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空间论文 > 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论文

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20 00:09:00人气:357

一、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情感的意义

富有情感意味的建筑空间最能震撼和感染人,而从不同的情感角度出发创造出的建筑空间也相应有较大差异。情感的塑造与表达是战争纪念性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其规划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内涵所在,也是其灵魂之所在。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的情感,根据表达角度的不同可归纳为崇敬型、悲剧型和轻松平和型。每个战争纪念性空间的设计因时代、环境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纪念主题情感。主题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在纪念建筑空间中情感的渗透及其在空间中的微妙变化来实现,从而使得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由于情感的渗透而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设计中应深层次地挖掘情感的意蕴所在并予以表现,使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从整体的空间效果和序列构成,到局部单体与辅助设施,一草一木都应能贯穿纪念的情感要素,力求创造一个情感丰富、氛围浓厚的战争纪念性空间场所。

二、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的情感表达类型

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的情感表达是由感性的情感到理性的空间逐层互动反映出来的。战争赋予的纪念性是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的本质特性,而纪念性所包含的情感类型丰富而多样。根据人们在此类空间中情感诉求方向的不同,其所表达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表达人们对战争中逝者的崇敬与追思,对战争中的英雄与其事迹由衷的赞颂与敬仰之情。一种是表达对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的悲愤与控诉,对战争特别是非正义战争嘲讽、谴责的情绪。还有一种是通过对战争的反思来表达对和平的祈愿,对当下和平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未来生活寄予的希望和愉悦之情。具有丰富情感是纪念性空间凸显其独特纪念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中把握观众的纪念行为、纪念方式、纪念过程和心理规律等因素,使人与纪念性空间互动对话,从而深入地激发起人的纪念心理。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上,运用尺度、比例、向度、虚实及明暗等空间语言,表达人们的心理诉求。比如,要想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空间可以做得高大明亮,相反低矮昏暗的空间则会使人感觉压抑阴郁。要想表达迷茫恐惧之感,使人走进一个狭长封闭的空间是比较适合的;相反,开阔宏大的空间场景则会使人兴奋愉悦等。由此可知,不同的空间存在形式所引发人的心理反应也是不同的,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发挥空间的主动性去作用于人的情感。根据人在战争纪念性空间中表达情感诉求的种类,反应在建筑空间形式上相对应的也是通过三种类型来表达其纪念情感。这三种通过空间语言表达纪念情感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可分为仰视型、俯视型和平视型。仰视型的战争纪念性空间中传达的是上述第一种人们在空间中的情感诉求。这种情感是要表达纪念对象的崇高精神与伟大功业。因此,空间需要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夸张的空间比例与视觉形象超出一般想象,使得观众感觉到自己与纪念对象间巨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崇敬之情。俯视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表达的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部感对应着上述第二种人们的情感心理,传达的情感态度是对陈列对象的批判与否定。这种情感心理往往是靠战争纪念性空间所创造的神秘压抑和混乱恐怖等气氛衬托呼应而来。而这类空间气氛体现在空间形态上常常是晦暗幽闭、扭曲无序、错乱随机、似乎无法掌控的形态。这些空间形式相对于清晰明亮的空间更能激发人心灵深处的不适而产生的急欲逃离的情绪。平视型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要表达的情感是上述第三种类型,传达出观者中立、平和的情绪心态,情感倾向往往建立在对战争的反思及对当下和未来生活的审视与展望,空间氛围以轻松愉悦为主。这种情感主题下的空间形态常常表现得自由灵活,平易近人。

三、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形态的情感表达

战争带给人们的情感是复杂的,不同情感主题表达的空间所包含的形态、组合、氛围等都有所不同。结合以上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与情感表达的关联分析,可以总结出悲愤压抑、崇敬肃穆、轻松平和这三类战争纪念性空间典型情感代表类型,这些情感又通过独特的空间语言在战争纪念性建筑的内外空间中演绎。

