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传统建筑的装饰形式及手法
摘要:流坑村,古称流溪村、瑶石村,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境内。自五代南唐时期建村以来,历经了1070余年沧桑岁月,至今仍基本保存了明朝时期的完整平面布局。其传统建筑规模宏大,赣式民居风格独特,装饰艺术精美,三雕装饰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试从对江西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与手法的研究入手,挖掘流坑古镇的传统民居装饰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弘扬江西乡村传统建筑装饰文化。
关键词:流坑;古镇;装饰;艺术形式;手法
流坑村,古称流溪村、瑶石村,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境内。流坑村地处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中;赣江支流的乌江水自村南流入,绕村东流向村北,与恩江水汇合流入赣江,使得流坑村形成四周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山环水抱之势,自古有“若见水流庚,依旧好流坑”之说。徐霞客曾在《江右游日记》中写到:“其处a_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流坑以其年代久远、建筑精美完整、装饰巧妙、内涵丰富被称为“千古第一村”。
一、流坑村建筑装饰研究意义与特点
流坑现有建筑500余处,其中保存有古建筑与遗址260余处,明代建筑与遗址共19处,清代包括少部分民国建筑240多处。流坑建筑群落规模宏大,各种牌坊楼阁26座,祠堂庙宇50多座。各种建筑上的石雕、木雕、砖雕、壁画、彩绘比比皆是,艺术精美,工艺精湛,体现出我国农村古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奇妙构思。流坑所存古建筑类型较全,有宅地、祠堂、书院、楼阁、庙宇、牌坊等,主体建筑以硬山式顶为绝大多数,其中又以水平高墙和封火墙为外观主体风貌,高耸劲挺,昂扬气派;楼、阁、坊则多为歇山式顶,飞檐翘角,极为壮观。建筑材料多以青砖砌外墙,涂以用糯米、石灰、桐油、糖浆、鸡蛋清特制而成的涂料,涂料经过风化作用后呈乳白色状,加上前后呈“人”字形斜坡屋面用灰瓦覆盖,色彩搭配上形成青砖白墙灰瓦的主题色调,清爽素雅,经久不衰。流坑建筑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明清两期建筑特点主要区分点之一则为门的朝向。明代建筑门通常设在墙的左侧,意为财不外露。清代建筑的门通常设在墙的正中,意为广收正气,门楣装饰多为貔貅雕刻,门面多用龙凤纹等。明与清早期的宅第装饰简洁古朴,以堆塑、砖雕为主要表现手法,多以花卉、禽兽、树木等为题材,代表性的有“理学名家”宅(蓉山宅)、麒麟厅。清中后期宅第装饰则复杂华丽,以木雕、彩画、墨绘为主,有人物、楼阁、花鸟等图案,代表性的有存仁堂、“大宾第”建筑群。楼阁则多以木雕、彩画和书绘装饰,并悬匾挂联,虽然规模较小,但古朴、典雅、轩昂,代表性的有敕书楼、魁星阁。祠堂装饰多用寿字、福字、如意云纹、牡丹等,如董氏大宗祠、环中公祠。牌坊明代较为简朴,多以方砖贴面,镌刻匾额楹联,装饰以砖雕、堆塑等,题材以祥禽、瑞兽、花卉、树木为主,如双寿坊、高明广大坊。清代牌坊多以青泥膏精工粉面,刻画描绘出匾额楹联,装饰以石雕、堆塑、彩画、墨绘等,多种材料技法并用,题材多有人物、楼阁、禽兽、花鸟等,复杂华丽,如三策流馨坊、旌表节孝坊等。除此之外,楹联匾额也是流坑一大特点,五体俱全,神形各异,形制多样,既有名流之作,又有书法精品。总的说来,流坑建筑装饰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厚,是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继承传统装饰风格和开创未来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装饰风格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流坑装饰艺术形式研究
传统装饰的形成因素除了现实因素还有人文因素,现实因素包括地域条件、建筑构造、建筑用材等方面,人文因素则包括传统伦理观、风土人情、历史文脉、信仰宗教等。以下几种方式是流坑装饰艺术的几类常用表现形式:
(一)文字类
