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雕塑的育人功能
内容摘要:城市雕塑体现着当地的人文精神及历史故事,这让许多雕塑的观摩者受到启发和影响。厦门有着众多城市雕塑。本文试图从厦门城市雕塑入手,探析城市雕塑的育人功能,并从实地考察、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研、新媒体技术传播、旅游纪念品开发、城市雕塑进校园活动等途径得以实现。
关键词:城市雕塑、思想政治教育、本土文化
一、厦门城市雕塑概述
城市雕塑是一种“强迫性艺术”,不仅表现艺术家的思维和创意,更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本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一般由政府、雕塑家、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公众等共同参与完成。厦门城市雕塑数量众多,注重历史和本土文化的展现。探析厦门城市雕塑的精神内涵,将其用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以历史纪念性为主题的城市景观雕塑以历史纪念性为主题的城市雕塑,包括城市历史大事件主题纪念雕塑和历史文化名人雕像。例如,厦门城市雕塑中有为郑成功、林巧稚、孙中山、陈嘉庚、陈化成等名人所竖立的纪念塑像。2.以厦门本土文化为主题的城市雕塑,主要包括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和钢琴文化等。厦门地处闽南金三角,是闽南文化的聚集地,其城市雕塑中有着多个反映闽南文化的作品。例如,中秋节“博饼”雕塑,闽南特产“龟果”雕塑、闽南经典民间艺人雕塑等。厦门被誉为是“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海上花园城市,这决定着厦门与海洋文化的必然联系。闽南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源地,在推动我国甚至世界海洋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非同一般。例如,早期厦门居民大部分靠海为生,他们多数有着妈祖文化信仰,所以在环岛路上塑有《妈祖雕像》,以祈求出海平安。在鼓浪屿钢琴码头广场有《八爪章鱼雕塑》。厦门鼓浪屿被誉为是“琴岛”,这个岛上的钢琴密度为世界之最,漫步在鼓浪屿上,随时可听见悦耳的钢琴声。鼓浪屿的一个主要码头就是按照钢琴的塑像来做外观的。鼓浪屿上也孕育出了许多钢琴家和音乐家,例如著名钢琴家胡友义先生。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门口就有他的雕像。厦门本土文化的内容还有嘉庚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在城市雕塑中也有所体现。
二、厦门城市雕塑育人功能若干实例
1.郑成功雕像郑成功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郑成功雕像气势雄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巨像分25层,地基深入岩层3m,并配备防雷设施,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郑成功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远眺祖国宝岛台湾。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正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2.孙中山雕像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厦门中山公园里有《孙中山铜像》。驻足于孙中山先生的雕塑前,不由得令人们追忆其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光辉一生。这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教育的宝贵财富。3.陈嘉庚雕像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其在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嘉庚先生晚年时还特地请人在集美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均可见到陈嘉庚先生的雕像,雕像表情慈祥而又坚毅,有着心怀天下的气魄。通过瞻仰《陈嘉庚先生雕像》,可以教育大学生学习陈嘉庚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4.林巧稚雕像林巧稚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她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厦门鼓浪屿上就塑有《林巧稚汉白玉雕像》,传神地刻画着她秀逸高洁的品格。塑像表情慈祥亲切,眼神充满着对患者的关怀,特别是她的双手自然地扣握于胸前,显得特别突出,让人不免联想到这双伟大的手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从而赞叹其敬业精神,也激励了每一位观看者,能将这样的精神带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5.厦门市马拉松雕像厦门环岛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在马拉松的终点附近,也就是国际会展中心的环岛路上,有一组跑步中的马拉松选手的雕塑。马拉松群雕按真人大小设计,有各国参赛选手的雕像,形态各异、表情丰富,栩栩如生,这组表现马拉松运动的雕塑群反映出了厦门与各国人民的友善融合和“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这组群雕是我们教育学生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的鲜活教材。
三、发挥城市雕塑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1.实地参观考察实地参观考察是最直接,最具象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城市雕塑,以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方法了解雕塑的制作背景,挖掘雕塑的精神内涵,这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带领大学生参观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和《郑成功石雕像》,给大学生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带领大学生参观林巧稚故居,讲述林巧稚热爱学习、严谨治学、关爱病人、无私奉献和淡泊名利的感人事迹――她的遗嘱中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这可以培育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厦门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可以积极与厦门市旅游局联系,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担当厦门各个著名景点雕塑的介绍者,为游客介绍厦门著名城市雕塑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精神实质。培训的同时,能够让大学生深入系统地了解厦门城市雕塑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从而让他们受到名人事迹和历史故事的感染与鼓舞,受到切实深入的爱国主义文化教育。3.社会调研组织在厦大学生开展以“探寻厦门城市雕塑故事”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通过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到厦门的各个雕塑景点去探索雕塑的由来,进一步了解名人事迹,从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完善自我。4.新媒体技术传播当前,比较流行的新媒体技术有微博、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和手机APP等。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之一,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将厦门城市雕塑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微电影和手机APP等形式展现给在厦门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5.厦门城市雕塑旅游纪念品开发深入开发厦门城市雕塑旅游纪念品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理念前卫、创新意识强,组织大学生进行厦门雕塑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可行性高。厦门多所高校有设计专业,我们可以联合开展“厦门城市雕塑主题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大赛”,特别是雕塑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厦门城市雕塑进行缩小与创新,开发出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通过举办比赛,可以激发在厦大学生更加热爱厦门、热爱福建、热爱祖国。6.城市雕塑进校园活动以上五种方式都是“走出去”的方式,我们还可以用“请进来”的方式把厦门城市雕塑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引到校园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把厦门城市雕塑所讲述的故事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再现出来;或者系统将厦门城市雕塑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编辑成课本,对在厦门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余伟忠.城市美学思考与实践[J].美与时代.2014(10)
2亚卢.郑成功传[M].江苏.1903(4)
3蒋铁骊.从雕塑读懂一座城――我的“城雕”观[J].上海艺术评论,2015(3)
4季峰编著.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艺术学博士文丛,2009.08
5王菲.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硕士.2014.
陈振兴 骆锦程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