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
一、从生活给水与热水入手
1.1生活给水方面
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对生活用水有定额量要求,避免用水量过高对有限水资源造成影响。针对生活用水方面,提出以下策略:(1)视市政管网余压实际情况为生活合理提供水。(2)将区域视为供水单位,于建筑生活给水系统中作竖向划分区域处理,最大限度确保各区域水压等同,且应用当前最先进的供水设施。(3)为减压设备设置探索并联给水泵的方法,利于减少管路系统中减压阀的使用量。(4)为减压,可在于管径设计分支管,利于降低楼宇内各用水处出水压,达到节水节能目的。(5)合理设置生活储水池,深度适中,利于减小水泵的扬程及降低提升高度,从而降低水泵的功率。(6)合理设计并择优选择供水方式,例如高位水箱、储水池与加压提升泵等方式,通过对比三者节水节能优势做出选择。(7)关于给水方式、水泵工作压力及变频恒压变流量等设置应接近水泵工频运作效率最大时的扬程下限。其中,变频变压变流量的节能优势显著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实际工作中,水泵需2台或多台不同级配给予运行支持,采用二分之一的流量阶梯级变搭配形式作为水泵流量,且为达到小流量给水设置气压罐。
1.2热水供应方面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家具必备,家喻户晓。虽太阳能热水器普遍应用于现代社会,但因其热水系统中的热能与节水节能技术间的结合度不够,有必要继续完善这一设计,便于提高热水温度设定与控制的合理性。针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设计及其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应面向于自动化温控装置发展,旨在通过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热能与当前节水节能技术间紧密结合,可达到太阳能为日常生活预热供水的目的,从而减少热水供应过程中所损耗的能量。为达到上述目的,对策如下:为获取预热作用,于热交换器前端的管路上布设太阳能热水器。其次,为减少阶段性供热水中所损耗的能量,生活热水宜采用循环系统,以便于满足各用水点对节约热水的需求。再者,为提高热水供应中余热的回收及利用率,建议设计热水供应系统,满足于工业生产中余热的回收与利用,例如:工厂废气热、蒸汽凝结水、热风以及锅炉烟气余热等。针对条件较好的地区,可根据有力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余热网”或工业运作中产生的蒸汽、废气热,将其视为热源加以回收与再利用。
1.3第二水源方面
谈及第二水源,需对“中水”进行分析,含义由来:生活与生产中各种排放水被加以处理至达标后了的水质资源,该水质资源可再次被应用于市政、生活区域中,但属于非饮用水。在建筑业中,中水工程可影响建筑的整体系统工作,基于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影响,一旦建筑竣工投入使用,便难以对其已建成的结构进行改造,加之中水工程初期的资金投入较高,如若要达到规范化及标准化,对于开发商而言,难以接受。然而,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因此,第二水源的开发与利用势必至关重要。开发第二水源并加以利用可有效节约水能源与实现污水资源化管理,成为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建设中节能发展的新方向。此外,中水系统在建筑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例如,中水系统可为建筑施工提高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利于社会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较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较高,基于我国水污染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及水资源日渐匮乏,技术研究人员非常重视中水技术的出台及其利用,也受到社会上的关注,且建筑给水排水施工中所运用的中水规划随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更新趋向于规范化,为中水系统的设置及其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利于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
1.4雨水利用方面
雨水利用经过收集、药剂处理后可获取符合某一层次水质指标的水,从而实现重复利用的目的。雨水的重复利用与中水存在共性,即:经处理达标后可应用于一些用水点,例如城市绿化与景观园林、小区水景建设以及冲洗厕所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均未能考虑楼宇屋顶处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通常是通过将雨水直接排入管道,既为管道的承受能力造成影响,也增加了管道材料的使用量,并提高造价,属于浪费水资源的举措。如今,为实现雨水收集与利用,需设计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的基本结构,研究者建议在地下设立雨水沉降池,且通过导管将屋顶雨水引入沉降池内进行沉积,后经水泵送至蓄水池内并进行氯消毒,余下环节则是送至中水管道。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酸雨与降沉问题,通常撇除降雨前两分钟内的雨水。
1.5建筑消防系统的合理配置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用水需求量较高,着手于给水排水节能尤为重要,宜单独设置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原因在于两者给水过程中对水压的要求具有差异,若两者共同运用一个给水系统,不仅难以满足用水点对供水量的需求,且浪费水资源及电能,另者提高给水运行管理成本。目前,经研究与实践得知,消防贮水池、游泳池以及水景池间互为兼用,可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综合分析,如若贮水池与消防水池合建,因消防贮水池使用较疏,用水量少,极可能延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的滞留时间,影响水质,宜为用水点带来二次污染,如若采取定期更换池内贮水势必浪费水资源,由此单独设立消防贮水系统成为了迫切需求。
1.6节水节能自动化控制与计量
针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改造,为便于在居民小区内顺利开展用水管理工作,建议分栋安装用热计量器及设置供热管网系统集中调控环节,达到以户为单位计量热量的目的。其次,在公共建筑设计中除应判断室内是否需要采用热计量器外,还需考虑集中采用温度调控,其次,则是通过远程操作与控制并加以读取等应用系统实现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通过远程操作实现对热水供应温度并调控水温,加之实时监控与自动报警。其次,于变频泵给水工作控制系统中宜采用反馈信号压力表,用于调节变频水泵的转速。另者,将区域与建筑的划分视为单元设置水表的依据,均逐一设置给水计量表,除居民楼以栋为单位设置水表外,应细化至“户”。此外,针对生产中的采暖锅炉、小区水景以及园林绿化所应用到的水均应逐一设置计量水表以及管道系统;而针对学生宿舍或企事业单位内的公共浴室则需设置脚踏开关,另外,也可采取刷卡或借助红外线自动控制的形式获取水。
二、结语
以上论述,随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我国越来越重视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问题,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不仅需符合外观美原则,且要确保功能完整以及适用,因此,为强化国民节水节能理念,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势必要更加科学且合理的设计,以便满足于我国对水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需求,确保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凯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