文字类不单指具体的文字,也包括各种构成字体的纹样、装饰组合等。单纯的字体出现多以门楣题字、楹联匾额等形式出现,通过书法艺术的意韵表达生活的情趣、品行、地位以及中国古代的传统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等。流坑匾联的书法字体以楷书为主,风格则以楷书四大家中的颜真卿和赵孟\为主。如匾额“状元楼”“州司马第”和楹联“笃行以外思宜慎,积善之家庆有余”等。流坑的匾额为明中后期所有,多为横式,采用简洁利落的矩形造型,四周使用黑色或者红色勾勒起到修饰作用。楹联匾额的用材方面以木、砖石、竹为主,字体多以镶嵌、雕刻、墨绘等方式表现在匾额、檐口处,色彩多为红色、黑色、金色三种颜色两两搭配。构成字体的纹样方面则有人们传统常用的“福”“禄”“寿”等,字体的出现常呈180度倒字出现,意为“到”,表达人们希望多福多寿等美好寓意。在流坑,福禄寿的运用非常广泛,直接作为文字使用的有在门钉处使用,也有在檐口进行墨绘的。作为纹样出现的,通常会与动植物图案组合。例如由龙凤、花鸟等组合构成福字,或者禄字在书写时左边的“礻”会以鹿的具体形式出现,寿的形式更是极其广泛,其变化之多,构思之精巧,汉字中很难找出第二个,流坑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万寿图。此外三字有时也互相组合构成图案形式。纹样的字体常见有十字纹、万字纹、五福纹(福、禄、寿、喜、财)等。
(二)动物类
流坑装饰图案中动物的形象非常丰富,主要以表达吉祥寓意和祈求健康长寿等为主。其中狮子通常作为守门神兽置于门口两侧,用于镇宅、彰显气势及地位。流坑中狮子的用法有两种,一为立于门前镇宅之用,这表现在董氏大宗祠门前和理学名家门前的红石狮。二为石雕中出现狮子的图案纹样,如怀德堂中照壁上的大狮子和小狮子意为期望子孙日后官居“太师少师”。怀德堂的照壁为流坑的砖雕代表作品,照壁由方砖拼接而成,上有浮雕三幅。其中,左幅为“鹊报平安”,喜鹊立于芙蓉枝头,两对稚鸟和四只练鹊立于梅树之下,一对春燕穿梭于树枝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燕子、喜鹊都被视为报喜鸟,象征喜事临门,好运将至。中幅为“丹凤朝阳”,这幅图中两只凤凰立于山石之上仰望朝阳,周围一鹿、一猴、三蜂嬉戏打闹。寓意爵(鹊)、禄(鹿)、封(蜂)、侯(猴)。除此之外,凤凰在传统文化中也是祥兽,且屋主名为董凤,此处凤凰既表示主人自己也表示对子孙后代前途光明的期望。照壁四周装饰动物则有仙鹤、孔雀、白头鸟,寓意白头到老、健康长寿、富贵吉祥等。除此之外,蝙蝠由于谐音“福”,常以两只、五只组合出现,寓意福气双至、五福临门。鲤鱼有两重寓意:一为期盼金榜题名,鲤鱼跃龙门,二为通“余”,意为年年有余。麒麟和貔貅也为常用图案,麒麟因有麒麟送子之说,含有生殖繁衍之意,寓意添丁添福。貔貅通常出现在商人之家的门楣上,多以石雕为主。传说龙生九子,貔貅只进无出,寓意财源广进。在建筑外部装饰上,流坑民居屋脊两端雕刻吻兽,有龙凤两种,尾端朝上,寓意避火。常见的动物纹样有四象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三)植物类
植物类有以具体形象出现的,也有以纹样形式出现的。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常见的有“四君子”和“岁寒三友”―――梅、兰、竹、菊、松柏。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象征品格坚毅、隐忍。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闲适的含义,流坑中最常见的菊花是以纹样形式出现在窗户上,以石雕为主。其他的则有牡丹、莲花、桂花等。《爱莲说》有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朵饱满,雍容华贵,具有丰腴之姿,富贵之态,被称为“国色天香”,被视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代表。莲花品性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且还具有象征爱情相守,并蒂连心之意。桂花,桂通贵,且有胜利之意。常见的植物纹有三友纹、四君子等。
(四)宗教信仰类
中国古代佛教道教文化繁盛,神明信仰流传甚广。流坑中常见古宅内设有神龛供奉神佛。除神龛外,神祗雕刻也出现在建筑构件上作为装饰,如大门上方门罩中央常出现各种神明的砖雕,这在其他古村落民居中很难见到。除此之外,佛教法器和“d”字纹也常作为装饰图案和纹样出现在漏窗、门罩上。此外,傩文化在江西地区兴盛。傩舞作为祭祀仪式的一种,其面具有时也会用来装饰在门头,形象多为狮首、虎眼、豹嘴组合。常见的佛教纹有佛八宝、暗八仙等。
(五)其他类
除了动植物和宗教信仰类以外,流坑还有许多人物形象装饰,多以木雕为主,源于人物故事、传说等题材,如流坑的“望夫门”。其他的常见纹样则有云纹、水纹、山水文、龟甲纹、冰裂纹等。
三、流坑装饰艺术手法研究
流坑装饰艺术手法主要有灰塑、雕刻、平面绘图等手法。
(一)灰塑
灰塑古称灰批,是岭南地区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渊源其甚早,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在流坑古民居中,灰塑主要由石灰、糯米、桐油三种材料构成,通常装饰于阁楼门罩、字牌、雀替、檐口等处,采用捏塑、堆塑和雕刻等各种技法,构图新颖,造型美观。
