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形式论文 > 表现主义建筑形式论文

表现主义建筑形式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01 11:27:00人气:586

一、“城市皇冠”的特点

“城市皇冠”这个词来自诗人薛尔特巴的著作《城市皇冠》,他提出了对玻璃建筑的幻想,陶特便受其影响提出“城市皇冠”建筑的概念,以玻璃取代砖石建造城市建筑,营造出梦幻般的空间体验。最能体现这种观念的就是陶特的玻璃展馆,这是一座由彩色玻璃形成的“城市皇冠”。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和弧形曲面墙上的构造是用双层玻璃将彩色玻璃夹在中间,当光线透过外层玻璃和彩色玻璃进入室内时,强度经过弱化,形成缥缈的光线,配合玻璃穹顶,体现了殿堂的精神特质。整个内部空间给人以梦幻感,其内在精神仿佛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其营造的梦幻感表达出神秘的主题。另一个体现出“城市皇冠”概念的建筑是波尔齐格设计的柏林大剧院。剧院内层层叠叠的钟乳状下垂物环绕,布满了整个剧院的天棚,并往下延伸。这种设计对非理性建筑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当代建筑思潮中“非”与“反”的根源之一。

二、“塑形建筑”的特点

“塑形建筑”是表现主义建筑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形式产物,其偏向使用夸张的自由形取代机械的几何形,使建筑呈现出有机特质,这也是表现主义对当时主流建筑思潮反抗的直接体现。“塑形建筑”可以追溯到高迪,他善于结合自然形式,创造具有隐喻性的造型,使建筑富有生命力。高迪在形体塑造上所运用的建筑语言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表现主义建筑师,如使用混凝土创造自由的形体。表现主义代表人物门德尔松便深受其影响,他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既是典型的“塑形建筑”,又是重要的表现主义建筑。门德尔松在设计中紧扣新奇、神秘的主题,他将体块和动势巧妙结合,用混凝土和砖块塑造出流线型的形体,上面开出一系列不规则且富有节奏感的窗洞,整个建筑呈现运动的趋势,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建筑所表达的神秘氛围也呼之欲出。正如布鲁诺•赛维所说:“门德尔松是要让建筑说话,是要与建筑的源头决裂。”“塑形建筑”的另一代表作品,是由哲学家斯坦纳设计的哥地奴姆2号住宅。斯坦纳使用更为直接的表现手法表达建筑主题:混凝土塑造了刀刻般的轮廓,大面积布满阴影的内凹空间,给人强烈的诡异感。不同于以上两位建筑师用混凝土塑造形体的手法,德国建筑师霍格侧重于用砖块砌筑墙体,他设计的智利大厦便沿用了他多年坚持的砖砌结构。排列整齐的玻璃窗户和砖砌装饰仿佛是对传统的延续。建筑形体上则采用了表现主义的语言:夸张的构图,曲线型的墙,锐角形屋顶骤然翘起,强调线条的垂直表现力……这一切的融合,使这座建筑既继承传统,又彰显时代性。

三、两者的共性

无论是“城市皇冠”还是“塑形建筑”,两者最主要的特点是均具有强烈的隐喻性,并且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表现主义在建筑中表达的是设计观念和个人情感,然后通过一系列强化手段达到目的。这些强化手段就是表现主义建筑的表现手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运用有机曲线和曲面塑造建筑的雕塑感,使建筑极富动态;其二,用玻璃材料塑造建筑形体和营造室内空间氛围,追求外表的纯净透明和内部空间的奇幻氛围;其三,打破现代建筑的结构清晰、明确的箱型空间,对其进行分解,使内部空间具有运动感,外部形态给人怪异感;其四,材料上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和玻璃的透射和反射创造形体和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表现主义建筑的功能性并没有因其追求艺术效果而受到削弱。

四、表现主义在建筑表达中的体现与影响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些建筑师表现出明显的对于功能主义的反抗,表现了在建筑中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而这种美学观念与表现主义不谋而合。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夏隆的柏林爱乐音乐厅、卡拉特拉瓦的里昂国际机场、沙利宁的TWA航站楼以及乌松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均可归类为表现主义建筑。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具有和表现主义建筑类似的象征性,在表达手法上也具有相通之处。柯布西耶用混凝土塑造建筑形体,使其呈现有机性与雕塑感;倾斜弯曲的墙体上开有无序的内凹的窗洞,结合室内的光源,营造出神秘的氛围,给人以精神上“唯神忘我”的感受。夏隆设计的柏林爱乐音乐厅无论从建筑观念还是形式特点上看,都称得上是典型的表现主义建筑。该建筑在设计中力求表达“音乐在其中”的主题。它的外墙倾斜曲折,建筑外形呈现有机性,整体看来像一个巨大的乐器。演奏厅位于建筑的中心位置,依次环绕着观众厅和休息厅,加强了音乐和观众的联系。可以看出,音乐厅对于主题的表达是由内而外的,并非只注重形式上的表达。表现主义倾向在建筑中的体现一直延续到当代,在对建筑文化及建筑审美的反思中,人们的批判声不绝于耳,长期处于弱势甚至被人遗忘的反理性思想开始被人拾起,这种主观性建筑思潮的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不少当代建筑都受到了表现主义的影响:观念上强调建筑的精神内涵,提倡任意的、直观的自由表现;形式上追求夸张、奇特、怪诞的建筑造型。其结果使得建筑具有强烈的表情性、象征性、隐喻性。最能体现出这种影响的是弗兰克•盖里。盖里推崇用随机的手法给建筑带来创造性。他的创作过程基于直觉:笔在纸上自由划动,记录直觉的轨迹。其塑造的外形,自由的曲线,拼贴、分解的墙体,内部空间的运动感,这些显然与表现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结语

从20世纪的艺术革新运动到现代主义,再到今天的各种建筑思潮,或理性,或反讽,我们可以看到理性和非理性是相互伴生、共同发展的。表现主义在其中就像一股潜流,对当代多样的建筑美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其对打破建筑单一化、丰富艺术的多元性、激发建筑师的创造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彤彤 冯天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