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传统建筑论文 > 城市文化建设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城市文化建设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03 01:46:00人气:582

文化底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随着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追求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城市形象。建筑作为城市主体而存在,与城市的自然、人文和文化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给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刻上烙印,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建筑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文化也永远都是城市建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1传统建筑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别具一格,四千余年延续不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体现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已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言:“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古老而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古代就远播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地方城市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发现,传统建筑要素对于城市文化底蕴的支承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无法被替代和更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历史建筑遗存的城市总是容易形成自身的特色,历经沧桑的传统建筑是城市厚重文化底蕴的最好见证。古都北京,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典范,其城市文化氛围的塑造,不仅仅被动的依赖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存,更致力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走在北京的街道,即使是在现代材料和建筑体系的建筑上,依然随处可见琉璃瓦、大屋顶、斗拱、彩绘、石雕小品等,这些都是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的体现,这使得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和谐共生,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2城市建设大潮中的传统建筑文化传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触目可见的是钢筋水泥、玻璃幕墙,这种“千城一面”的景象越来越不能得到国人的审美认同。究其原因,城市建筑的文化载体功能被忽略了,而只是注重其经济效益。即使一些建筑也蕴含了设计师的某种思想,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很难引起国人的共鸣,被大众批判为难理解的、不合时宜的,甚至是丑陋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人们处于古建筑群中时,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深切感受到民族的历史,享受到民族文化的浸润,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对于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随着建筑材料的变革和建筑高度、跨度的发展,传统的木材和结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建筑功能和效率的需要,但传统建筑文化决不能因此而被当前的城市建设所舍弃。对于城市传统文化氛围的塑造,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存固然重要,但城市的生长和更新决定了历史建筑数量必然越来越少。在这种趋势下,传承和发扬才是传统建筑文化亘古不灭的根本。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不会随着建筑的消失而泯灭,而是要在新建筑上焕发新的生机。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如果再按照原来的形制、结构和工艺去大规模复制传统做法,则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不局限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一是做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文物古建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们了解城市历史沿革、文化积淀的最直接的实物例证。二是维护和创造城市的历史环境,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中为城市的文物建筑周边足够范围内的环境做好规划设计,使传统建筑周边与城市现代建筑环境能够自然融合,和谐共存。三是在城市的现代建筑上,体现传统建筑元素,营造与城市历史相协调的文化氛围,传承民族传统建筑文化。

3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一体化”策略

廊坊毗邻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京畿要地,其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北京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不断落实,廊坊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而且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背景下,廊坊与北京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的历史条件,对于廊坊的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巨大机遇。近年来,廊坊市致力于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发掘本地区的文化产业潜力,将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建筑遗存进行了修缮,如永清县的宋辽边关古战道、霸州的龙泉寺大殿等。对于一些历史文化价值高,但没有建筑遗存的地方也进行了复建,如古县的隆福寺。这些工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通过对省属17处、市属12处文保单位进行调研,发现当地的古建筑遗存大多为遗址、石碑、构件等,在旅游价值开发和文化影响力方面的辐射作用非常有限。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廊坊已然要处于北京的一小时生活圈范围内,交通一体化使得两地的空间和距离无限拉近。对于廊坊的城市文化建设来说,如果能与北京相对接,让廊坊成为京冀旅游的前哨站,成为感受中国古都文化氛围的起始点,则其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无限光明。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就是塑造廊坊的传统建筑文化氛围。对比两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可知,差异很大。北京的历史建筑遗存丰富,虽然现代化的建筑设施也在不断涌现,但围绕文物建筑周边的新建传统形式建筑使得两者能够和谐共存。走在北京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利用传统建筑元素装饰的现代建筑,甚至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的传统形式建筑也是屡见不鲜,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城市并没有任何的违和感。廊坊虽然是一个新兴城市,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较为深厚,若能在城市建设中赋予建筑物广泛的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使城市建筑能够起到文化载体的作用,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与北京一同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区域意义重大。

4传统建筑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其建筑形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在建筑美学上也具有极高水准,可以展现民族文化特征,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城市宗教文化传播提供场所,如佛教、道教、清真寺等宗教文化场所,必须有与宗教活动内容相适应的建筑形式。二是为市容市貌建设营造文化氛围。不论是在民居区中采用古代园林、风水文化思想,还是在商业建筑中采用富含传统建筑元素的设计,传统建筑美学可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的文化品位。三是丰富城市旅游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文化享誉世界,在城市建设中积极传播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旅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四是加强市民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是世界上唯一的绵延四千余年不绝的建筑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蕴含了天人合一、中正和序、谦虚内敛、意境幽远等古代哲学思想。同时,在其丰富的题材中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国泰民安、和谐相处、遇难成祥等百姓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文化元素的存在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广大市民时刻受到熏陶,爱国爱家、宽于待人,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提高。

5结语

城市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历史积淀,着眼于未来发展,否则便是舍近求远,缘木求鱼。作为京津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廊坊在自身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可以顺应京津冀一体化趋势,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古都北京的城市文化建设对接,着力打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既能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也可在未来的发展中根植于民族传统,屹立于世界之林。

作者:袁洪升 鲁伟娜 黄昭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