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传统建筑的构成元素
摘要:荆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个组成部分,荆楚建筑作为荆楚文化的物质载体,拥有丰富而庞大的建筑符号和纹饰体系。本文从荆楚传统建筑的历史、特色的研读出发,再具体的从建筑形式、空间、材料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分析荆楚传统建筑中的构成元素。
关键词:荆楚文化;荆楚建筑;构成元素
1荆楚文化中蕴含的建筑元素
楚历史艺术品中蕴含的建筑元素:(1)造型特征古代楚人崇尚唯美的线条,对曲线尤为钟爱,因为曲线构成的物体既拥有流畅感而又富于韵律感。楚国艺术品小到虎座凤架鼓,大到各式家具,都体现着这一风格特征,它们反映出楚人对于世间万物律动感的形象表达。荆楚建筑在建筑屋顶上,屋脊上以及屋檐的装饰上采用了柔和的曲线造型设计,动态的曲线线条不像直线线条那样僵直呆板,而是很自然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很好地反衬出了楚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在楚艺术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采用夸张的比例来反映物体的实例,代表作品有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鹤颈比其细高腿还长一倍,鹤首上的鹿角也是其翅膀的两倍,带给人们一种仿佛要挣脱开大地束缚的超脱之感,反映在荆楚传统建筑上即为超拔之美。(2)装饰色彩楚艺术品的色彩主色调是红色,这与楚人自古尚赤,楚人祖先祝融氏曾掌管燔燎祭天之职有关。楚艺术品的色彩表达主要是基于传统的色彩意识,它的美学特征不是单纯的静观模拟和视觉表象结构,而是超越了两者的心理感受。
2荆楚传统建筑的表层构成元素
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荆楚派”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导则(试行)》中提到:“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布局自由是湖北民居建筑的总体特征,湖北民居是湖北人民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文中将湖北民居划分为鄂东南、鄂西南、鄂东北、鄂西北、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等六个特色地区,在此基础上,本文经过对湖北各个地域荆楚传统民居的进一步分析与评论,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元素提取出来,作为荆楚传统建筑的表层构成元素,进行更为细致的阐述。
2.1建筑空间
根据对《“荆楚派”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导则(试行)》中对于荆楚传统民居空间特征的归纳,主要有院落空间布局和天井空间布局两大类,经过进一步探究,将荆楚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天井元素提取出来,进行剖析。传统意义上的天井是连接室内空间与外部天空的地方,但根据特殊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的遮阳避雨来抵御外部自然作用,为此荆楚传统民居在建造中采取了两种做法来应对:一种是覆顶式天井,具体做法是在敞开的天井上盖建一个小屋顶,在满足通风采光的条件下还可以遮风挡雨,即“天斗”;另一种是帘幕式天井,通过在天井两边的屋檐下安置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卷轴,来控制竹帘上拉或下拉,起到遮阳的效果。
2.2建筑屋顶
在《“荆楚派”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导则(试行)》中对于荆楚传统民居屋顶要素做了相关概述,湖北各地域荆楚传统民居屋顶样式不同,檐口、屋脊、脊翼、翼角、用料等方面的特点也与徽派等其他派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过分析,湖北荆楚传统民居受荆楚文化长久以来的影响,从屋顶造型上来看屋脊起翘普遍较高,与其他地域传统民居相比,起翘弧度更为夸张,从侧面体现了楚人不拘一格,奔放大气的性格特点。其翼角和脊翼大多采用高高翘起的凤凰造型,体现楚人崇鸣凤的心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屋顶元素主要有鄂东北地区罗田屯兵堡街大宅屋檐下的做法和武汉地区传统民居屋顶环包脊的做法。
2.3建筑墙身
依据《“荆楚派”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导则(试行)》,荆楚传统建筑墙身元素主要体现在山墙和门窗两个方面。在山墙上形式非常独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有跌级型山墙、云型山墙、官帽型山墙、单拱及连拱型山墙、三花及五花阶梯型山墙等。跌级型山墙相较其他派别的传统民居在细部上有所不同,荆楚传统民居的跌级型山墙不是完全水平的,而是略带弧度的有所起翘,反应了楚人奔放不拘的性格色彩。在门窗形式上,槽门是荆楚民居庭院空间序列的第一个组成元素,一般合院式的民居都建有槽门。槽门的造型与形象代表了一户的门庭气象,反映出一户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多寡。
2.4建筑台基
