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研究论文 > 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研究分析

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研究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13 21:14:00人气:686

摘要:武汉地处长江沿岸,由于“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条件,自汉口开埠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对武汉的生产生活都有着渗透式的影响。洋务运动兴起,武汉开始广办学堂,教育建筑开始较快的发展。而其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武汉大学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建筑的骄傲。然而如今教育事业的不断飞速发展,校园中的历史建筑群也与现代化的教育建筑间的矛盾开始逐渐激烈。校园里历史建筑所体现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或是功能性都是值得我们所探讨的。对历史的建筑的保存应该避免传统的博物馆式的保存,如何对历史建筑活化再利用,是我们值得深究的。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其特有的建筑特征对当今的教育建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国内的历史建筑保护还在起步阶段,我们需怎样对其活化再利用是我们迫切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的研究,将法深入探寻其历史建筑,并对往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武汉大学;历史建筑;保护

1研究背景

如今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变更以及校园范围的扩张。然而许多校园土地的开发,让许多有着历史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建筑遭到破坏和损毁。历史建筑的消失由于推土机式的破坏,终会使珍贵的历史遗留文化和建筑艺术越来越少甚至消失。等到其快消失的时候再想着保护,怕是为时已晚。1982年中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才使保护历史建筑变得有法可依。对我们拥有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建筑进行保护与研究,不仅能推动我们现代人的生产生活的向前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

2武汉大学历史建筑风格

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可以说得上是中国教育建筑的“一绝”,从此可以看得出作为美国人的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的设计师凯尔斯,对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如魔般的着迷。武汉大学总体风格为中国宫殿殿堂式建筑,建筑群主色调是绿色、蓝色、黄色、灰色和红色。图书馆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建于1933年,汉协盛营造厂承建,宫殿式建筑,正中八角楼塔顶,正中间为大阅览室,台基,石阶,石廊等,都有惊喜的雕刻图案和花式。东侧文学院建于1930年,西侧的法学院建于1936年,建筑样式是完全相同的。高4层,同样是单檐歇山顶。武汉大学工学院,1934年建,六和公司建造,主楼四角重檐顶,由多层石阶向上进入主入口,正立面为方框玻璃结构。理学院,于1930年由汉协盛营造厂营造。主楼顶的塔楼是多角基座的拜占庭式半球顶,内设下陷式阶梯大教室。两侧有配楼,一侧是化学楼,一侧是物理楼,歇山连脊式,中间相互有石质走廊相通,立面墙上开大窗,窗框是用细的柱条纵横相间,有着现代感和古典风格的结合。

3艺术价值

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就如同中国宫殿,对中国教育建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实大量的历史建筑其实就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产生出的佳作。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包含了中国历史悠久传统化的建筑思想,在规划是建立了武汉大学的建筑群,这是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的特有精髓。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有着变化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看适严谨的布局中各个建筑又有着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不同的格局中又能找到其互通整体的规划。在建造建筑的时候,遵循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巧妙的与自然相结合。因为其地处珞珈山,建筑体系注重自然因山就势,设计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天平地不平”的方法。使建筑的体系和自然风景相结合,这是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在最初建筑时就一直坚持的原则。其建筑运用了当时西方的现金技术,建筑单体宏大,色彩丰富是武汉大学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方建筑特点如同雕塑一般,讲究其个体独立性。中国历史建筑特点讲究其群落性。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既有中国的群落特点,又有西方的单体宏大的特点。

4校园历史建筑的未来活化再利用展望

当下校园教育建筑规划与发展已由原来局部片面性的规划,逐渐转变为具有系统整体性的规划。近年来校园改革的重要要求为:校园物质环境的现代化、人性化、学习性、开放性和安全性。只有在现在的发展趋势中,建立规划育人为本的文化校园,是原有的历史建筑在保留的同时不被现代化的需求所淘汰。4.1教育的核心需追求以人为本的宗旨。建设一个具有人性化的现代性的校园建筑使我们首要需要考虑的核心。人性化的校园建筑规划,从教育哲学的理念出发,及教育性的功能设计,可从整体规划和细部设计方面,来看其发展趋势。4.2如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使教育建筑的规划理念也趋于多元化。主要是授课类别的多样化和不同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弹性化与生活化空间需求的影响。在教学空间的需求方面,由于教育上“多元性活动型态”的发展,使得校园建筑的空间规划日趋多样而复杂。4.3开放、弹性化的校园建筑也是现今社会所需求的。弹性化的校园建筑规划,就学校的空校园言,应使其成为:(1)具扩展性的空间;(2)具可变换性的空间;(3)具可转换性的空间;(4)有顺应性的空间,此项注意技术上的进步设计、可移动的分隔墙、建材,以及空调、采光、家具和储藏单位等,和空间变更需求之配合同等重要。这些弹性化的校园设施,在未来的校园建筑规划的趋势上,仍将持续发展。

5结语

本文研究分别从对武汉大学教育历史建筑的历史了解,其历史建筑的设计认知、以及历史建筑的活化再利用对教育建筑的未来展望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为了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校园历史脉络的保存,对于校园历史建筑必须走保存并再利用的道路,而不是推土机式的重建发展也不是古董博物馆式的全部保存。通过对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的研究,了解了校园建筑的发展,以及总结前人对校园建筑的功能需求、人文需求等,从而更好的去规划校园建筑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营造法式》解读潘谷西何建中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楼庆西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陈悦 武汉纺织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