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空间论文 > 浅析建筑空间与展示相结合的应用

浅析建筑空间与展示相结合的应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15 21:45:00人气:370

摘要:文章从上海天文馆建设实践经验出发,分析建筑空间与展示的共通关系,寻找建筑中可以与展示结合的点,并围绕切入点的展示应用做了创想。

关键词:上海天文馆;展示空间;建筑空间

1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概况

1.1建筑介绍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项目基地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NHC105地块内,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58602m2。项目拟建设主体建筑、青少年观测基地,厨房(餐厅)、大众天文台,魔力太阳塔和垃圾房。并设复活古天文、银河系花园、时间的艺术等室外展览区,以及室外观测场地、室外停车场等配套功能区。

1.2建筑设计理念

该建筑设计意在提供一个让人们体验天文现象的平台,通过建筑的外观和游客的参观方式向人们展示天文学这个学术使命。由此衍生出的两个设计源点―――轨道运动和引力。轨道的概念构成了这个建筑及其与场地的关系。场地的弧线源自多种“引力”的相互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周边环境、游客流线、室外展览和天文馆主建筑内的三个“天体”。一个极具隐喻色彩的向内螺旋从城市中延续至场地区域,最终抵达天文馆建筑的中心,这些轨道的动态能量激发了整个建筑的活力。贯穿整个场地的轨道弧线清晰展示了一种几何结构,使景观的设计和规划、附属功能部分和博物馆主体建筑形成一个有机体。

2博物馆建筑中建筑与展示空间的关系

在这种趋势驱动下,当代的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呈现出两种方向―――侧重历史意义的表达与侧重时代意义的表达,前者偏向于场所精神,后者则偏向时代精神。而建筑是传达理念的重要途径,外表皮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受其内部要素的影响,一般与内部的展示空间形成了异构同质,也就是建筑所反映的内涵与建筑内部展示空间与流线所表现出的建筑意义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的主要基本空间,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载体。展示空间的特点是空间的大小、形状都比较自由、灵活,受功能约束较小,与办公、教育、医院等空间不同,大部分展示空间具有相对灵活的规模与形状。因此,展示空间与建筑外在的语义传达即博物馆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意义是一一对应的。

3上海天文馆中建筑与展示结合的应用

以建筑融入展示为目的,通过对天文馆项目的研究,将建筑与展示相结合的突破点确定为5大块。分别是:倒穹顶与四时天象的结合、圆洞天窗与日晷的结合、内坡道与天体运行轨迹和机制的结合、球体下不同天体体量对比介绍、景观中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介绍。

3.1倒穹顶与四时天象的结合

倒转穹顶位于中庭顶端,所有展厅以它为中心环绕布置,因此它也是游客的必经通道。多层中庭内的螺旋坡道延伸至倒转穹顶的下方,既可用于从博物馆顶层下楼的通道,也可用于楼层之间的垂直交通。在这里,通过改变地平线的角度,限制周边景观的干扰,无论白天和黑夜,人们都可以不受干扰地观察天空。倒转穹顶令游客关注天空,与室内的虚拟星空天象展相得益彰,游客在天文馆可尽情体验天空与宇宙之旅。

3.2圆洞天窗与日晷的结合

圆孔天窗是入口体验的核心元素:尽管它位于博物馆展厅的悬挑屋檐上,但却属于公共区域的一部分。博物馆入口广场可作为节庆场地,“圆孔天窗”在这个广场上的核心位置,极为瞩目。通过穿过它而到达入口广场和倒影池的太阳光环显示时间推移。圆洞的倾斜角度与太阳在一年中的日照角相对应而设计,透过“圆洞”的日光在“圆洞”下面的广场和水池上形成的光影,向人们指明一天和一年的光图。实际上,“圆洞”可看做建筑上的一个日晷。它还能在整个农历的重要节假日期间表明月相。

3.3内坡道与天体运行轨迹和机制的结合

建筑设计理念把握了最基本的天文原则,即引力、天文的尺度和轨道力学,并以此为基础将多个基本天文概念融入其中。内坡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轨道运动和引力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观,还影响了游客体验这栋建筑的方式。螺旋上升的坡道唤起一种动态之感,从地面升起,旋转入空中。其轨迹受三体轨道的复杂路径影响,让带状表皮与曲线轨迹完美结合。

3.4球体与不同天体体量的对比

球体实际是天文馆的球幕影院,其外形不仅源自设计需要,还展示出最原始的天体轮廓。球体悬浮于地面之上,由屋顶结构支撑,可以让游客从下面体验它的失重感。球形外观作为展览的一个部分进一步得到生动展示,例如,如果天文馆球被想象成地球,超出天文馆的绿化带的弧形将代表月亮绕地球的轨道。规模、距离和宇宙的组织可以渗透到整个城市和地区,天文轨道可以在整块土地上铺开,上海天文馆或滴水湖成为中心点。游客可以踏上自己的跨星系远征之旅,例如,以滴水湖为相对位置和太阳的规模,通过“星球”城市寻找位置。

3.5户外景观中对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展示

如同建筑一样,户外景观概念设计从天体的形式和时间的变化在建筑上的反映汲取灵感。整个户外展览区布置多年生植物,创建一个季节性月历,另外一些不同季节盛开的植物被种植在由轨道弧线划分的区域中,在全年每季期间展示装饰性花卉。

4结束语

上海天文馆在传播科学精神的同时,亦体现了建筑与展示结合的精彩理念,其展示和建筑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科学更重要是展示人类在辽阔恢宏的未知宇宙中的存在意义。这座建筑的设计,是对绵延的时间和空间的礼赞:它充满现代气息,具有未来视野,同时又与过去密不可分。在一些巧思下,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天文仪器,可以测量太阳轨迹、记录月相、观察季节更替和重要天象。

参考文献

[1]陆保新.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0(4).

[2]王雅雅.当代博物馆建筑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0.

[3]孙淼.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李岩松 上海科技馆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