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给水论文 > 卓越计划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探索

卓越计划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探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08 16:09:00人气:388

1.目前建筑给水排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为工业和民用建筑提供必须的生产条件和舒适、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科学。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授课和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建筑内部的给水、消防给水、排水、雨水、热水供应以及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小区给水排水和建筑中水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居于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安装、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能力。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和“卓越计划”的要求,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1)课程体系与实践需求存在差距。目前传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课堂教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实践环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课程设置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实习实验环节和创新教育环节缺失或比重偏低,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此外,尽管有些高校也设置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习内容,但由于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实施效果也不如人意。(2)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发展。近年来,以生态环保为核心,以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为代表的科技发展需求,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教材内容无法有效覆盖上述内容。(3)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当前高校教师多为“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多数高校尽管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但配套制度缺失,导致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难于开展。

2.我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在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环节,不断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了涵盖基础理论教学、基础实践教学、综合工程实践教学与应用创新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新的教学体系。(1)基础理论教学。根据我国城市化建设需求,在原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设建筑消防技术和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不断完善理论教学知识体系,使理论教学符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2)基础实践教学。在各教学环节中灵活穿插调研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同时设置认识实习、实验等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感性认识,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校是全国率先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试验的院校之一。目前,我校已设计并开出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建筑排水管道水力工况实验”、“虹吸式雨水斗水力工况实验”、“卫生器具安装与管道连接实验”、“建筑排水管道噪声测定实验”等实验项目。(3)综合工程实践教学。设置专业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4)应用创新实践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设置课内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在了解当前建筑给水排水专业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实践,自主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强化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积极实践,探索“双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弥补校内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但理论优势明显的实际情况,与企业联合,建立“双师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消防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均聘请设计院资深工程师承担1/3以上的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基本理论的同时,深化学习内容、增强工程意识;在毕业设计中,每名学生皆由校内教师与设计院外聘教师共同指导,一方面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流程、设计要求以及面临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3注重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充分利用我校在城市节水、雨水利用等方面的科技优势,使课程教学贴近实际,与首都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协调一致。一方面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在培养计划中落实建筑节水设计、可再生能源加热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概念及设计要点等内容。另一方面,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亦庄开发区、东方太阳城、国家大剧院等典型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科技发展,了解行业需求,使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3.结语

“卓越计划”是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我校基于“卓越计划”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践探索表明,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双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未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探索建立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环节的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的长期参与积极性;(2)在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探索建立优秀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3)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使得研讨式教学的开展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努力。

作者:许萍 冯萃敏 黄忠臣 韩芳 吴俊奇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