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形式论文 > 象形与象征建筑形式论文

象形与象征建筑形式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01 07:33:00人气:367

1建筑形式设计的象形

人们总爱寻找和把握形式的意味,并冠以戏谑感的称谓,在面对那些有形式诉求的大型公建时尤其如此.因此,对“裤衩”、“秋裤”这些诨名应该持有更为宽容的态度.建筑提供的是一个场所、环境,通过人的观察产生意味,通过人的感受形成意境,从而加深认识.建筑是开放的,可以直接描述其他物体,也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语言表达建筑本身的形式意味.然而,过分具象的建筑形式剥夺了人们的可解读空间,使建筑退化为一次性的形式消费.人们不再对形式有任何过多的思考时,建筑也就失去了探究未知的趣味,所以一次性的具象消费就必须是美好的体验.也就是说,象形物必须是优美的,而建筑形体的模拟技巧也必须是高超的,如弘一法师纪念馆.而福、禄、寿和金钱固然寄托着商业追求者的活动目标,但同时也容易流于庸俗;人面住宅带着惊愕无神的表情在提供遮蔽的同时也在吞噬着居住者,建筑堕落为了荒谬的形式游戏.

2建筑形式设计的象征

象征就是“立象而征意”,即通过可见的事物(象)去体现(征)某些更深层的东西(意).这种深层的“东西”可能是事物、观念,也可能是情感.象征有一个相互关联的对象―――象征物与被象征物.引入建筑学领域,是指由可见的建筑物质实体作为象征概念中的象征物,去象征(或暗示)由可见的建筑实体所代表的精神内涵,使建筑体现出实用以外的美学价值.就是用一个出场物来说明一个没有出场的建筑创作内涵.为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几个局部构件―――祭台上方的采光孔、祈祷室的尖顶和教堂入口处的钟塔,虽然位置不同、形状各异,但都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修道院是心灵精修的地方,需要的是冥想和感悟,这些带有指向性的构件既像是引发思考的奇异提问,又像是答疑解惑的暗示,启发人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以及自己的位置发生疑惑.这就是一个修道院的建筑应该具有的形式―――通过建筑形式的手段,促发这个空间内应有的精神内涵出场.又如朗香教堂,怪诞复杂的造型曾引出许多联想,而这些联想、意象、隐喻没有一个是清楚肯定的,它们在人的脑海中模模糊糊、闪烁不定……它难于分析,无从追究,没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我们心中的复杂体验.“剪不断、理还乱”,真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建筑师柯布西耶的设计初衷就是“形式领域里的听觉构件”,依托这个听觉构件,人们获取上帝的启示,所以教堂的形象就像是听小骨一样,不可捉摸,难以尽言.人生有太多的未知,需要与上帝沟通的时候,常常是内心世界极其复杂、难以捋清的时候,所以教堂也从建筑本身的形式构成中达成了这种意象,形式成为象征.仍以柯布西耶的设计为例,马塞公寓的设计中使用了“酒瓶”和“瓶架”的概念.每户自成一体,与地面和基础毫无联系,被安放于一个有钢筋混凝土骨架的建筑之中.这便产生了马赛集合住宅结构术语“酒瓶”和“瓶架”.“酒瓶”将完全在工厂制造,而后到现场安装,每次起吊一个完整的户型到它的位置.显示了一个“酒瓶”模型被举在手中.每个居住单元被隐喻为一个容器,因为每一户都可被看做完全独立的元素―――就像一个酒瓶.马赛公寓是柯布西耶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酒瓶”与“瓶架”是一象形的思维与表达是简单的、直接的、不假思索的,类比于文学创作中的明喻;

