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传统建筑论文 > 传统建筑主要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研究

传统建筑主要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02 05:20:00人气:869

摘要:淇县赵庄传统村落的保护首先需要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并进行价值评估。文章简要介绍了赵庄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重点发掘传统元素及其环境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并提出赵庄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措施和要求。

关键词: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发展利用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而我们也正面临着历史文化遗产确实的危机。传统村落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关于故乡的情感,也体现出我们祖先创造历史的历程,也是承载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因此,要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寻找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关注具有代表性、文化多样性的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体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1淇县赵庄村传统村落概况

1.1淇县赵庄村的基本介绍

赵庄村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西部,隶属于灵山街道办事处。东临大海线(S222)和规划的新107国道,在建鹤辉高速在村南通过,并在东部大海线(S222)设有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村域范围总面积为12.59平方公里,包含东赵庄、西赵庄、窄狭、地谷岭和碾沟5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220户,749人。姓氏除赵、冯两大姓外,另有李、蔡、王、杨、程、牛、孔、申、刘、梁、魏等姓。窄狭村均为贾姓,地谷岭仅有徐姓弟兄两户人家。全村共有梯田640亩,主要产小麦、玉米、谷子,另有红薯、豆类,树木有柿树、核桃树、桃树等十几种,林木繁茂,郁郁葱葱。村域面积12.59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60余亩。

1.2淇县赵庄村历史沿革

村落最早形成于明末清初,先由李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徙于此,后有冯、赵、蔡、贾等姓因战争避难汇集加入。赵庄村始建于商代,据传赵庄原叫李家庄,清朝乾隆年间,赵姓始祖赵发财被一个自称其家人员的男子带到李家庄,托付给李员外当伙计,做放牛娃,当时年方十三四岁。李员外问他姓啥叫啥,他竟说没名没姓。李员外拿出《百家姓》让他点字为姓,他说:“我就姓《百家姓》第一个姓‘赵’吧。”李员外见其聪明能干,就为其取名“发财”。后人推测,赵发财十三、四岁,不可能不知道姓甚名谁,极有可能是官宦之后,家遇不幸,为躲避灾祸,才隐姓埋名。赵发财长大后娶了媳妇就在这个村里安了家。他们闸沟造梯田种庄稼,开垦荒地栽种树木,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后来成了村里的大户,后来李家庄就叫成了赵庄。赵庄村原有9个自然村,随着时间发展,分散居民点出现弊端,较少的自然村向较大的自然村聚集发展。现仅存5个自然村,其中两个自然村的人口较少,仅有两三户。赵庄村是省级贫困村,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全村750多口人,三分之二为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作为淇县整村搬迁村之一,村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早日搬出大山,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1.3淇县赵庄村选址格局

赵庄村传统村落在选址上,多以山为背景,背山面水,藏风聚气,选址基本符合传统风水学说对于村落外部环境的要求,即“背靠主龙脉生气的主山,左右是左辅右弼的山体――青龙白虎,前有水流绕过,水的对面有山体对景”。村落选址注重村落大环境的选址,背山面水,临水而居,符合“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的选址理念,是乡村聚居环境建设的典范。村落多依山而建,因地制宜筑台建在不适宜耕作的沟坡地上,建筑呈曲线或折线,沿等高线平行布局,以“之”字形的小路迂回徘徊其间,既高低错落又层次分明地与地形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小环境的营造上体现出了较好的传统风水观,是建筑与环境融合的典型代表。这对研究古代村落选址原则中趋利避害的原则与方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2赵庄传统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堂屋为两层,厢房为一层,两层建筑底层为居住,二层为仓储,一二层之间用木质楼板分隔。建筑墙体用石块和条石砌成,用泥土和石灰摸缝,门窗为木质;建筑的二层用泥灰抹平,外涂白色石灰涂料。灰瓦坡屋顶,青色石块墙体。

