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及建筑空间设计的对应关系
[摘要]为了更好的推动建筑空间设计持续发展,本文借助对人在空间当中的行为心理特点和人潜意识中对空间的要求与需求,简单分析关于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对应关系,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行为心理;建筑空间;设计关系
在新时期,所有的城市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必然需要围绕着人的需求开展。对此,人性化设计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越发明显。伴随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多方位开展,人性化理念在建筑行业中越发重要,建筑空间设计中行为心理的应用直接决定空间本身是否可以满足人的需求。对此,探讨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对应关系具备显著研究价值与意义。
1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相互作用的关系
基于人行为心理的建筑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休息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在人的行为心理、生活感受等方面刻下印象[1]。人和建筑空间之间本质上存在一种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按照人本身特殊的心理和特征,科学的指导建筑空间完成设计,从而促使设计结果可以更好的满足人的行为心理。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全面、清晰、深入的掌握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之后,需要再次身体力行、亲力亲为的深入到现场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论争,亲身去感受建筑周边的具体环境,进而完善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2]。从人体工程学的领域来看,在建筑空间设计刚好可以和人的生理结构相协调或稳定时,便可以在心理角度上激发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促使个人更加放松,从而在建筑空间中保持更加的舒适性和良好的状态。与此同时,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人们之间假设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距离,必然需要从心理健康的方面着想。对此,建筑空间设计中必然需要考虑行为心理,这也是对使用者人际关系、人际距离、生活便捷性舒适性的一种基本保障措施。
2行为心理在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
在建筑空间的设计因素当中,对人的行为心理会形成影响的内容相当多,例如建筑当中的比例、围合以及色彩设计当中,行为心理均有应用空间和价值。
2.1空间比例设计中行为心理
假设建筑空间的设计比例无法满足人的生活规律,便会在人的生活心理方面形成一定的约束感,从而在生活中形成不适宜的感受,例如空间比例中长度与高度的比例不合适时,便会形成一种明显的压迫感,从而导致心理方面的不舒适[3]。反而言之,假设建筑空间的设计比例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则建筑空间可以为人们形成一种更加明显的舒适感。对此,在建筑空间设计当中,我们应当有意识的应用空间比例,意识到行为心理在心理层面上的影响作用,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设计效果。例如,对皇宫的设计中,便需要采用超大空间的设计理念,从而在心理层面上形成一种高高在上的敬畏感与宏伟感。再例如,对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性空间设计而言,例如餐厅、卧室以及书房等,这些都需要按照人体功能学划分规定空间比例,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2.2围合设计中的行为心理
从建筑墙体的高度角度来看,假设高度没有超过60cm,那么建筑空间并无任何的合理感可讨论,假设这一高度达到了150cm,则建筑空间会存在一定的围合感,同时可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在高度空间达到了200cm或更高时,建筑空间会出现非常强烈的围合感,同时起到相应的空间划分作用。从建筑的墙体布局来看,L型墙体垂直面的围合感并不会非常强,而平行的墙体垂直会呈现较为突出的方向感与导向性。例如建筑空间当中的通道、走廊以及过道等。U型墙体垂直面具备一定的方向感,也就是在朝向的一面敞开,从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空间的渗透性。
2.3色彩设计中的行为心理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温度感、距离感、厚薄感以及尺度感,这一些效果会为人的行为心理、生活方式形成直接影响。例如,在红色的环境下,人会感受出较为强烈的热情,整个空间温暖、喜气,同时有一定的勇敢精神;在黄色的环境下,人会感受到希望、愉快;在蓝色的环境下,会感受到平静、明智以及寒冷等;在大面积的绿色中,会感受到舒缓,呼吸减慢、心绪平静、思维冷静、血压降低等。对此,不同的色彩可以丰富人的工作状态、情绪以及生活情感等。对此,在开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色彩激发建筑本身的功能。例如,在医院中大多数空间都可以采用绿色,KTV等娱乐场所可以采用红色,居住建筑可以采用蓝色、绿色或紫色等,而在冬季便可以应用红色或黄色的空间,从而为人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性与适应性。
3结语
综上所述,行为心理本身较为复杂且系统化,建筑空间的设计都相当丰富、环节繁多,难度较大,两者之间的客观性特征促使其关系紧密且复杂,影响价值较高。对此,想要确保产品设计最佳化,需要设计人员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加大对行为心理的认知,并在基于全面、合理、充分的开展对心理行为积极性分析,并创新设计出建筑空间,从而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性与人文性。
参考文献:
[1]高晓路,浅见泰司,周燕珉,等.中小户型住宅的消费者偏好和优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6,32(S1):117-122.
[2]朱小雷,戚文钰.三个深圳经适房住区入户调查与适老性设计对策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42(3):92-96.
[3]王博.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5,46(S1):153-155.
罗莹路 东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