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中式建筑论文 > 清代建筑特点与旅游开发

清代建筑特点与旅游开发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24 16:30:00人气:497

本文作者:胡晓瑛 单位:,新乡学院艺术学院

无论是在选址上还是在规划布局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并能使建筑与文化有机的结合,真可谓是“自然和谐,典雅古朴”。它是太行山区清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实用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自乾隆十三年起经过历代的翻建、扩建到民国十六年成为现存之规模,2000年河南省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店河清代民居的建筑特色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民居形式的影响很大,建筑材料的选择,构造做法的设计,技术手段的运用,平面及空间布局皆因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决定。[1]顺应地形之变化而建造,反映了小店河民居的建筑哲学自然观。

小店河坐落在太行山的怀抱之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幽雅,占地约五万平方米。从远处眺望其地势更具特色,犹如一巨大的神龟匍匐在沧河南岸,整个村寨建在龟背之上,象征着万世永固,而寨门建在龟颈之上,龟头伸向四季湍流不息的沧河,人们形象的称其为龟背宝地,“风水学”称之为“神龟探水”。整个村寨依山傍水,雄伟壮观,结构统一。村前沧河潺潺流水四季不断、清澈见底、光洁似镜、自然流淌。河边树影婆娑、空气清新。柏树葱茏的龟背山,绿荫掩映的点点阁楼,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山之静,水之动,形成了小店河的妩媚之美,自然山水的动静相宜,显示出气韵生动的效果。小店河村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有田种粮、有坡养羊”的选址有原则。

充分利用优势地理环境与资源条件而建的小店河民居以其构造的独特性而产生技术美与结构美的特征,显示出庄重、古朴的民居特色。[2]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筑群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具有封建大家族的凝聚力。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坐西向东,纵贯南北,现存的有寨门、寨墙、街道以及院落十座,二十三进四合院、八十六座房屋。其建筑由高向低呈阶梯式分布,采用明清流行的硬山式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整个建筑有十座院落,然后又分别为二进、三进、四进、五进院不等。硬山瓦顶,砖石结构,依次为山门、配房、过厅、上房。布局紧凑,设计合理,既互为整体,又相对独立,既有前后通道,又有连结各院的曲径小路。各院规格、布局、用料、造型皆相近。穿过重重的深宅大院,还能看到村寨的外部由石材砌成的寨墙将其围成一个完整的群体。每段寨墙中间都有寨门通往村外,后门外有望台,以防歹人侵袭。整座建筑群布局主次分明,前呼后应,是中原清代民居建筑群的优秀典范。小店河民居建筑皆为四合院,四合院建筑表现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表达了中国人中正平和,变通有则的处事哲学。[3]四合院建筑空间分布完整周密,构造坚固,在一些局部多有装饰,体现了大家族的实力。建筑布局采用依上房为主的对称式布局,每进院的院门均建在中轴线上,正房两侧配有厢房。砖石结构,硬山瓦顶,粉墙方窗,屋内以青砖铺地,木质的隔扇门板。小店河清代民居有民间阁楼式、官民结合的京城阁楼式、有体现封建礼教的闺阁绣楼、有苦读的公子书房,更有独具特色的临街门楼,它们皆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各个院落遥相呼应、相互衬托、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规模宏伟,景色秀丽。是清代典型的官民结合式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学术研究价值。

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筑既有北方建筑雄伟高大、质朴浑厚的特点,又有南方建筑清新秀丽、小巧玲珑的特色,形成了集南、北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独特风格。气宇轩昂的门楼、高大的过庭、浑厚的上房、古朴的侧房等都显现出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如“守身为大”楼阁布局严谨,蔚为壮观,既豪华雄伟,又玲珑雅致。而灵巧的垂花门、典雅的绣楼、曲径通幽的小径等又透出诱人的南方建筑特色。大门是一个民居个性表现的最重要的一环,在风水学中也以宅门坐宫卦位来决定凶吉,因此入口成为住宅中重要的设计与加工对象。[4]小店河寨门面阔、进深皆为一间,砖石结构,青石券门,街道有精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门前有系马桩等,一派古韵之风。建筑的构建和构造很难纯粹以美观和艺术的目的添加上去,很多时候装饰皆因象征主义的理由而存在。[5]

