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文化变迁下传统建筑论文
一、以礼制文化为基础的浙中礼制建筑
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是轻宗教而重伦理的,也即讲究以“上下尊卑”为中心的礼制文化,而中国传统建筑也受到了其礼制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固有的礼制建筑,浙中地区亦不例外。在浙中地区的礼制建筑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礼制文化:
1、宗祠祭祀礼制
祭祀在中国传统礼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祖先的崇拜思想。祭祀又分为祭天、祭地与祭祖三祭,而专门进行祭祀的建筑有祠堂、祭坛、明堂和辟雍等等,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祠堂文化。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以姓氏为基础的血缘文化与聚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它其中又包含着许多传统的伦理观念与典章制度,并在风水堪舆与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深深展现出中华民族几年前来的文明成就。在我国浙江中部如金华地区的古婺州范围内,就有许多原始形态保存完整的祠堂建筑,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这些祠堂总共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姓氏宗祠、功德祠堂、乡贤祠堂与节孝祠堂等,当然其中最多的当属姓氏宗祠;另外,与其祠堂相对应的还有许多牌坊与碑刻,也是组成中国传统礼制建筑的重要内容。根据在浙中地区的十多个聚族村镇中进行调查,发现金华古婺州区域内因为位置偏僻而遭到战争的破坏痕迹较少,所以许多规模宏伟、历史悠久又建筑精美的祠堂,都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从这些祠堂之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宗族礼制文化的内容,并且其中某些姓氏宗祠时至今日仍还在发挥着其原本的功能,也即是氏族大家的祭祀场所。因为这些具有着悠远历史文化的古城古镇中的居民对于风水的探源很有讲究,且宗族观念至今未改,族内家谱也非常完善甚至近年内都仍还在续修,每个宗族都能追溯到其始祖来源以及迁移路径和分支,可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他们的宗祠建筑至今都能够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以下就通过兰溪诸葛八卦村丞相祠堂与东阳卢氏宗祠两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1.1、兰溪诸葛八卦村丞相祠堂
浙中兰溪八卦村向来以其神秘的布局、奇特的建筑以及严谨的结构而闻名,现已被列入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兰溪诸葛八卦村中的丞相祠堂就是村中的一处总祠堂,它始建于明代初期,后在太平天国时期不幸被毁于战火,又在清末民初得以重建。丞相祠堂为三进口字形平面,其中门厅、中庭与寝堂一应俱全,是一处家族祭祀场所,深刻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的祭祀礼制文化。在祠堂的口字形中间,一座高大而华丽的方形中庭在此建起,其中外阔五间而进深三间,全部都为敞开;中庭上以歇山为顶,下有三尺台基,脊高则为三十尺,屋角为嫩戗,屋檐为翼角;中间四根木柱以松柏桐椿为材,寓意“松柏同春”;廊沿处则用的是青石方柱,可防雨淋虫蛀;另外中庭两侧的庑廊各有七间,分别供奉着氏族中各位祖先神位。祠堂再往后走,则地势陡然变得高耸,十四位先贤塑像林立两厢,而在最后方的寝堂中供奉的正是诸葛孔明的神像。除此之外,祠堂中还有大经堂、春晖堂与崇行堂等,亦做不同祭祀供奉之用。
1.2、东阳卢氏宗祠
东阳卢氏宗祠位于浙江中部东阳县南门外五里处的卢宅村内。卢宅村内卢氏居民自明代永乐十九年间起就在此建立了以家族为聚点的群居村镇,并在村内的西面建立了这座卢氏宗祠。卢氏宗祠始建于明景泰七年,完工于明天顺六年;宗祠主体是一座大厅,名为肃雍堂,整体呈工字形平面;宗祠内共有三间正厅,分别带有左右挟屋;宗祠进深有十檩,以勾连搭的方式进行处理,正堂与后楼则用廊连成了一个工字形的建筑体。东阳卢氏宗祠的建筑形式其实在明代比较少见,而到了清代才逐渐多见,由于其建筑构件中具有着许多精美的木雕、砖雕以及彩绘,如今随着历史发展的沿革已经成为了浙中地区传统建筑的典范。
2、社会等级礼制
我国古代传统的礼制观念与其制度是相统一的,在建筑层面来讲就是建筑等级要与其中所居住的主人的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相统一,并且区分非常严格。比如说,宫殿与衙署是古代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主流,同时也代表着统治阶级的至高地位,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浙中地区的宫殿相比北方中原政治要塞较少,但衙署还是比较多的,衙署也是属于等级秩序比较严格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程式化的建筑特点,也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严格等级与尊卑礼制。在这些秩序与规格都非常严格的建筑之中,每一项细节都也有着其严格的等级要求,都是根据不同的居住主人而定的,坚决不能有所逾矩。其次等级的是一些在民间建筑的基础上而进行层次提高的文化建筑,如书院与园林等。这些文化建筑具有着较深的哲理性与文化性,非常明显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的文化思想、建筑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文化水平。最末等级的就是普通的民间建筑。民间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很强,它体现出了普通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并且民间建筑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直接显露出古代最基层社会里人民的审美观念。
二、建筑中传统礼制文化的变迁与现代文明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追求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现代型社会,其社会制度也早已从封建主义制度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那些传统思想中的糟粕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其建筑文化自然也就跟着有所发展变迁。在当今浙中地区,传统的礼制建筑虽然仍保存完好,因为那些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着我国的历史传统与浓郁文化,是现代人们研究古代艺术、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瑰宝,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在当今社会下浙中地区新建造的建筑中,人们的居住权力都是平等的,建筑的颜色、规格和样式等都已与居住者的社会地位无有关系,在科学建筑与绿色建筑的理念之下,人们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规划自己的居住场所,无需再碍于礼制而有所斟酌。这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亦是传统思想与现代文明碰撞的结果。
三、结语
传统礼制文化中固然有其精髓所在,在我国浙中地区,传统建筑就是几经历史的沿革与变迁,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浙中地区的劳动人民以其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形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观念,汲取我国传统礼制文化中的精华,又保存着浙中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一步步将传统建筑发展至更加完善与富有内涵。
作者:陈重东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