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中式建筑论文 > 定鼎门遗址景观构思探析

定鼎门遗址景观构思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06 18:59:00人气:621

本文作者:朱卫国 单位: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如何在设计中突出个性,表现特色,实现“现代中式”的核心设计理念?绕不过与历史的对话,避不开对传统地域建筑形象符号的借鉴与引用.“现代中式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2].其精髓就是用现代的建筑理念和形式来表达传统的文化内涵[3].其所表现的设计风格因为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而被称为“新中式建筑”或“新中式风格”.“现代中式设计”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也不是简单的两种风格的合并,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新建筑,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

现代中式设计以营造清雅含蓄、端庄华贵的东方式精神境界为设计宗旨.注重从传统建筑中汲取营养,注重地域性特色的表现,注重对传统建筑精神、思想观念、审美习惯等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结合新技术的大背景,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对中式元素进行再创造,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从而让中式风格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和创新.基于传统语境的尊重与认同,是本案创作灵感的主要源泉,也可以看作本案构思的重要着眼点.来自于场所文脉的深度溯源及剖析引用,从总体布局有意借鉴唐代“里坊制”特色,传统民居三合院作为商业街区空间模式原型,到唐代古城门原汁原味的异地复原与实质更新;从盛唐园林韵味到河南民居的传统符号片段,无不体现着结合地域特点的构思特色.

总体布局借鉴唐代都城里坊制

“坊”是唐朝官府将城市住民分区居住以实行有效管理的城市基本区划单位.形态上就是城内划分为若干坊,每坊一里见方.坊内设十字街,将坊内划分为四个建筑区,以安排官舍、民舍、苑囿或崇祀场所.这种具有严格等级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对中国的城市建设影响深远.现代中式设计在空间结构上尽可能多地设计成庭院空间,以追求合院的神韵.院落是中国风水追求“藏风聚气”之地.院落与院落的组合既是传统村落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城市街坊构成的基本要素.隋唐都城典型的里坊制,离开了院落也就无从谈起.隋唐都城中的传统街坊空间层次的过渡:街坊-街巷-公共院落-私家院落,既强调了私密性和领域感,提供属于自己的一番小天地;又强调了共享性,为邻里之间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场所.十字街,丁字街,构成了街坊邻里的独特风景.“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广场”总体空间布局努力借鉴唐代都城的“里坊制”特点,综合考虑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的配套及居住社区的营造,用布局丰富的生态景观有机贯连,创造具有浓郁隋唐遗韵和地域特色同时满足现代都市生活需求的综合社区(图1、图2).具体表现为:总平面的路网格局表达方正规整的道路流线;建筑物的空间组织体现强烈的秩序性和轴线性;组团空间和院落空间形成极富层次的序列性和节奏感,有效克服了传统里坊制的封闭性,增加了适合现代生活的开放性.

景观构思传达盛唐恢宏气势

唐朝的山水园林,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盛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达千家之多.诗人白居易在洛阳精心经营的小宅园,园内水池中筑有三岛,岛上有小亭,池中种白莲、菱和菖蒲,池岸曲折,环池小径穿行于竹林间,四周建小楼、亭台、游廊,供主人读书、饮酒、赏月和听泉用.园中还堆筑有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天竺石、青石与石笋,开创了文人冶园的历史先河.历史上的洛阳传统园林,除牡丹之外,就以擅长种竹而名闻遐迩.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如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具有高雅的气质,善于营造幽静的氛围.“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广场”景观设计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利用地形,水面等现有自然条件,营造多层次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通过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段,分片设置主题景区,突出历史风情,传达盛唐意向.从大的布局看,定鼎门城门是整个小区的中心焦点,以城门广场为核心的公共活动区域,紧紧围绕城门组织流线,配置景观,烘托历史景观轴线.定鼎门广场周边布置仿唐朝民居风格的步行文化娱乐街,结合水面、护城河、喷泉、灯柱、绿化等各种景观小品,共同营造具有浓郁隋唐风情的城市广场空间.广场护城河南侧的两条水渠采用层层叠水结合喷泉形成别致景观,与中间的步道平台在走向上产生异趣.叠水喷泉,暗含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理念.从小的布局看,两个居住组团根据自身的地形特点形成不同的景观主题构想.“天香国色”作为东区组团的景观主题,结合整体布局的团城形象,除东侧叠拼住宅区多用竹林置景外,中心水景区绿地可多处遍植牡丹,结合山石花木,共同营造富贵团圆之气象.“洛水游龙”作为西区组团的景观主题,以一道仿若游龙的水景,暗扣洛神仙姿之意韵.平面布局和夜景鸟瞰效果见图3、图4.

