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特色村镇的传统建筑开发创收
摘要: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载体,是一部拥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厚重的史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行中面临着被破坏的压力,村落原始的风貌也受到破坏,为了保护历史遗留给本课题的宝贵财富,建设美丽村庄对古村落开发极具意义。本文以古村落研究作为切人点.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传承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延续。探讨其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保护与修缮策略,要以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毁与修缮,再利用村落文化,发展村落旅游,让人们欣赏古村落建筑艺术价值。古村落文化遗产在当代旅游发展中有重要价值意义,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址能带给人们视觉感官上的享受。
关键词:城乡统筹;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创收策略
河南省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旅游业的兴盛驱动了特色村镇的旅游经济发展。加快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工程,振兴村镇经济发展攻坚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提出的战略目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特色村镇旅游产业业态发展,满足了生活在大城市忙碌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城市人群作为客源,体验乡村历史文化、民俗和绿色生态环境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建筑形式,结合观赏,游玩和娱乐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特色村镇的生态旅游业态内容,也丰富了都市人的休闲生活。在城乡统筹中需要针对河南省特色村镇传统建筑资源进行开发和创收策略研究,从而促进河南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河南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特色村镇旅游发展的根本需要建立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居住建筑环境基础上,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打造原始生态体验场所,展现浓郁乡土风情。同时,中原文化来源于传统村落,在经济发达的当下社会,传统村落中原生态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非常珍贵,也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根本源泉。
1河南特色村镇传统建筑资源现状
河南特色村镇城镇化发展迅速,这些特色村镇中传统建筑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却渐渐在消逝,远离城市人们生活。河南省现阶段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探究仅针对一些名城和名镇,对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探究尚处在萌芽时期,固然历史文化名镇的艺术及科学价值远高于广大农村民居的价值,但古村落也是一个家族亦或是某段时期的见证,特别是为整个家族聚居载体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落。例如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民居建筑群的资源开发,由此带动其周边旅游产业相关业态发展,现阶段已经成为特色小镇康店镇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传统村落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改革着,但它们的变化是迟缓落后的。对河南本土传统而言,这种迟缓性更多的体现在居住环境提升和生活方式改善上。传统村落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供水排水系统更是严重缺失,这影响着村落环境提升的整体发展。其实传统村落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建筑形式上,破旧的瓦顶,斑驳的墙面,蜿蜒的乡间小道,绵延的青山,别有一番风情。然而古朴的外表下却是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矛盾,生活垃圾乱丢弃,环境状态差,基础设施落后,阻碍着乡土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2河南特色村镇传统建筑资源开发案例
河南省信阳市的郝堂村,风景宜人,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村子一直坚持用最环保最自然的方式改造规划村庄。当地村民的共同愿望就是把村庄建设的更美丽,使之成为都市人向往的地方。郝堂村原本并不美,它和其他的乡村一样,封闭、落后、贫穷,村子配套设施也较落后。但现在这一切都变了,走在村子里,老人在自家门口休闲打牌,青年人打理着自己的小店。整个村庄的面貌在维护修建后变得更特色化,居住环境干净整洁,这一切来源于美丽乡村的推广建设,郝堂村有它原有的魂儿,郝堂村改造保留了村庄的原味,没有刻意的推陈出新,按照村子原始的肌理,保留着历史时间的痕迹。在郝堂村的建设中,不砍树木,不填池塘,少拆建筑是村民一致的要求,所有的改造规划都尊重当地自然环境。试想,倘若把建筑物都拆了,树木都砍掉,整个村庄都会变了味儿,这样建设出来的村庄切断了历史的脉络,就再也不是郝堂村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是对景观环境的设计,也是对居民生活生产方式的修复。被改造的不仅仅是环境的美化升级,也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心的凝聚。