2.1院落平面基本形式及功能

(1)基本形式:多样化,有一字房、“L”型院、三合院和四合院落组合布置,而且正房多为两层的建筑,两侧厢房多为一层建筑。主房一层带阁楼建筑一层作为住宅,阁楼多为储物功能。普通民宅院落进深不大,横向较宽,建筑正房多为三开间或五开间,尺寸在8-12m,进深4~5m不等,侧向的厢房面宽较窄,因此院落多为一字房和“L”型院,即使是三合院和四合院,其平面形式也不同于平原地区的三合院和四合院。(2)功能:首先具有良好的居住功能。比较适合大家庭居住,同时也满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需要,尊卑长幼,分则各有处所,聚则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其次小气候调节作用。封闭而露天的庭院可有效抵御寒风侵袭,同时又可遮荫纳阳;再次具有良好的自防、护卫功能。整体院落的外界面由院墙或房屋的山墙环绕组合,组成一道坚实的防线。

2.2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赵庄传统建筑主要为抬梁式木构架,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于梁架方向,并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枋”,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抬梁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较容易,但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屋顶形式主要是硬山式屋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从外形看颇具风格。

2.3建筑材料

(1)石材:主要为红石与青石,多用于建筑墙体、墙基和柱基。(2)木材:木材的运用比重较大,主要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如柱、梁、枋、檩等,小木做如门窗等。(3)灰瓦:主要用于建筑屋顶。地传统民居建筑中还用到黄土、树枝、柳条、麦秸秆等材料,树枝、柳条等编织成荆耙,替代传统屋顶内部的望板构造层次,在黄土中掺入麦秸秆作为粘结材料和垫层使用。土坯主要用于建筑二层墙体和室内隔墙。

2.4东赵庄、西赵庄

(1)传统街巷入村路东西向从村址南侧通过,村落街巷主要从袁大线向北发散,向北发散的街巷在村内北部和东西向的另一主要道路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因地势高差较大,部分路段为台阶。现状路面宽度约2-3米,部分为石板路面、部分为水泥路面,部分未硬化。(2)公共空间西赵庄的公共空间主要在古井区域,东赵庄的公共空间在关公庙和冯家大院区域。也是两个自然村的最早的建设区域,外围的区域都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全村的公共活动区域,是全村的茶余饭后集会交流场地。

2.5窄狭

(1)传统街巷环形的路网:以中间河道和中心广场为中心向外发散,环状组团发展,入村路南北向串联起各个环,连通各个居民院落,村中道路曲折缠绕,千回万转,环环相扣,犹如迷宫。部分石板铺砌路面保存完好,现状路面宽度2米左右,两侧住宅建筑保留着原来的风貌、尺度和格局。近年来,除部分路面都已经被改造为水泥路面外,其他方面基本上保留原有的石板铺砌的古朴风貌。(2)公共空间中心广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区域,也是窄狭自然村的最早的建设区域,外围的区域都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全村的公共活动区域,是全村的茶余饭后集会交流场地。

3价值评定

(1)古民居整体建筑形式和局部构件朴实简洁,对研究清末民初及近现代时期豫北山地建筑、石头房建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石头房建筑原真性的保护是对一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2)背山面水,依山而建的院落布局,体现的是赵庄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3)赵庄古民居的整体布局和形制,反应了当地传统文化和装饰艺术的结合,体现了豫北地区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4)村落传统街巷地面多石块、石板及碎石铺装,独具特色,街巷两侧民居多为传统的石头民居,街巷整体体现了较强的民风民俗特色,是传统街巷的典型代表。(5)街巷组织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空间布局富有特色,主次有别,层次分明,各个自然村因地制宜的街巷空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6)大小不一的空间除了各自的功能外,更是村落及住宅内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渠道,具有自然空调的良好效应,充分体现了赵庄传统村落居民利用气候原理应对当地特定环境的聪明才智。

4结束语

淇县赵庄传统农耕方式及饮食文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这对发挥传统手工业和弘扬当地的地方名牌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历史沿革和名人典故表现了赵庄村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淇县人民政府和灵山街道办事处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境内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目前已联系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郑慧铭.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6.

[2]琚鹏飞.浙江丽水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郑红.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于茜虹.商业街的传统文化属性与魅力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

苏双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