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启示传统建筑论文
一、表层的提炼
这种思路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提炼出典型的传统建筑符号,适当加以变形后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例如,香山饭店在艺术处理上就提炼并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如正菱形的侧窗、壁灯和灰砖装修;正方形上带有圆形开洞的楼梯杆柱顶灯、室外平台栏板灯和路旁地灯;将宫灯加以变形的中餐厅吊灯、中庭座灯和入口庭院柱灯等等。在组织室外墙面灰砖线脚和室内木装修线脚时则依照了同一墙面划分模式。这些都使建筑的整体氛围得到完整统一。之后,香山饭店的几个典型中国传统符号常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城市建筑里。当然,也有运用得不当的例子如北京通泰大厦,在现代办公楼的带形墙面上刻意作出一个巨大的“斗”这样一个传统抽象符号,不但从建筑本身的体量与风格上显得笨重多余,而且从传统文化提练上也难以引起国人的共鸣。在提炼传统符号的建筑师中还有一个倾向便是符号的象征意义,但这种思路也往往因手段的肤浅而尚失意义。如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由黑川纪章与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合作)大做象征文章,以中轴线上的“桥”来象征“友谊之桥”,倒还显得画龙点睛,形象也算很美;但是接着又要以剧场象征幼芽,游泳馆象征和平就有些牵强附会了;最后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硬要使高层宾馆也要有象征意义,于是便将圆形平面加以修改,处理成二十边形。并等距离地豁开五条一米多宽的墙缝,形成了与梅花、樱花相似的五片花瓣式的平面。这们做的结果是将一个本应简洁挺拔的高层建筑弄得琐碎零乱。结果也不难想象无人能从建成的实物中找出些“梅花”或“樱花”的味道来。至于以图像符号形式来模仿中国传统建筑的作品更是不足取。如苏州吴宫大酒店,为与古城环境风貌保持一致,建筑风格承袭姑苏传统,采取“城墙”与“高台”相结合的手法,布局为中轴对称,城台上点缀了造型各异的亭宇楼阁。虽然看上去屋顶层次还算丰富,可惜了无新意,更由于宾馆功能布局的制约而从整体空间上难有古城聚落的神韵。看来这种借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符号的“拿来主义”实在是到了强驽之未了。
二、深层的同构
如果能够超越视觉语言符号的制约,我们的设计天地将会开阔一些。有些建筑师便从中国传统建筑深层结构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的基本形成结构,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与可塑性而具有生命力,可移植于新语系中去组织新词汇产生新释意。如上海大剧院,将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视点落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这一仍有生命力的层次上。它的平面以“井”型划分成9个方格,前部设大厅,多阶和花园,这一严谨的平面有机地组合了主要和次要舞台,观众大厅及公共场所。发挥了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布局的优势。该建筑在外显层面上则全部使用现代建筑技术语言:玻璃幕与反曲屋顶。而这些外显形象又表现了一种水晶宫殿般的纪念性和承接天地万物的博大胸怀。可见抛弃对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再现而追求传统空间和结构气质,可以使现代的建筑技术语言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上海商城也是借助这种创作理念而成功的,设计中渗透了一些中国建筑的传统手法,从建筑布局及细部处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中国建筑的语言和特征。上海商城的中国味集中表现在其底层的半室外中庭。不同香山饭店传统符号的堆砌的是,其空间及空间界面更加中国化,点到为止的栏杆、变形的雀替,高耸醒目的红柱以及点缀其间的水池游廊无不引人发怀古之幽情;而它空间尺度的巨大,水幕、旋梯的设置,现代交通的组织又让人耳目一新,其营造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及界面的高超手段,着实有振聋发聩之力。深圳市政厅实施方案又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它采用最现代的建造方法和科学技术,但与此同时又继承中国南方的优秀传统。沿袭了中国“内庭院”的布局,使这座建筑由若干个庭院组成。尤其是它的屋顶采用曲面网架拱壳,大面积覆盖其下方的市政厅建筑,屋顶的曲线和暴露的结构构件隐喻着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但给人的感觉却毫不复古的意向。虽说是华夏的精神,但全是最新的科技成就。这种意念被发挥的成熟大器便是下面要论述的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三、内质的追求
透过传统建筑的视觉表面,我们会发现支撑传统建筑外显形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法制度、思维逻辑、哲学等等。正是这种质的规定性在我们特定的自然历史环境下才会因人类的生存而产生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建筑。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仍然以其古老的智慧让世人瞩目,这也是我们民族的最宝贵的财富。宏扬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是建筑设计创作理念的最高境界。上海金茂大厦便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其设计概念是建造一座既有中国传统、又体现现代高科技成就的高耸塔楼。塔楼平面双轴对称,提炼“塔”的形意,外形呈柔和的阶梯韵律,体造型以逐渐明快的节奏向上向内伸展,不但增强了高度感,同时勾出了刚劲有力的轮廓线。金茂大厦方案一问世,便语出惊人。其用高技术手段来表现的中国古塔的韵律是那么地惟妙惟肖,却丝毫不见照搬模仿的痕迹。进入了中国建筑师一度曾十分向往的“神似境界”。这与建筑师一方面具有高超的现代建筑设计水平与技巧,另一方面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是分不开的。由于建筑师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避开了从形式、空间层面上的具象承传的俗套,而从更抽象更深层的文化美学上去寻找交融点,也便很自然地可以轻装上阵,用自己所长(技术与手法)来表现异域文化的精髓(美与气质)。同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体采用正方形和圆形两个单纯的几何形体,正方形平面的其中一组对角自下而上逐渐收分,寓“古币”的构思,立“金融”标志的追求,寓其气而无其形,充满时代感。上述两个建筑都努力去认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趣味,在美学上寻找与传统文化的共鸣,并均以高度的技术文明来做后盾,这种理念宛如给中国建筑界注入了一剂良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向云凯 单位:四川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