3河南传统建筑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和对实际建设成功案例调研发现河南省特色村镇传统民居建筑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美丽乡村改造中缺少本土文化特色,特别是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中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保持原有建筑符号元素;特色村镇原生态景观特点不突出,缺乏体验性空间规划设置,受地形限制,特别是交通通达性较差;具有经济价值的绿化植被利用率低,同时没有通过景观绿化来掩盖原有结构的破落感,还有很多空余土地没有合理利用;在对外来游客的接待问题上,很多配套服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比如住宿条件落后,不能满足各种消费水平人群需要,室内设施卫生间、厨房等,室外的垃圾桶,停车位等设施设置及其他配套规划设计严重不足。
4河南特色村镇传统建筑资源开发创收策略
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乡村存在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改造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这中间特色村镇传统建筑资源开发利用中规划设计非常重要,传统农村特色民居改造和建设是对乡村的整体风貌进行美化升级,也是美丽乡村产业开发一个新兴领域。对河南省特色村镇传统民居资源开发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是为加强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建设,并提供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特色农村民居建筑代表了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另外一方面特色村镇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文化保护和传承层面,还应结合本土文化,发挥本地传统建筑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使其形成特色产业资源带动周边产业经济发展。
4.1应对特色村镇传统建筑群进行整体规划定位
对特色村镇传统建筑群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定位以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文化为前提,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乡村空间越来越少,美丽的村落越发显得珍贵。传统村落作为传统聚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资源。游客来古村落旅游观光,大都以体验为目的,那么传统建筑群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定位就是实现游客的体验宗旨。当前传统村落规划设计改造在很多方面都开始转型,村镇历史文化的体现和体验逐步成为美丽乡村设计的点。历史留下来的文脉和居住建筑文化遗留,必须要珍视它,善待它。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备受关注,如何使这些人口流失严重逐渐消失的古村落活化,如何不断的吸引游人,如何在游人体验的过程中令他们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这些都是难题,也是规划设计首要所面临的问题,在河南特色村镇传统建筑资源开发创收策略中首先可以采用游人体验农事活动时产生一些互动,一些身心的交流,通过自主意识唤醒参与者更多的儿时回忆,加深旅游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外还可以将现代景观设计表现手法与历史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灯相结合,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也使两者都得到了发展和开发利用。
4.2特色村镇传统建筑群资源开发创收策略
特色村镇传统建筑群资源开发改造后可参考以下几种形式可持续发展,第一定位景观休闲型:以观赏晚清时期的古建筑为主及游览河道两侧的景观,放松心情体会农村大自然的惬意。第二定位为生态度假型:兼顾种植业的特色观光,花圃及一些特色的景观小品,窑洞住宅式体验的开发创收模式。第三定位为主题游乐型:在规划设计中设置一些与人群互动的游戏:cs体验区、钓鱼区、农家乐等增加游览趣味性的开发创收模式。特色村镇传统建筑文化价值主导着其改造规划方向,是否有历史感,是否有历史代表性,是否有历史记忆性,这些都是需要的必备条件。例如位于新郑的人和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黄泥寨墙,古老的四合院建筑群贯穿着神秘的72道丁字巷,合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通过改造再建让即将消失的传统建筑面貌复原。让人们不再凭借大脑,书籍报刊来回忆,而是通过场景再现来认识、体验,带动旅游经济和周边产业发展。
4.3特色村镇传统建筑群资源开发创收策略展望
对于古村落的整体保护规划保护,不仅保护了居民建筑为主的物质载体,同时也保护了它所具有的整体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使用价值等丰富的历史信息的完整真实性。我们不能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理由,把古村落有价值的建筑推倒重建,仅对少数历史面貌较完好的建筑加强维护,那将是对古村落保护的一场灾难。我们在特色村镇传统建筑群资源开发中应尊重旧址,发挥其历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人会在忙碌的生活状态下倍感疲劳,在古村落旅游休闲,品味古老的文化,欣赏宜人的自然景观,接触不一样的民俗民风将是未来城乡统筹中传统建筑群资源开发创收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庆友.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03).
[3]张玉改,兰贵秋.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刍议[J].商业时代,2003,(24).
[4]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J].华中建筑,2005,(04).
[5]金学良,陈常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J].人文地理,1992,(03).
[6]曾天雄,马昌群.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樊萌 芦静 王远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