在《“荆楚派”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风格设计导则(试行)》中,将荆楚建筑风格特征总结归纳为六个方面: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精装饰、红黄黑。其中,高台基和红黄黑相对而言更能体现荆楚建筑独特的风格特征,因而选取两者进行相关元素的提取分析。荆楚传统建筑的台基处理可以分为高台建筑和干阑式建筑两种类型。2.4.1高台建筑高台建筑作为荆楚传统文化下的产物,是最具当地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记忆。楚国诸王多喜好修筑高台,其中,最著名的是章华台,历史上众多诗人都曾描述过其巍峨的雄姿。诸如此类的高台建筑在出国数不胜数,都显示出高耸挺拔的态势,表现出了楚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旺盛的生命活力。2.4.2干阑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楚国自古以来就很著名的建筑样式,它的主要建筑形式为一层架空,二层住人,整体建筑运用木结构体系。干阑式建筑在楚国的兴起也是由于楚地自古就水系发达所造成,为了能够防水通气而产生了此种形制的建筑。
2.5建筑色彩和装饰
建筑色彩是荆楚传统建筑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元素,反映了荆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楚人张扬的性格特点。荆楚传统建筑在色彩运用上主要以红、黄、黑为主色调,红色在古代代指火的颜色,古时认为南方为红,也象征着生命之色。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的搭配有类似太极的阴阳调和之意。黄色则是指楚人崇鸣凤的习俗。荆楚传统建筑大多色彩绚丽,通常运用红黑二色进行装饰,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感,在此基调上再运用黄色以及其他颜色,使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地融为一体。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在雕饰方面以精致考究为主,凭借各种各样的窗花和种类繁多的木雕展现荆楚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主体显要位置处的装饰雕刻更加精细,往往通过镂雕和透雕这种高级木工技术进行装饰。
2.6建筑材料与做法
荆楚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崇在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建筑,以此来表达楚人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3荆楚传统建筑的深层构成元素
3.1天人合一的建筑观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中蕴藏着“天人合一”的建筑观,体现了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荆楚建筑特别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始至终渗透于荆楚建筑的设计、建造以及装饰中。在荆楚传统建筑中,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相当开放,空间上也没有完全封闭墙体,而是运用天井进行局部的通透处理,使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室内人与室外自然最大程度上亲近彼此。
3.2多元文化的共生
历史上楚国所处的中心区位为荆楚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地理优势,另外由于荆楚地区是各个方向交通流的必经之地,也使本地文化与外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交集。频繁的商贸交流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外来文化与荆楚文化发生了局部的相互融合,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理解的荆楚文化。
4结束语
荆楚传统建筑和荆楚文化作用下的传统民居是湖北具有地域特色的居住建筑创作的源泉,本章通过深入解析荆楚传统建筑特色,归纳总结出荆楚传统建筑的表层和深层构成元素。表层构成元素建筑空间、建筑屋顶、建筑墙身、建筑台基、建筑色彩和装饰以及建筑材料与做法,用以阐述传统的建筑单体形态和空间布局特征。深层构成元素天人合一的建筑观、传统建筑审美的表达和多元文化的共生,用以阐述以前的建筑理念和审美观念。并从楚历史艺术品和楚文化专著中探寻其中蕴含的建筑元素,并将其特质提炼出来,为之后现代居住建筑的创作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高介华,著.楚国的城市和建筑[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曾宪松.“高台筑屋”及其他―――楚地古建筑特点管窥[J].长江建设,1998.
[3]王晓.新楚风建筑形式探讨[J].华中建筑,2001.
[4]白森.武汉当代地域建筑特征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7.
由之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