古建复原结合现代功能使用

定鼎门作为隋唐城外廓城的正门,是隋唐城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定鼎门城门广场用地面积4hm2,呈南狭北阔T形平面.按照任务书要求,广场的北部异地重建唐定鼎门门阙及其连系走廊城埠.异地重建的隋唐城定鼎门和门前广场居中布置在历史文化景观轴线上,对称布局,城楼坐北朝南,南向场地采用步步上升的手法,台地由南向北呈阶梯状布局,景观随着视线的抬高而升高,最后定格在雄伟的定鼎门上.适当抬高的平台,使定鼎门的形象更加壮观,视野更开阔.定鼎门城门平面组织上将广场南向上升平台底部作为商业用途,广场下设地下停车库.复原后的定鼎门城楼首层设计为商业,二层以上设计为定鼎门历史遗存展览,城楼顶上可辟为观景平台.定鼎门城门广场通过升高的平台,使交通流线人车分流,景观上又创造了步移景移,大大增加市民或游客的活动乐趣.定鼎门平面尺度依照考古挖掘成果,结合广场的实际空间尺度及考虑实际的功能利用做了局部调整.对于定鼎门的复原,既尊重原始的考古发掘资料,又要在实际复原中结合新的城市广场作适当的调整;既能传达古代隋唐都城的王者气派,又能对洛阳新区的城市面貌有新的贡献.毕竟,这样的复原并非真正意图5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广场城楼透视图Fig.5TheDingdinggatesiteofSuiandTangplazatowerperspective义上的原址修复,因此,在布局上作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例如适当缩短东西阙与墩台之间的东西距离,原为34m净宽,现为20m,使整个体形与周边的陪衬古街在空间上可保有必要的分寸感.同时马道的宽度设计为3m,参照大唐第一门“丹凤门”的城墙厚9m,马道宽3.2m,因此取3m马道是适当的,且马道放坡长度也不必严格按古制取13度.定鼎门城门广场南侧部分设置横贯东西的护城河并向南分出两条水渠最后汇入定鼎河.护城河南的两条水渠可采用层层叠水结合喷泉形成别致景观,与中间的步道平台在走向上产生异趣(图5).

造型风格汲取地域传统符号

“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广场”的建筑造型,结合唐朝建筑与河南民居建筑细部的形态进行了再创造,突出群体形态的可识别性,表达浓郁的地方风情,从而在建筑风格上实现现代中式的纯朴演绎,探索与众不同的设计构思与手法表现.从文献记载和已经发掘的遗址可以证明,唐朝的建筑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气势宏伟.但这个时期的建筑留存至今的却不多,地面上的建筑除了佛教与石窟外,真正的木构建筑,目前只有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与佛光寺大殿,只能从这些为数不多的唐朝建筑和石窟壁画、绘画等间接资料中去认识当时建筑的形象,倒是朝鲜族民居的屋顶,尚保留唐朝建筑形制的重要特征[4].建筑中的板门与直棂窗,则是唐朝民居门窗的主要形式.河南民居的室外装饰,常以青砖墙衬托灰黑色的土瓦屋面,一般装饰重点为屋顶的山墙正脊和檐口,以及正门、临街巷的漏花窗等部位;屋顶正脊常为灰塑而成的通花屋脊或半浮雕花纹的屋脊,也有镶嵌瓷片的脊饰;檐口多以硬木板雕花套色处理;山墙以硬山为主,沿着硬山的斜线以灰塑或彩绘图案装饰;正门,多处理成凹入或带门廊做法;临街(巷)的窗户常用漏花窗式,有砖雕、石雕、陶塑、铸铁等漏花样式[5].所有这些细部特点都构成了对本案构思的有效启迪.在尊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力求在形态设计上创造典雅且独特、富有时代感和可识别性的建筑造型.例如定鼎门的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采用的是唐代都城外廓城门的形制.依据的是中国古建专家多年的复原模拟成果以及其他间接资料如敦煌壁画,设计以原汁原味为目标;仿古商业街的建筑形式采用现代中式的设计手法,以隋唐都城民居建筑中的门窗符号和北方民居山墙屋顶女儿墙等细部为范本,通过提炼抽象,化为商业建筑的语法元素,再结合实际功能院落式布局,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形象.同时,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持与定鼎门的协调呼应;居住建筑群的造型设计继续延续商业街建筑外观的设计思路,但在符号的应用和民居片断的采用方面既有克制简化的一面,又有适当夸张引申的地方(图6、图7).立面处理通过有序的开窗、简洁的体块关系、构架等元素来体现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特有的高雅、含蓄的特点;立面上通透式玻璃和深色系仿木质铝合金栏杆的相互作用,能产生优美的韵律和对比;以柱廊、实墙、点窗,檐廊之间的虚实关系来丰富变化,力求建筑的外部形象真实地反应内部的功能空间.建筑整体以灰色砖墙为主色调,同时配以带木质花格的点窗、拱券线脚,简化的女儿墙压顶、加之抽象化后偏置的硬山屋顶形式,轻巧的构架,大胆而明快的颜色形成了具有极强个性的城市新景观(图8、图9).

结语

“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广场”规划设计在创作构思的背后体现着传承地域文化的思考,一种打破惯例的中式符号的语言表达.通过对传统中式建筑的片段、局部进行提炼或复制,运用现代艺术构成手法以适应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造型表达及空间组合,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以及传统原生态,从而唤醒人们深藏的场所记忆和文化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今日国人由于长期文化归属感缺失所带来的精神回归需求.在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场所,通过恢复历史上的古代城门,建造一个穿越时空的遗址广场.这样的城市设计既体现了文化底蕴深厚、含蓄内敛、承前启后的都城风貌,又能满足旅游商业居住等实用功能.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