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空间论文 > 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装饰讨论

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装饰讨论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19 02:14:00人气:910

1日本精神

1.1何为日本精神

自古以来,擅于“取之所长,补之所短”向他国学习态度的日本。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使日本形成了安定且封闭的岛国文化,造就了日本人对外来事物的新奇感和吸收它们的极大的热情。因而在日本的文化里、礼仪里、语言文字里都充斥着外来元素和文化。这些“拿来之物”的融合,决不因对外来新鲜物的传入而丧失了自己,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风。“和风”作为艺术形式的出现,不仅能反映出大和民族在实际生活中的智慧与才能,也可以表现出其民族固有的文化精神。正因如此,日本的建筑文化也呈现出多元的状态。

1.2和风文化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和风”代表的是大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也是日本特有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的设计创作中,常以一种传统东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来表现和传达作品的内容。在和风中,认为美的形象并不局限于具象的形态中,更多是以一种心灵感知的视觉方式来传达美,与后现代主义的隐喻性相仿。现来看,以传统的“空灵、虚无”禅宗思想为基础,融合日本艺术中特有的“清愁、冷艳”的浓郁色调,追求其优美、静谧的感情世界,这样的重情世界里丰富了设计的视觉语言,也扩充了空间层次,增加了对设计的思考探索空间。和屋――日本的传统的住宅,能清晰地体会到这种浓郁的禅宗精神。不用奢华的材料砌筑;没有讨巧的精美装饰;不刻意摆弄精湛的工艺;也不强调恢宏的气势,但总是朴素大方,清风雅致,耐人寻味。可谓是将禅宗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和式建筑往往喜欢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奉上一个精致的摆设,或某处留白的空缺,就是对室内的“装饰”。在室外景观和空间处理上,更能体现日本禅宗的阴柔美学。和式建筑的门外或院外,常会有个天井,与建筑之间构筑了一个过度空间和中介空间。在这充满自然情趣的空间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口池塘,或是经人工修剪后的雪松,或许还有一小簇竹林,以及蜿蜒在这期间的“枯山水”,庭院不大,通往池塘、竹林、枯山水的道路上铺满了石子,在树荫下还常常见到绿色藓苔的石头建筑的屋顶或盖瓦,或草棚,都是出檐很大,坡度很缓的大屋檐。大屋檐的产生,一方面是与传入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与日本的地理、气候及建筑材料有关。巨大的出檐,遮挡了风雨和太阳的辐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让建筑物埋藏在深深的阴影下。无论是庭院还是建筑,都透着曲径通幽的意境,这就是日本崇尚的含蓄、荫翳之美。

2后现代主义风格在日本的发展

2.1融合传统

日本现在不断的踊跃出新生的设计师和新兴的设计理念。开辟了独特设计理念,并植入到日本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原则中,呈现了七个核心设计原则:

(1)不规则原则。永远呈现出不对称,奇数的,不均匀。这些有点儿叛逆的不均整是用来拒绝理论上的完美,因为大自然里是没有绝对的完美和对称。(2)简单原则。退去华丽,简单的东西天生就能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干净、不复杂。

(3)朴素原则。只保留久经考验的,非感官的基本核心要素。让人想起严厉、禁止、成熟和稳重。

(4)自然原则。原始、自然、自由的创新,不做作。真正的自然是拒绝幼稚和偶然的。

(5)幽玄原则。暗示但不揭露内涵,朦胧、低调、含蓄,避免直接。

(6)脱俗原则。脱俗指超越,超越传统和习俗,但不是抛弃。摆脱规则和限制的束缚,来真正地达到创新。

(7)静谧原则。沉默、安静、平和、淡淡的。有种幸福的孤独感。从思想、身体和环境中去除混乱和噪音。

2.2日本设计新纪元

看似这样带着含蓄传统东方色彩的日本与带着“夸张形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有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但细想一下,他们又有着类似的来源,有着类似的精神向往,并且追求自由、崇尚自然。一份隈研吾的访谈录中,这样说道“建筑、规划、室内工作分得很清楚,其实这是过去的一种概念,作建筑的建筑师只考虑建筑环境,尤其是建筑的外观,做室内设计的只从房间到内部的好不好看的观点是远远不够的,其实环境设计应该从地球、自然、周边环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来考虑人的生活环境,就不会局限于只考虑室内如何,建筑如何,而是考虑人的生活环境怎么样。”日本的室内空间有一种慢调子的感觉,不拘束,轻松,自然而然。充分融入环境和生态方向发展,这样的空间当然给人以慵懒的步调。慵懒的个人情感也正诠释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这两者都在坚持做有情感、有生命象征的建筑,认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概念,不应该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应该以科技为手段,把它实现在个人的建筑理想当中。认为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其建筑是存在于其间最好的承载媒介,是为实现这种关系而存在的。所以在日本新生代建筑设计师中,他们将自己也置身于这种关系存在的建筑中,因为它是各种智慧的结晶。在室内建筑中当然也存在着哲学和艺术形态,他们必相辅相成。只有当三者同时兼顾,建筑才能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它的痕迹。在新纪元里,对于材料的看法也不是基于个人对这一材料的偏好,强调的是建筑和环境关系融洽。正与后现代建筑所表现的“突出建筑弱化环境;还是强调环境融合建筑”自然而然不太倾向与选择有厚重体量,给人以存在感很强的钢筋混凝土,而是更多的选择自然材料。例如,木材、石灰、竹子、天然石材等。对于要做到室内建筑的隐喻,就必须强调因地制宜,选用能代表当地特色的材料,如果能这样坚持,所有的建筑注定都是有地方特色的。

3总结

室内建筑形式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为了控制不断膨胀的现实世界的需求而引发的。但是随着人类世界的扩展,具有圈地性质的建筑物就必然成为人们的需求。还有,为了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愿望,人们开始追求纪念碑式的建筑和强烈形态特征的建筑。空间的臃肿,浮夸的形式,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计举目皆是,四处都耸立着假冒的、让人哭笑不得的、比例失调的欧式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令我们身处一个粗俗、虚假同时又是苍白的城市中。看不到设计的真谛。在和式建筑中,不追求完美,不做作,以最质朴的形式反映实际,反映人们的精神状态,反映人们的需求,才是设计的方向。说是结论,不如说是寄语。其实,一个国家先进与发达的标志,并不在于多高的摩天楼,多奢华的大广场,而往往在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能否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传统文化越重视的民族,越是充满自信的民族。相反,一个有着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如果在外来文化的侵扰中,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而迷失了自我的话,其发展前景自然也就是暗淡的。历史和传统一样,隐匿在现代生活中,镶嵌在我们的生活背景中,它会时不时的发出一束束的光,能指引我们窥测到未来的景象,它们从未嫌弃我们,我们也不能忽视它们。

作者:罗曼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