在小店河民居的许多建筑上都出现有木雕、石雕、砖雕、斗拱等艺术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阎家是明清时的大户人家,文、武秀才多达70余人。在外打拼的男人要谦让有礼,娶进门的媳妇也要知书达礼,因此在大门上便砌有刻上“谦”、“知”两字的石刻。文秀才院内门楣上的匾额上的雕刻彰显诗礼传家、书香门第的家风。如“守身为大”、“作善降祥”作为家训,勉励后代保守清白为大。另外还有“捍卫乡闾”、“迎日丽”、“平为福”、“恩贡”、“礼让可风”、“丽融和”等字样。灰瓦房脊上有“公忍相济”、“吉星临”、“秀竹宣”、“攸宁所”等字样,山墙分别有砖雕楷书“寿”、“修、诚、正、庆”等,书体美观,端庄秀丽。整个建筑的瓦当滴水均有“福、喜”二字,暗喻喜从天降,福在眼前,喜上眉梢之意。建筑檐口以下多设有外廊,有些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外廊施大小额枋两重,额枋之上施斗拱来承托上层挑台,额坊与外廊柱交接处多用式样精美的雀替。外廊柱础雕饰精美,为豫中民居中清代石雕精品。木雕有牡丹、菊花、凤桃、石榴、梅花、荷花等吉祥图案。坎墙上装有木雕十字海棠透花槛窗。房主人闫多澄住的二号院,是最晚的一座建筑建于民国15年。石碣有“侨云山房”、“天赐纯嘏”、“春观鱼跃”、“秋听鹿鸣”等字样,两侧对联“四面云山都在眼,万家烟火最开心”。周围雕有双喜闹梅、长寿富贵、麒麟呈祥、如意平安等吉祥花卉图案。小姐绣楼雕有“麟趾呈祥”、“关睢起化”等字样。

八号院有木雕“文人四艺图”,用以暗喻书香吉庆幸福连年。门楣有“太行叠翠”楷书,门楼上有木雕琴、棋、书、画四艺图,两侧为木雕有“八仙图”,象征着喜庆吉祥。上房门楣上有“和始致祥”楷书。有富贵平安图及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图,四角还有祥云纹。武秀才练武场门楣上有“惠迪吉”楷书,喻意仁慈带来吉祥,院内墙头两侧有“宜磬、谷吉”四字,喻意用尽福禄。房脊上有“攸宁所”,“活之安”、“日月有恒”“竹苞”、“松花”等字样,喻意家族兴盛,居室堂皇。小店河民居门前多有较高大的石阶,在许多台阶的陡板处、踏步的象眼处都保留有精美的浅浮雕石刻。院落内部以卵石铺就的过道大多有寓意吉祥的图案。在这里有蓝天、白云、灰瓦、绿树、青石,共同营造了统一、壮美、高雅的氛围。

小店河清代民居的旅游开发利用

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是没有生命力的。古民居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资源。充分挖掘小店河清代民居的文化内涵,突出特色,以满足游客的旅游目的,显示民俗文化旅游的文化性。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够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利于增强当地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小店河清代民居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刺激和挖掘市场潜力,使其得到持续长远地发展。将旅游开发建立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上,旅游规划的理念紧紧围绕小店河清代民居的文化价值展开,使游客在游览小店河清代民居的同时充分领略其隐形的文化魅力。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为小店河清代民居的保护提供资金来源、技术和人力支持。

加强与周边景区、景点的组合规划开发,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合理的旅游线路。对小店河清代民居的旅游开发既要做出明确的定位,保证其景点的独特性,又要融入太行旅游网络体系中,与比干庙、跑马岭等景点联合起来,使区域旅游业得到发展,形成太行山区域内的特色民居旅游的重要项目。[6]文化旅游不是静态的陈列,也不是以观光为目的的旅游,游客多是本着对民俗文化的无限向往,喜欢在入乡随俗中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因此,要多开发一些反映当地民俗的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使游客能亲身体验、亲自尝尝那种田园的生活乐趣。

对小店河清代民居的开发首先要减少对古村落空间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来自于新增居民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问题。新增住宅与古村落之间要采用分离式布局,使新建村和古村落保护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距离。配套的住宿、公共服务等设施应建在新建村或古村落保护区周边,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保证不破坏古建筑的原貌,为旅游开发提供有力的后勤保证。这样不仅可以提供旅游服务,还能有效的杜绝对古村落风貌的人为破坏现象的发生。[7]

结语

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孕育了一方乡土建筑,小店河民居是这一地域人们生产、生活传统的空间文化造物,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吸收各种文化形式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产物,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情感。是清代太行山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内容的重要载体。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筑群是目前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太行山区具有清代特色的建筑群,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武状元的练功房到文秀才的读书处,从阎家祠堂到小姐的绣楼,深深的庭院、高高的门楣、依稀的匾额,仿佛还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只是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够抵挡得住时代的变革和岁月的轮回。希望这座在龟背上静静的度过近三百年的古村寨,能够乘着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迎来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春天。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