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研究论文 > 工业化住宅进展要点

工业化住宅进展要点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03 21:21:00人气:383

本文作者:张传生、张凯 单位:上海城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以保障房为切入点发展预制住宅。保障性住房建设由国家主导,具有建设规模大、时间周期短、户型规格较少、个性化需求低的特点。同时保障房涉及民生,较易引起各方关注,质量要求高。针对保障房户型规格较少的特点,采用PC技术,可实现结构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和生产,便于使用同一规格、同一标准的成型部品、构件,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优势能够得以体现,根据规模经济的原理,可以大大降低部品、构件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标准化、系列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能够保证部件生产的同质化,充分保证保障房的建设质量。

上海城建开展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设,选择了以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为切入点,对模数化、标准化、部品工业化、施工技术等问题进行科技研发,在此基础上达成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整合并形成全产业链。上海城建拥有年开发投资总额近100亿元的房产开发企业,在设计领域,集结了4家具备专业PC住宅研发及深化设计实力的甲级勘察和设计院;集团2家特级和多家一级资质的总承包企业,给了集团承担PC建筑施工能力的坚实基底;上海城建有近20年的PC构件制造经验,拥有通过日本PC质量认证(中国地区仅2家)和美国PC1认证(中国唯一一家)的专业PC工厂。

在推进住宅产业化过程中,随着集团预制装配式建筑相关业务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不断增强,集团着力推进住宅产业化新产业,全面整合集团投资开发、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全产业链”优势资源,通过对城建置业、城建市政、城建设计院、城建地空设计院、城建物资公司等子公司业务重组,使集团的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住宅产业化业态进一步清晰,业务协同性得到加强,在国内首次完全覆盖建筑投融资、开发经营、住宅设计、建材与部品制造、建筑施工、装饰装修、质量检测、物业售后等产业链条所有环节,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的国家住宅产业化集团模式。

完善组织架构和推进制度。预制装配式住宅属于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建立相应的产业群和技术体系,需要强有力的团队进行推动整合。集团确立了领导挂帅,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和开发单位项目牵头协调,各相关单位协同推进的组织架构,并明确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实施单位。为快速推进PC项目进度,及时发现工程推进中的问题,我们定期召开PC项目工作推进会,集团领导牵头,各相关单位参加,组织讨论推进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各种问题。产学研结合,高起点起步。2010年,上海城建在奉贤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成立了上海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基地面积近18万平方米。为促进预制装配式相关技术的研发,上海城建前期投入近亿元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开放式研究平台,联合了台湾润泰集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建科院、上海房科院、现代设计集团等业内著名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设计集团等,展开研究工作,并承担和参加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科研项目。作为企业住宅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平台,基地将整合国内外一流资源,形成核心技术储备,并通过展示上海城建在工业化建筑建造技术、PC附属工程材料的研发生产、绿色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进程,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形成示范效应,最终能将基地发展成为行业知名的科技创新平台,成为上海市发展绿色建筑、低碳经济、产业升级的名片。

发展高预制率住宅,占领技术高地。与国外相比,国内的PC住宅,大部分仅将外墙、阳台板、楼板等进行预制,主要受力结构仍采取现浇方式,预制率较低,普遍在15%~30%之间,低预制率也制约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综合比较国内外应用情况,结合国内目前的应用实际,在调研国内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上海城建通过与国内外PC领域的专家共同沟通、研究和探讨,认为国际上框架结构体系是PC建筑采用的主流体系,采用框架结构体系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化率高,带来了建设效率的提高,体现了产业化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预制装配式住宅发展的方向,选择框架结构(含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切入点,可以使集团迅速进入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领域,推动PC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针对当前PC技术运用推广的问题,我们确立了先行采用国际主流的预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柱、楼板等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工厂化预制生产,使预制率由之前的15%~30%大幅上升至50%~70%,有效提高保障房的整体品质,为大规模、高质量的保障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试点先行,循序渐进。上海城建集团对PC保障房建设采用试点先行的原则,在奉贤“上海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的1号试点楼以浦江保障房为原型建造,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预制率超过50%;于2011年10月18日开建,12月建成的2号试点楼,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在1号试点楼的基础上,以高档商品房为原型,将框架柱进行预制,进一步提高预制率达70%以上,并集成应用了预制保温夹心墙板、装饰混凝土预制墙板等PC住宅产业技术。通过试验楼建设,实施开展前期设计、深化设计、预制、试拼装等全套足尺寸试验,用于检验各环节过程中以及前后工序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便在试验阶段就予以优化解决,将成熟的经验带到大型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工作过程中,从而达到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带动和推动保障性PC住宅发展的目的。

打造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目前国内的21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由于上下游产业链本身的限制,大部分基地企业仅仅覆盖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上海城建的产业化基地以“覆盖全产业链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造体系”“全生命周期仿真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体系”“预制装配式住宅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并首次将“全生命周期仿真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体系”与住宅产业化技术全面接合,形成了以预制装配式住宅建造技术体系为核心,信息化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支撑的集团型住宅产业化基地技术体系架构。2011年11月,上海城建顺利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授牌,成为上海第一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使集团发展预制装配式住宅产业获得了战略制高点。

从社会综合效益分析以及改善住宅品质、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熟练劳动力依赖等潜在价值来看,发展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将是我国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大力开展PC住宅建设的同时,我们发现仍然有较多问题需要面对并亟待解决:一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相关设计、施工标准规范欠缺,相关施工工艺、工法和安全规程还未建立,甚至在某些方面和国内现行的建筑技术标准、规范在很多地方还不兼容,使得设计、审批、验收无标准可依,这对工业化住宅的大规模推广有一定影响。二是PC构件作为工业产品进入施工单位,增加了税收环节,目前预制构件出厂,按照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再加上构件蒸养、运输,PC构件因生产、施工、构造要求增加钢材用量,造成成本一定程度增加,需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建造PC住宅,为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产业的升级,建造成本会有一定的提高,用户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开发商开发PC住宅也存在一个推广过程。三是国内目前的PC预制技术尚未成熟,而国际上流行的预制框架和框架剪力墙体系,由于结构体系本身的特点,室内具有凸出的梁柱,户型较小的保障房运用框架剪力墙体系,梁柱构件对套内空间造成了一定影响。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