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中式建筑论文 > 中式建筑空间尺度

中式建筑空间尺度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9 19:02:00人气:413

本文作者:郭银丽、邓广 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山西长治行政中心方案项目为长治行政中心建设项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新区起步区,基地西临湖滨路,东侧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北靠规划城市公园,南临城市主干道太行西街。总用地面积54.8hm2,用地中央为市民广场,东西地块用于其它市属行政机关办公及公共设施建设。(见图1)

山西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城市整体规划布局简单明晰,是山西院落的放大版,与城市肌理明显融合。本方案通过井字形的路网将四个院落有机的串联起来,通过大小不同的方形院落为符号,像细胞构成人体一样,将复杂的功能化繁为简。(见图2)“院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与精髓,中国的建筑文化即是院落文化,这种院落文化是中国建筑人文精神群体体现,是建筑所追求和向往的,是舒适宜人的建筑空间,相依相偎的群体组合,亲和融洽的审美感受。空旷的主入口空间直接面对市民广场,顺着城市的路网直接通向建筑的核心主体。沿路植被葱郁,市民广场的喷泉是中轴线上的一大亮点,将人群缓缓的引入进来。这一处的“无”(即空旷、亲人)与市委、市政府建筑“有”(即高大,庄重)有形成强烈的对比,情景交融。俯瞰整个建筑群体,建筑的天际线由南至北错落中带有变化,市委、市政府大楼达到整条中轴线的最高潮。(见图3)

通过对地块原始规划理念的深入分析,以中国传统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方式,结合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创建以市民广场为中心的圆形场地形构图,辅以方形轮廓的建筑群落,形成圆穹环抱四方的规划意境,两者相互支撑交融,表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设计全局考虑,层次丰富,东西南北两条主景观轴,贯穿于整个场地,南北主轴位于用地中线,以广场的中心轴为交汇点,两个建筑群遥相辉映,南北两条副景观轴分别作为规划东西地块的建筑中线,将四个院落串联成一体。整个院落组合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外实内虚,北面市委、市政府是构图的主体,建筑单体雄伟、正对中轴线,其他两面建筑以院落形式对称布局。结合山西院落文化的建筑特点,将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等几个行政机关单位,分别单独设置庭院。使得各种自然元素光、水、风自由进入庭院内部,建筑通过院落的空间与外界取得联系。市政府和市委高大的体量位于整个基地的北侧,人大政协位于政府和市委的东西两侧,建筑的外立面通过粗壮的柱廊,使之产生上窄下宽的稳定效果,整体外观,与长治标志性古建――“上党门[5]”相似,有着山峦之巅的视觉体验,韵律感极其丰富,好像无数巨大的手臂,承托起厚重的石墙。(见图4)当我们站在中心广场远观整座建筑群,建筑雄伟壮观的气势迎面而来,市政府和市委两幢大楼高耸直立,威严磅礴,四个小院落规整的阵列在两幢大楼前方,高低起伏,一种强烈的引导性,更是层次的丰富变化。(见图5)但是尺度宜人,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有任何的压力,也体现了作为行政建筑的严肃、不可侵犯。

市政府和市委两幢大楼从顶部到裙房大面积的石墙和石墙中间的以层为单位的方格玻璃幕墙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仅仅露出竖向的装饰线条,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单体的侧面设计在强调实体的情况下,狭长的窗洞口让人感觉建筑高耸入云。(见图6)裙房部分延续主体部分的方框窗洞口形式,窗洞口又以窗和窗台组成,可以使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尺寸区分窗洞口的大小,感受建筑的尺度。窗户由上至下有节奏的变化,上部的窗户与下部的窗户形成1:2的比例关系,整座建筑稳稳的扎在这片泥土里。整个建筑群看起来是一个个的小组团,散落中又有着联系。建筑群体由南向北,屋檐步步升高,立面窗洞口的收分,引起视觉的变化,在北侧的两幢大楼处作为一个节点。人们在渐渐的步入核心区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更加宏伟的建筑尺度。长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群山环绕,海拔较高,地域特色明显,建筑的色彩充分体现本土特色。在色彩表演的“舞台”上,灰色可以是“最佳配角”,灰色和白色的结合可以使鲜艳的颜色更加纯正,灰白色的面砖,不仅清晰的衬托出蓝色的玻璃幕墙,也暴露出材料本身的纹理,使建筑立面形成前后层次感,使建筑本身空灵而不刻板。市委和市政府两幢大楼中间的连廊,精彩的运用了框景与借景的原则,在灰白色的框架中透出天空的色彩,与周围景观中的绿色形成对比,在灰白色的背景下植物的绿色变得靓丽而鲜明,在晴天绿色变得更绿,水体更为清澈透底,阴天中的建筑形体若隐若现。(见图7)整个建筑群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明媚可人、庄重威严;夕阳余晖的映射下与自然融为一体,又不失亲切感。质朴的颜色,就像是山西人民谦逊的性格。

山西长治行政中心的设计充分运用了传统建筑布局和构图手法啊,精确地把握了建筑的尺度,是传统空间尺度在现代建筑的延续和传承。纵观近代的建筑设计我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造型和功能的兼备,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带来的必然是心灵的震撼,我们通过对传统空间尺度感受的汲取,经历了一系列的蜕变,是建筑的适应性生长,是建筑的因地适宜,是建筑带给普通老百姓的视觉盛宴。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