3象形与象征的递进与融合

象征是复杂的、非自明的、暗示性的,类比于文学创作中的隐喻或暗喻.象形强调的是“形”,仅从“形”的本身提供一个明确的可描摹的结果;象征强调的是“意”,它用形去暗示一个未曾明确的精神因素.作为设计手法,象形和象征并无高下之分,都可以出现或好或坏的建筑形式,但在促进人对建筑的理解上,象形和象征是有着递进关系的,有其形然后会其意.有效把握象形和象征的关系,可以促进建筑师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好作品.2005年,在加拿大密西沙加市举办的一栋超高层建筑设计竞赛中,中国青年建筑师马岩松的作品击败了其他91个设计方案.这一作品取消了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而是在不同高度进行着不同角度的逆转,以应不同高度的景观文脉.设计者希望建筑可以唤醒大城市里的人对自然的憧憬,感受阳光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因其夸张的流线造型,被当地媒体昵称为“玛丽莲•梦露大厦”,人们认为这种有机的造型可以为当地带来生机,因而对其设计和建设表示欢迎.在这里,象形的描述成了压倒性的解释,从而掩盖了负面的声音,寓意优美的形象引起了人们对建筑形式以外内容的有效联想,从而为这个方案带来了新的可解释空间.无独有偶,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当中,中国美院的王澍教授用“山”作为象征物,将独立的建筑设计为一个人工的山体.其中,内部3道大的阶梯象征着山谷;入口、门厅等处的四个“洞”坐落在室外山谷的峭壁边侧;分别安排在中心和幽深之处的4个院落隐喻了山坑;多路径的人行流线从地面开始,向上分叉,形成茎状的迷宫结构;建筑的内外则用竹板条模板混凝土和20种以上回收旧砖瓦混合砌筑的墙体包裹,既回应了拆除前几十个美丽村落的材料特征和建筑意象,又如一种在人工和天然之间的有生命的宏大物,象征了山的物性.这种山体的类型学隐喻作为一种形式设计的象征性手段,为建筑带来了回味无穷的艺术特征.两例中,梦露大厦较宁波博物馆更具象形性,从某些角度看过去,建筑的确有裙裾飘扬的效果,这和人们心目中梦露袅袅婷婷的走姿颇有神似之处;而宁波博物馆则较梦露大厦更具隐喻性特征,与周围建筑疏远的距离使得博物馆本身独立于街道中,硕大的体量与相对纯粹的外观使观众能够有山的体验,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自明于这个山的象征,它不是象形的.从建筑所承担的功能来说,前者的公共部分似乎更多地表达于建筑的外观,人们的形式消费也停止于这个曲线的形体;而后者则是邀请人们进入的公共博物馆,内部相对丰富的空间形式与体验是它必须提供的,因而,山的隐喻从内到外是一个整体.马赛公寓屋顶的设计中,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被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的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的电影院,所有的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柯布西耶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人们在甲板上欣赏天际线下的美丽景色,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柯布西耶是热衷于航海的,著名的《模度》就是在航海过程中的成书的.如果把人生比作航行的话,建筑无疑就是容纳这次航行的主要容器.建筑的屋顶对于甲板是一个明喻,是一个象形的产物,而甲板则是对人生历程的一种暗示,丰富的屋顶活动空间则是用建筑形式语言对人的活动和历程进行分析,提出规划,暗示着“希望”,这就是象征.以上的案例中,很难简单地区分象形和象征,或者说两者的关系常常是递进或者融合的,就任何一栋建筑来说,形式有着自身的形式语言体系,材料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建筑没有很微妙地试图去表达所有非建筑类型的内容.比如我们很难用材料、柱式或空间去非常近似地模拟梦露的裙裾或一座山的外观,也很难用形式或色彩叙事性地表现“伤心”、“希望”或“运动”等.只能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材料、柱式、空间或色彩的安排,表达一个异质同构的世界,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裙裾的律动、山的宏伟与壮观,抑或伤心和希望的氛围、运动带来的轻盈感等.建筑常常是一个“大兴土木”的事情,一旦建成,就必须有较长时间的停留,一次性的形式体验显得单薄,建筑师的选择常常是复合的,建筑师总是愿意作品能提供多次回味的可能,启迪人们去领悟那“弦外之音”、“象外之旨”,使抽象的建筑形式去承担启发人们从表层的形式设计进入到更为深层的建筑内涵.

4结语

从创作与表达两个层面去认识象形和象征的话,可以看到它们一是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将要解决的社会功能问题转化为建筑形式问题,从而予以解决;二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设计者对某个社会问题的观念、认识和解决途径.这种创作与表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建筑形式产生了“异化”现象,形成了所谓的“典雅主义”“粗野主义”“高技派”等.在符号形式的哲学里,建筑和诗歌、音乐、绘画、雕刻一样,是折射实在的艺术符号形式之一.建筑一旦被固化为形式,它就可以被看成符号,并构成一个象征,它自身具有结构,并且向直觉、想象等情感活动敞开.象形的建筑,设计思维较为明晰,形式偏于具象;象征的作品抛却了具象,或介乎具象和抽象之间,因其形式语言的多义和可解读性,从而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意味”,简洁但不呆板,给人更多的解释可能.建筑设计最终提交的形式,虽可以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但最好是使用建筑本身的形式语言,表达出形式意味,提供合情合理的象形或象征,可名状,又一言难尽,因而使得建筑更加接近艺术本身,无疑是较为高超的设计.形式能够找到平衡,作品既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又能够使设计者的社会理想得以实现,无疑是最好的结果.象形与象征有效融合的作品,构成了一个自足而又开放的世界,接受任何解读,甚至是通俗、丑陋的戏谑.只要能引发关注者趋近美的思考,使用者感觉善的欣慰,设计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因其象形,能够使大众审美拓展了方向;因其象征,也帮助人们形成一个更为真实多样的存在空间,那就是人的感受.人生活在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之中,在一定意义上,那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

作者:董新意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环境设计系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