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给水论文 > PPR管在给水体系的运用研讨

PPR管在给水体系的运用研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13 04:28:00人气:367

本文作者:付新民 单位:奎屯先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PP-R管材缺点主要是耐老化性差、收缩率大和耐低温冲击性差,贮运、施工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变形;在设计和施工中要特别合适地选用和安装伸缩器,合理设置管道支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正确安装PP-R管道及配件;由于PP-R管抗紫外线性能差,尽量避免长期在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下储存,以免加快管材老化;管道安装后在封管及覆盖装饰层前必须试压;PP-R管明敷或非直埋暗敷布管时,必须按规定安装支架、吊架。原材料按工期安排陆续进场,进场后按要求最好使用库房存放,防止材料被污染且要远离火源并应保持管材、管件的清洁和正常使用。

PP-R管的连接方式和注意事项

由于PP-R管属聚烯烃类高分子化合物,且管材、管件都使用同一种材料,因此PP-R管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橡胶圈接口、黏结接口、法兰连接等形式。橡胶圈接口适用于管径为D63~D315mm管道的连接;黏结接口只适用管外径小于160mm的管道的连接;法兰连接一般用于硬聚氧乙烯管与金属管或铸铁管等其他材料阀件等的连接。PP-R管还可采用热熔连接,与金属管道连接时可采用钢塑过渡接头连接。热熔连接适用于PP-R管材与专用管件的连接,凡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的必须采用热熔连接。这几种敷设方法可节约材料,经济合理,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橡胶圈的环内径,宜为插口端外径的0.85~0.9倍,橡胶圈断面直径压缩率一般为40%。安装前应清理干净承口内橡胶圈沟槽,插口端工作面及橡胶圈,保持橡胶圈的整洁,以便于安装和延长使用寿命。将橡胶圈正确安装在承接口的橡胶圈沟槽区中,注意不要装反或扭曲,为了安装方便可先用水浸湿胶圈,但不得在橡胶圈上涂抹润滑剂安装,以防止接口时橡胶圈弹出。承插式钻结接口适用于PP-R管。溶剂黏结是塑料管道连接使用最普遍的方法。管道黏结的优点是:连接强度高,严密不渗漏,不需要专用工具,施工工艺简单迅速。主要缺点是:管道和管件连接后不能改变和拆除,未完全固化前不能移动、不能检验,如发生渗漏不易修理。

PP-R管在工程中的敷设方式

PP-R管按管道敷设方式,可分为明敷和暗敷二种。在目前大部分建筑设计中为了美观实用和合理利用空间,采用埋地暗敷的情况较多。暗敷管道安装完毕在隐蔽前应与其他专业互相协调和配合,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对今后的正常使用埋下隐患,管道敷设完成后必须进行管道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在明显位置标出相应的标记。确要明装时要根据气温条件采用自然补偿的方法解决。

PP-R管道安装完成后的检查及成品保护

PP-R管道完成安装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由于PP-R管道质地较软,自身的机械强度较低,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将所有管口封闭严密,防止杂物进入造成堵管,安装完成后的管道应加强保护。管道试压合格后,所有外接口均安装专用堵头进行封堵。位于管道井内的PP-R管道在封闭前要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管道井外部的建筑材料和杂物等掉入井内将管道砸断或严重变形,影响使用和缩短寿命;PP-R管道隐蔽时应保持一定的工作压力,待隐蔽层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撤压,放水撤压后应及时将管道内的水吹净。隐蔽完成后在明显部位做好标记,以防其它专业施工时造成管道的破坏,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PP-R管自身的特性,和简单实用、方便快捷的多种连接方式,以及其节能、卫生环保的优势,目前在建筑领域赢得了较大的市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