(一)外部空间形态的情感表达

表达悲愤压抑纪念情感的战争纪念性建筑,其外部空间形态适合采用下沉式、围合式和矩阵式的空间形态来展现。“地下暗”指亡灵安息的地方,具有天然的死亡、沉重和阴郁的气息。下沉式的空间形态可以营造一个不受干扰安静的空间场所,对表现该类型的纪念主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参与者置身下沉空间,摆脱了尘世的喧嚣热闹,更容易使人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冥思,感悟死者的生命意义。“围合式”的外部空间形态,在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一般是借用墙体或植物来实现对空间的围合限定。围合所形成空间的体量大小、参与围合的墙体与植物的高度、墙体的形态与植物的种类等组合关系的不同,也会导致所围合空间形态的不同,进而导致表达的情感的差异。如,采用能起到较好阻隔视线的围合物,围合出安静、封闭、尺度不大的空间来表达悲剧性情景。“矩阵式”外部空间形态,通常采用高度大于人的柱式结构,以阻碍参与者的整体视线,柱间距为刚刚适合一个人行走的宽度。参与者在柱阵群中孤独地行走,无法与群体沟通,失去方向参照,为了摆脱这种不适而产生的急于逃离的心理,会使人不断产生混乱、迷茫、恐惧、压抑的情感。表达崇敬肃穆情感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常有着较为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变化,有着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整体空间形态常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来营造出庄重、严肃的纪念气氛。空间纵向依照轴线展开较大的进深,横向又拥有开阔的空间,空间中主要布置雕塑或纪念碑来作为纪念场景的视觉控制中心。入口与主景观之间通过呈上升态势的阶梯连接,人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心理上会产生由远而近的过渡距离空间。在这个进深轴线上,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所具体表现的空间形态也是不同的。例如,采用狭长的纵向轴线空间形态,可以引导人的视线,诱导人前进的渴望,然后在空间序列的尾端出现主体建筑物,自然地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从而使人产生崇高之感。与狭长的纵向轴线空间相比,宽广的横向空间可创造使人自感渺小的感觉,这种与纪念对象产生的距离感同样可加深崇高肃穆之情。在空间序列中,有时还会出现圆形的外部空间形态,其主要是作为过渡空间,来平缓空间高潮的到来。当然根据不同的纪念内容、场地环境、文化背景及其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方式等会有多种可能。当代越来越多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所营造的空间氛围趋向平和轻松,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待战争理解方式上的变化,也是此类建筑空间功能上扩展的需要。轻松平和的纪念性外部空间形态,常采用自由柔和的曲线构建空间平面形状,空间尺度适于人们游玩休憩。典型的平和型战争纪念性建筑外部空间,其空间形态呈矩形,通过各种空间元素的相互组合,如雕塑、浮雕墙、水面和草地等烘托平静的空间氛围。该类型的建筑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空间,让人可以在这里安静地休息、思索和享受,参与者在此类型的空间中得到心情放松与愉悦。空间运用多种心理感知元素,让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和平长久的期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实现对纪念主题的构想。平和性的空间形态还会通过创造空白空间,即设计一个平缓、安宁的广场,以空白的空间形式阐释深层次的内涵。在这里人只需看到天空和大地,这种意境效果能够平静观者心情,引导人们超越事件本身的恐惧,而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反思灾难、悼念亡灵、祈祷平安。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不一定必须都是高大的建筑物,融于生活中的个性设计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设计方向。

(二)内部空间形态的情感表达

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往往采用矛盾性空间和冲突性空间来表达悲愤、压抑的情感。矛盾性的空间形态恰好反映悲剧情感色彩中的两难和悖反,在空间中创造不确定、失衡的视觉效果,以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矛盾性空间在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有三种具体表现:一种是在保持整体空间形态简洁明确的前提下,在空间细节上制造混乱复杂的视觉效果,使空间具有挣扎、扭曲的表情;再一种是采用曲线造型组成变形的方格网以产生视错觉,使人感到此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错位,观者会因此显得迷茫而不知所措;第三种,在稳定而平衡的空间中出现失衡因素,使人们不断行进以期寻找到安稳的空间位置,但因这种空间形态连续设计,使得人的诉求无法实现,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冲突性的空间形态营造的效果是使人在三维空间中没有可以感到平衡的位置所在。它可以表现在突兀奇异的顶面造型,不再横平竖直的地面与墙体,这种设计打破了人们已经习惯的生理与心理坐标,使人们在这样的空间里感到不安和压抑,进而想快速逃离。这种用冲突手法的设计除了可以出现在空间界面形态上,可以表现在室内空间其他造型元素上,如空间尺度上的大小冲突、明暗冲突和材质冲突等。在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内部表达崇敬肃穆的情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处理类似正常矩形的空间比例尺度,让人在熟悉的空间形态中对空间产生陌生感与距离感,从而产生崇敬与肃穆之感。具体讲就是整体的空间形态还是采用本身就代表着庄重严肃之感的矩形建筑空间,但界面某个轴向上的比例与尺度会夸张得让人觉得失衡陌生,从而使人从感官上产生强烈的刺激,距离感油然而生。我们可以从三维空间的三个维度方向去分析:采用会将人的视线向上引的竖向高耸空间,参与者会不自觉地抬头仰望。这种空间让人感到在逝者面前生者的渺小,以及面对死亡的无奈与无助。这种超高比例的空间形式可以很好地塑造崇高感;纵向适度狭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一种期待感,下意识地寻找纪念对象,在其移动的过程中专注探索,与世俗的心理距离逐渐被拉开,将心态调整到最虔诚的状态,产生敬仰之情;横向宽广的空间形态会营造出大的场景,将人的视线横向拉开,给人身临其境的震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些失常夸张的尺度感能营造出崇高空间气氛。表达轻松、愉悦情感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其内部空间形态通常需要一个没有具体情感倾向,或者中性态度的空间来做基调。内部常采用简洁造型配合朦胧光线的空间形态设计手法,使人在空间中心情平静地看待纪念体,宁静平和地思考人生。这样的空间形态会出现在以和平为基调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中。但这种情感姿态的空间设计中与前两种主题类型的空间相比还属于极少部分。较多的情况是作为整个建筑空间的一个部分场景出现,常常出现在整个空间序列的结尾部分,以和平或冥思情感空间收尾处理。其空间形态多是矩形空间或圆形空间,光影气氛或明亮或朦胧,目的是激发人们反思、悼念、祈求和平、平复心情等情感心理。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是人们纪念历史、缅怀先烈、培养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建成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会影响、教育一代又一代人。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作为情感主题性极强的建筑类型,其设计建造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看纪念情感这一灵魂是否表达到位,这也是其建筑空间区别于其他纪念性建筑空间的精神实质。为了实现它的纪念性,创造出有纪念情感的空间,需要设计者设计出符合人们纪念行为、纪念方式、纪念过程和心理的纪念性场所,让人能够在其中与空间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和对话,这才是纪念性空间的本质。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不能被简单地理解成是战争逝者的房子或仅仅是一段战争历史的见证物,而应是一种具有广泛内涵的活着的纪念者。塑造优秀的战争纪念性建筑空间,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作者:曹志明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