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的户型拆分设计
摘要:“建筑空间户型的拆分”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中国自从进入了21世纪,经济上有了质的飞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得人们有了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而近年来逐渐尖锐的住房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本文是通过研究各种不同人群对住房面积大小的需求,试图在中国尝试一种新型的便利住宅模式。拆分房的亮点在于:1.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要,例如年轻人买房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经济问题,中年人买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面积问题,老年人买房的主要因素是归属感问题等等,2.拆分房缓解了我国购房紧张的需求,可以为中国人口在住房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承担了社会责任,也是未来生态环保房产的先驱试点。
关键词:户型拆分拼接;住房面积需求;年龄心理需求
1拆分房设计的出发点及原因
1.1社会现状分析
2013年2月24日,独立经济学家、现任中企资本主席杜猛在微博表示,《中企资本周刊》盘点十年房价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平均房价5791元/m2。2007年为3445元/m2,上涨68%,年均递增10.9%;2003年平均房价为2381元/m2,十年上涨143%,年均递增10.3%。“事实证明,我国若干年内平均房价持续上涨是客观规律。调控正确与否或调控不调控,长期结果大致都是一样。
1.2不同人群现状
1.2.1年轻人现状中国青年报2012年调查:年轻人患“房屋焦虑症”首因“结婚需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加入买房“大军”毕业就买房的现象屡见不鲜。受访者中,80后占53.8%,37.3%的人居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30.7%的人居住在二线城市。55.7%的人有房,13.2%的人没房但打算今年购房,31.1%的人没房,并且今年也因为经济原因没有买房的计划。1.2.2中年人现状华远董事长任志强表示:住房需求是满足不过来的。比如前苏联建大量的“赫鲁晓夫楼”,当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房问题,但几十年后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成为改过建筑史上最大的败笔。人到中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有老下有小,顾完老的顾小的,完了还要顾自己。1.2.3老年人现状老由于受父母年迈有病,第三代需要老人看护,传统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城市里已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的家庭选择毗邻居住,这种既满足各自的生活需要,又可以最大程度的相互照应成为城市中普遍受到欢迎的居住模式。
2政策支持
2.1国十条
2.1.1国十条政策第二项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2.1.2政策分析国十条强制规范了买房的需求,国家重视个人房产数量的多少,对小户型扶持,是滋养户型拆分的黑土地。
2.2新国八条
2.2.1新国八条规定“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100%:提高首付比例,是对住房贷款需求作出限制。2.2.2政策分析国家再度加强对有房购房的限制,继续希望所有人都有房住,而不是有人有几套房,有人没有房。拆分房的优势在这里可以体现出来,不用再买一整套房,只需再买“半套房”节约利用土地,合理优化配置。
3拆分房解决不同人群的问题
3.1对年轻人问题的解决
拆分房由于真正的单独一套空间比较小,即总价也会相对较低,每个月的月供负担也会较少,经济压力也会随之减少,收入有更多的分配方式可供选择,年轻时候买的房子可以在以后升级。
3.2对中年人问题的解决
中年人在购买拆分房升级后,对生活面积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而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拆分房正是因为真正的单元房空间比较小,所以叠加选择起来无论是对经济实力还是对住宅面积生活质量上来说都会更加的灵活可选,即本来有A,现在是选择A+A,还是A+A+A式,其实这就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了,用普通房产一半的钱可以再购买一套房产,这无疑是超值的。
3.3对老年人问题的解决
老年人因为与中年人的需求不同故需要小户型,那么,把中年时候投资且居住的升级过的拆分房“降级”使其又能够满足这年龄段的需求,“降级”过后的资本收入可以留作养老,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4解决了国家的问题
拆分房的建设首先不同于“赫鲁晓夫楼”,拆分房首先解决了国家长久以来一直重视的民生问题,又在“赫鲁晓夫楼”的不足基础上加以改进,考虑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为社会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时优化分配了社会的房产资源。拆分房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住房的问题,保障了社会治安,缓解了两极分化,为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张宗坪.城市流动人口住房保障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50014
[2]吴晓庆.住宅空间设计探究.安徽建筑大学,2015-3-10
[3]贾倍思,士微琼.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M].
李立洋 王诗怡 张蓬 武汉科技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