空间作为交通空间,使结构空间和功能空间合二为一,结构构件次序井然,形成很强的方向感和识别性,见(图13)。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宽约40m,长约450m的“珠江散步道”是集散整座建筑人流的中心,并且与各个展厅相连。竖向交通系统分别布置在间隔两个90m单元之间。空间外围护结构体系设计成斜面的形式,同时屋盖、墙体和挑台与倾斜的围护结构相呼应,使长廊空间更具动感和雕塑感,见(图14)。

结合配套辅助空间的艺术表现

配套辅助空间是辅助会展活动正常开展的一系列设施空间,包括餐饮休闲、行政办公、综合服务设施等空间。这类功能的空间使用面积占会展建筑面积较小部分,可以利用平面中不规整的空间来布置。由于空间小,被覆盖在展厅屋盖结构体系之下,并不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形式,保证了建筑结构形式的统一性。但是,在展厅内部,这些设施空间也往往集中布置成独立的“盒子”形式,在展厅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内形成“房中房”的形式,如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见(图15)。而在汉诺威会展中心26号馆的设计中,服务设施被放在六个独立的立方体结构中,置于展览空间的两侧。方形的“服务箱”插入在形式自由的展厅结构体系内,使屋顶向上飞升的趋势更为明显,见(图16)。

结语

从本文中可以看到,会展建筑结构体系的艺术表现之美贵在使结构技术与会展建筑的空间融合得恰到好处。以结构的思想来丰富建筑创作是本文所强调的结构与建筑的密切关系。对于结构体系艺术表现结合会展建筑功能空间方面,通过对结构体系的设计,结构体系既能划分空间来影响会展建筑的使用功能,规定和限制会展建筑的功能空间,同时又能依靠结构的表现来增强功能空间的特性。无论会展建筑的结构体系是增大了功能灵活性还是中断了功能灵活性,是划分了功能空间还是表达了功能的特性,结构体系都必须与会展建筑功能要求的设计原则紧密相关。达到结构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是进行会展建筑设计时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会展建筑结构体系的艺术表现则是结构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结合点。随着当今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结构体系的艺术表现成为会展建筑创作的有力表现形式。不仅对会展建筑结构体系的创新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建筑形式的创新亦如此。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