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析
摘要
给水排水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进行一些深入探讨,以期为建筑节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创新
1、引言
积极探索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节能减排,降低建筑整体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也涉及技术、方法、工艺、设备、材料等选择与作用。在“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的研究与探索,有利于建筑的整体节能减排,既可以降低建筑运营成本,也可以提高建筑的环保质量。
2、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作用
2.1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有利于节约用水。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采用较为先进的节能手段,综合使用一些节水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的节水、节电、节地,利用一些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水的排放,既可以减少因水的排放而带走的能量,又可以使水循环得到充分利用。通过使用一些先进的供排水设备,减少对管道等的过度依赖,减少二次污染,实现了节约用水。
2.2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给水排水是一项投入较大的建设项目,而且建筑周期长,必须要考虑投入。建筑给水排水节能可以从设计开始就采用比较节能的措施、设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将进一步减少工程建设,特别是建筑建成以后的运营成本。
2.3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有利于实现环保目标。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通过技术手段、日常运营维护,合理安排一些设备的运营时间和周期,充分利用电费谷低时间,有效节约电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方式十分繁多,比较采用保暖材料,既可以冬季保暖,也可以实现夏季保凉,从而实现能耗的最小化。这些节能手段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能耗,从而有利于实现环保目标。
3、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应当充分发挥各种节能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实效。
3.1科学给水。
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给水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冷热水的供给。对建筑物要科学测算用水量,根据生活用水量设制定额,规范各类用户的用水行为,在保证供水压力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尽可能使用推广的节水管路设备、用具等,使水流基本处于可控的状态。避免使用各类长流水的器具,多采用人走即停的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科学设置水泵供压值,减少不必要的超压供水。
3.2排水和雨水利用。
现代建筑具有体量大、建筑高度高等特点,对排水的要求标准更高,要设计利用建筑自身的特点,利用重力自然进行排水,上层排水可以作为下层卫生间冲厕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各层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雨水搜集设备,汇集到一起可以作为水源的重要补充。同时,要建立中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系统,将各类水根据用途和水质不同,进行分类排放,可以循环利用的进一步进行循环利用。对空调运转所产生的冷凝水,也要进行统一搜集,综合进行使用,从而实现各类水的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3科学利用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重要方面。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有不同的方向,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合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消防水箱的清洗用水。
3.4自动控制和计量。
建筑中一般应当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比如实现温度的设定与控制、水池、水箱的报警和监控等。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针对不同需要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宜设水表计量。企事业单位、学生宿舍的公共浴室、淋浴间等宜刷卡来用水。
3.5利用太阳能用作建筑热水加热的节能技术措施。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北纬40度以北,日照时间较长,均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根据现在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按集热器形式可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具体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情况确定,在土建施工阶段预留热水器进出水管及管道井,在管理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第一种供水方式,根据现有太阳能热水器技术,使用全玻璃真空管比较经济合理。
3.6采用分区无负压供水方式。
这种方式可节约采用市政直接供水部分楼层的加压能源。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加压与传统二次加压方式比较,传统加压方式为市政管网供水至水池,然后由水泵供应至屋顶水箱、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一则可以减少投资;传统加压方式需要建水箱,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可取消水箱。二则可减少污染;自来水在水箱内增加停留时间,水中余氯余量低,微生物含量高,使用新型设备后水质同自来水。可节省大量能源;传统二次加压方式是将自来水直接放入水箱中,使原有压力全部为零,再从零重新加压供水;而无负压变频设备完全利用原有市政管网压力供水,与供水管网直接串接,差多少,补多少。三则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水箱渗水、跑水、漏水、蒸发不可避免,而且水箱需定期清洗,需要大量清洗水。
4结语
积极探索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节能减排,降低建筑整体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科学供水、雨水搜集利用等方面,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进行一些深入探讨,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期为建筑节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桑晔.新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
[2]曾捷.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给排水要求简析[J].给水排水,2014,(12).
[3]杨士伟,刘立.浅析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J].四川建筑,2011,(05).
[4]何强,柴宏祥.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J].环境工程学报,2008,(02).
[5]刘振印.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7,(01).
作者:杨景岗 邓松 单位: 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