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空间论文 > 论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

论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16 20:23:00人气:364

【摘要】针对目前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进行灭火救援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影响,本文分析了地下建筑空间发生火灾事故的特点与火灾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开展,来结合火灾发生的特点,通过提高应急疏散与排烟散热效率、保证灭火救援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以及合理设计防排烟系统,来实现快速扑灭的目标。

【关键词】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排烟散热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产生活空间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受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发生的火势发展快、高温毒雾、浓烟高热以及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等问题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在明确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发生特点以及原因的情况下,找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控制策略。这是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危险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作用于实践。

1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特点

研究表明,地下建筑空间发生火灾事故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火势发展快,燃烧猛烈,蔓延速度快。这是因为地下建筑空间的内部装修材料较为丰富,且内部布置有各类电气线路管道,再加上,扩大影响的排风机作用,大幅度增加了火灾事故发生的救援难度。此外,一些地下车库、商场或是仓库存放有大量可燃商品,加之地下建筑结构的内部通道复杂且蔓延速度极快,因此,火灾初期引起阶段时间很短。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要及时,否则火势会很快进入到迅猛发展阶段,进而在短时间内烟火将充斥整个建筑物的地下建筑空间。(2)高温毒雾,浓烟高热以及火灾扑救困难,因地下建筑空间属于封闭空间,烟气无法排出去,且烟热在热对流的影响下,故出现了浓烟毒气分布的现象。据权威数据统计,由于中性面下移等情况的出现,使得起火环境的温度上升速度很快,即短时间内,事故温度就能达到800~900℃,而主要着火点附近的温度会更高,严重影响了灭火与人员疏散工作的开展[1]。(3)人员密集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伤亡。大多地下建筑空间被用于商业,少数部分用于车库,而商业环境的人员聚集特点,使得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增加人员疏散的难度。经计算,大型综合性的地下建筑商场,其日均量会达到上万人,如不能及时安排疏散与排险救援措施,将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

2地下建筑空间发生火灾原因分析

地下建筑空间发生火灾的原因中26%是由电气线路与设备运行故障引起的,13%是由机械设备操作失误引起的,11%是由爆炸、纵火等人为破坏引起的,9%是由乱丢烟头等不良习惯引起的。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有41%的火灾事故发生原因仍是未知。但目前,相关建设人员只能从已知的火灾发生原因入手,来提高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效率。由此,地下建筑空间发生火灾的原因可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人为因素与电气故障[2]。在人为因素方面,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人员,有意或是无意间进行的一些危险行为,引发了火灾事故的发生。这里的危险行为是指,吸烟、用火以及违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加大地下建筑空间使用的安全管理知识宣传力度,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而因电气运行过程出现的故障而引起火灾事故发生,主要因为地下建筑空间的电气设备、工程电力以及电缆较多,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运行使用,会因鼠害、潮湿、过载、老化以及管理维护措施不当,而导致设备出现电气线路的过负荷、短路以及漏电,进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已经发生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入手,通过找出该类火灾的起因特点,进而确定相应的灭火救援策略。这样一来,就能使针对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采取的灭火救援措施具备适用性,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

3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策略

3.1提高应急疏散与排烟散热效率

一方面,全面强化地下建筑空间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与人员疏散演练,即通过普及人员逃生常识,并使其将知识运用到应急通道的管理工作中去。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热成像仪与烟雾视像仪等会设备,来保证人员能够有组织快速的撤离火灾事故现场。另一方面,排烟散热是处置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关键,因此,灭火救援人员要充分利用排烟管道口与通风口进行排烟,以实现火灾现场大量有毒气体与浓烟快速扩散目标,最终有效延缓火灾周边的温度上升时间。此外,在利用机械排烟的同时,还可使用喷雾水枪将烟热进行稀释,以控制其影响。此过程,要正确选用喷射的时机、使用方法以及作用部位,以避免火势蔓延方向改变或是速度不减反增的现象出现,进而对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新的困难[4]。

3.2保证灭火救援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要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建筑结构、功能、布局以及运行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解与掌控,这样一来,就能使消防设施、可用水源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还要针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地下建筑空间使用情况、客流量以及运营管理现状进行了解,以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灭火救援方案。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灭火救援人员可通过制定多个方案来保证救援工作开展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针对地下建筑空间结构的分布情况,进行救生通道、救援以及防控等实战演练,进而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确定救援预案。这里的演练是指,在地下建筑空间、区间隧道以及上盖建筑区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火灾业务灭火救援演练[5]。

3.3合理设计防排烟系统

对于机械排烟系统来说,排烟量的大小是由火灾烟气的生成决定的。由于建筑物火灾的情况千差万别,影响室内可燃物燃烧的因素很多,所以要精确地进行火灾烟气生成量的计算是十分困难的。在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方面,传统的自然排烟可以利用建筑的阳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进行的。以重庆地区某地下建筑空间项目,其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敞廊”这一概念,即在地面层或景观广场的地下建筑顶部楼板处,由东至西依次开设了若干间距为12m,长短各不同的天井,以完成地下一层空间的无顶设计。这就使地下建筑在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同时,也达到了系统运行的排烟目标[6]。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建筑空间的火灾事故具有燃烧猛烈、蔓延速度快、浓烟高热、火灾扑救困难以及容易造成伤亡的发生特点,为此,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要结合以往此类火灾事故的工作经验,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来提高地下建筑空间火灾扑灭的效率。事实证明,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发生,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救援方案制定以及应急疏散工作,就能将其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莫轶安,董淑量.地下建筑火灾扑救战术应用与探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7,33(04):28~31.

[2]汪文忠.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策略[J].现代职业安全,2015(06):63~65.

[3]严伟民,袁可夫.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127~128.

[4]陈志明.论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J].江西建材,2014(14):95~98.

[5]张恒.浅谈地下空间灭火救援的无线通信保障的问题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14(01):79~80.

[6]王文柱.谈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其预防与扑救[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11):5~7.

周维建 重庆消防总队北碚支队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