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研究
一、花鸟图案装饰――吉庆象征意义
花鸟图案装饰是指动植物图案装饰。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既是最普遍的又是重要的装饰内容。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除了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外也开始运用自然界的动植物形状作装饰,像水鸟鱼纹、卷叶草等,体现原始人对自然的崇拜及热爱。随着发展,汉朝时建筑的装饰纹样不断增多,开始分门别类,才产生各种类型的题材。其中动植物题材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等级较低,也深得民众喜爱,因此被广泛应用,并且这些题材隐含吉庆和象征意义,基本是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寄托居者美好愿望。动物类题材常见有狮子、麒麟、鹿、蝙蝠、龟、鹤、蝴蝶、鸳鸯、喜鹊、鱼类等。植物类主要有竹、松、梅、兰、菊、柏、荷花、水仙、芙蓉、桂花、牡丹、百合、海棠、万年青等。花鸟题材主要是借助动植物其自然属性加以延展、引申,起到暗喻吉祥作用。松柏万古长青,龟鹤寿疆千年,是长寿代表。还有利用谐音、形声等手法指定动植物的含义。福禄寿其代表是“蝠”、“鹿”、“鹤”。蝙蝠的“蝠”字与“福”字相谐音,故广泛被应用,在民居中许多装饰图案都有蝙蝠,并且采用五只蝙蝠代表五福临门。“鹿”与“禄”谐音,鹿也是传说中南极仙翁的坐骑,代表福气与长寿。“鹤”是长寿仙禽,也是代表长寿。再如“鱼”与“余”谐音,代表生活丰裕富足、年年有余,然而鱼的图案也是大量出现在民居中。山西常家庄园窗门上的装饰就是采用了蝙蝠、鱼及如意进行有机组合,组合成象形图案“常”字,并代表年年有余、福临门的吉祥寓意。诸如此类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比比皆是。古人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装饰图案多以植物代表其思想品格和精神气质。《楚辞》以兰草比君子,周敦颐《爱莲说》以莲处于污泥而不染比喻君子,都以植物比拟人格高尚。深得文人墨客喜爱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它们具有坚强不屈、傲雪凌霜的风骨;大受书画家喜爱的梅、兰、菊、竹视为四君子,欣赏其品格傲然的高风亮节。再如富有“国色天香”的牡丹代表着荣华富贵,因“桂”与“贵”谐音,也有象征富贵之义,并且桂子及桂花寄托“贵子”的寓意,等等。
二、人物故事装饰――教育感化意义
传统建筑装饰中还有一类重要题材是人物故事题材。该题材是将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融入传统建筑装饰中,具有浓厚的伦理性和哲理性,通过人物故事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等内涵,不仅增加建筑的人文气息,更重要是达到德化教育的目的,使居者潜移默化被濡染熏陶,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人物题材主要有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及生活情境三类。神话故事如“八仙庆寿”、“八仙过海”、“封神演义”、“哪吒闹海”、“白蛇传”、“福禄寿三星”等;历史典故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梁山聚义”、“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郭子仪拜寿”、“二十四孝”等;生活情境如“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广东潮州从熙公祠凹斗门楼石刻是石刻中的精品,最经典的就是充满生活意景的“渔樵耕读”石刻,场面人物惟妙惟肖、传情达意,表达人们热爱生活之情。总的来说,人物题材内容丰富寓意深长,形式有趣多样,在耳濡目染中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感化后世。
三、约定俗成装饰――驱邪镇宅作用
传统建筑装饰中还有一类是约定俗成,具有特殊意义的装饰。建筑装饰构件中不少是以动植物为题材的特殊称谓,并且各具有特殊意义,发挥驱邪镇宅的作用。最常见就是镇守宅门两旁雄雌相对的狮子,威猛狮子在衬托建筑等级的同时也发挥驱邪镇宅的作用。南方“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墙也是在建筑装饰中特指使用,运用阴阳五行装饰建筑屋顶屋脊等部位的鸱吻、垂鱼,悬山屋顶山尖下部的悬鱼,皆利用五行水克火的特点,希望借此避开火灾,具有压火镇宅的意义。南方民居屋脊脊尾经常以“燕尾脊”和“卷草脊”做装饰,具有象征吉祥意义及友善家门发达高飞的寓意;再如屋檐下方带有佛教图案的垂莲作装饰,等等。总体而言,建筑构件多以特定的动植物命名,以其丰富的内容形式作装饰,隐形寓意及具象明意相结合,意味深长,生动传情。传统建筑装饰中还有部分人物题材具有特定装饰的特点。家喻户晓的门神是装饰于大门两门扇上,南方和北方供奉的门神大多是唐朝名将秦琼和尉迟恭,门神装饰于临街大门上,起到镇宅辟邪作用。秦琼和尉迟恭两门神的神像在北京民宅中,其样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式、有贯甲式、有步战、有骑马、有武单鞭双锏、有执金爪,但绝无手持弓箭之像。而南方门神多为站立像,雄伟威武,正气凛然。还有灶王爷即灶神,灶王爷神像装饰于灶台之上,寄托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这些人物题材皆反应居民的风俗习惯及文化特色。人物题材在民居中运用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使民居更具人文气息,精气神十足。
四、结语
传统建筑装饰有图必有义,义必吉祥,它通过花鸟图案装饰、人物故事装饰及特殊的约定俗成装饰装点建筑,从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案中诠释出人们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优良传统及精神寄托,等等,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传统建筑具有一双能说话的眼睛,传情达意更具有艺术魅力。
作者:许树贤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