(二)雕刻
雕刻类型包括三种:石雕、木雕、砖雕。其工艺多样,有线刻、透雕、叠雕、浮雕、嵌刻等多种技法,线条明快,层次分明。流坑石雕应用较为广泛,通常用于牌坊、门楼、漏窗、抱鼓、石栏杆、石柱等处,材质大多为花岗岩石,如永享堂的石楣,大宗祠的石抱框、石柱础,另外有的神像也是石雕。流坑的代表性石雕有大宗祠门前的圆雕石狮和各个建筑的柱础。石狮为红石材质,采用凹凸雕、透雕、阴阳刻、线刻等技法,给人感觉正气威猛,栩栩如生。流坑的柱础一般在30到40公分之间,形制变化多样,有鼓形、八角形、仰盆形等。腰身是雕刻的主题部分,多以回形纹、如意纹和莲花的图案出现,效果突出,赏心悦目。木雕在雕刻中应用最为广泛。首先江西盛产樟木、楠木、枫木、银杏等树种,为木雕提供了很好的现有材料。流坑木雕主要用于梁柱、斗拱、雀替、窗栏等处,在斗拱、梁托、雀替等处一般采用圆雕、透雕的手法,常雕以各种动物形象或花卉形象。隔扇、窗栏通常用镂空雕、浅浮雕的手法,形象上通常采用纹样和花卉宝器图案。流坑木雕最具代表性的是文馆的藻井,形状为六边形底的倒梯形,整体由6块雕板拼接而成,均采用透雕手法,形象上采用花卉和回形纹交错组合。底部由6块异形板雕刻拼接而成,形象上以花卉、蝙蝠和回形纹、云纹为主。整体色彩采用红、黑两色为主,视觉冲击力强,体现深厚内涵。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砖雕相比石雕更为经济,且材质更软,更易刻画。砖雕主要用于门楼、门罩、门楣、照壁、屋檐等处,形态多样,有立体雕、浅浮雕、线刻等种类。立体雕多用于照壁和牌坊,题材以动植物为主。浅浮雕题材广泛,几乎都有使用。线刻主要用于几何纹样的雕饰。流坑砖雕的主要代表就是之前提到的怀德堂的照壁了。
(三)平面绘图
平面绘图有墨绘、彩绘、描金、贴面等,多用于墙面顶部、梁柱、轩廊等处,流坑彩绘不分界限,融合一体。平面绘图形象上多用植物、几何纹样、山水风景等内容,笔法细腻,色彩得宜。四、结语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明清建筑群保存完整,装饰内容精美,技艺超群,赣式民居风格独特,是江西乡村传统装饰的优秀典范。其涵盖的优秀装饰内涵和技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广阔的适应性。期待今后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装饰风格上能“古为今用”,弘扬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创造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何菁菁,杨贵军.流坑匾额楹联书法艺术简析[J].社科纵横,2009,(10):118-119.
[2]肖学健,李田.江西传统古民居装饰艺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162-165.
[3]甘琳欣.流坑古村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初探[J].华中建筑,2015,(06):147-150.
[4]陶纳.江西民居建筑的装饰特点及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芒种,2015,(15):157-158.
[5]龚静芳.江西徽式民居雕饰艺术特点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6]李慧.漫谈千年古村--流坑的石雕艺术[J].电影文学,2008,(10):156
[7]李秋香,陈志华.流坑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8]周銮书,邵鸿,詹开逊,梁洪生,彭明翰,陈建平著.千古一村--流坑历史文化的考察第2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9]黄更昌主编.流坑历史文化资料集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10][日]伊东忠太原著.《中国古建筑装饰》上[M].刘云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日]伊东忠太著.《中国古建筑装饰》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日]伊东忠太著.《中国古建筑装饰》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李秋香,楼庆西,叶人齐著.赣粤民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胡逸然 肖学健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