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环境建筑论文 > 绿色建筑运行评价影响因素及对策

绿色建筑运行评价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31 22:58:00人气:379

[摘要]自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运行评价标准以来,设计领域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日益增多,但只有7%的项目能最终取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为了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别是运行标识项目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运行使用阶段绿色建筑评价的特点,提出绿色建筑运行评价的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运行评价标准的改进方向,国家政策制度的完善方法以及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运行评价;增量成本;激励政策

1引言

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绿色建筑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通过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了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现如今我国建筑在设计阶段往往都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但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却只占到总数的7%。可以看出我们基本可以完成绿色建筑设计,但是我们很难将设计落实,建设出符合绿色运行标准的建筑。我认为一个项目能否被称之为绿色建筑应该看其是否取得了运行标识,而不是将取得设计标识的建筑称之为“绿色建筑”。由于我国发展模式问题,建筑行业一直处于重视建设,轻视运营的模式下,各相关方对运营阶段都不重视,在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后,对参加运行标识评定并不关心。同时加上对运行评价缺乏认知,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项目在参与运行评价时受到重重阻碍。为此,本文提出我国现阶段运行评价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旨在提高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数量,最终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2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概述

绿色建筑的评价由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部分组成。设计评价是在建筑项目设计完成,且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审查通过后,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五部分内容,针对其设计资料和施工图纸进行评定,最后出具评价报告并确定等级,授予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运行评价是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评价内容在设计评价的基础上加入“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两部分,并且为进一步审核项目施工中规划设计的落实情况,及建筑运行中的实际性能,使用效果,评价机构会进行现场考核,最后在评价报告中确定等级,授予运行标识。

3影响因素

3.1增量成本

绿色建筑在建造及运营期间资金投入远超于普通建筑,而节能,节水的经济收益是有限的,更多的是环境和生态的广义收益,并且国家对于运行标识项目的财政奖励,远不能补贴建筑早期投入的高额成本,这使得项目相关方都对早期投入过多增量成本持谨慎态度,使取得设计标识的项目难以通过运行标识评定,导致如今只有少数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此外,绿色建筑的建设也与地方经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还存在开发和运营实施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增量成本的不断上涨,以至于不能达到相应的效益预期,最重要的事在回收经济成本的同时还要付出相应的时间,这就让很多的开发商及运营商望而却步。

3.2市场需求

资源短缺是困扰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一大难题,绿色建筑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发展所需更是把资源充分利用,因此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但由于消费者更多关注购置成本,不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导致现如今绿色建筑市场遇冷。如今绿色建筑只在建筑业的小范围内得到了认可,社会大众并没有接受绿色建筑,我们只在绿色建筑专业领域内干的风生水起,并没有真正的将绿色建筑推向市场。因此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是绿色建筑及运行评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3政府管理

目前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对与已有政策法规进行补充和修订,但我国的法规体系仍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缺乏灵活性,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还在不断探索阶段,对运行标识项目的财政奖励,不足以补贴开发商付出的高额成本。开发商作为投资主体更加关注投资收益,绿色建筑开发的关键在于是否会给开发商带来经济效益,此外还包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企业规模,超额收益,开发商贴现因子,利益损失等。为增强开发商的主观能动性,弥补增量成本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的管理极为重要。

4对策

4.1改进运行评价标准

第一,加强纵向扩展性。对于部分条文,应在性能,强度,效果等达标的前提下,增加材料,技术,产品等的多样性。例如第7.2.10条,对高强建筑结构材料的要求,可以通过等强原则等途径使材料强度达标,使更多符合要求的材料选型能够使用,增加选材的包容性。第二,提高可操作性。应结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水平,对部分条文的运行评价现场审查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增加其可操作性。例如第4.2.6和4.2.7条,对场地内风环境及热岛强度的规定,在运行评价中,应添加易于操作的统一规范的测验方法,以便进行现场实测,核实设计措施的落实情况。

4.2完善政策制度

第一,制定灵活的激励政策。对于投资方,加大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力度,增加高星级运行标识项目财政奖励,以补偿绿色建筑建造及运营的增量成本。简化,优化网络申报流程,增强申报效率,实现快速审批。“鲁班奖”“詹天佑奖”等评选活动,优先考虑运行标识项目。对于消费者,给予一定经济补贴,低息贷款,减少税收,减少物业管理费用等。可极大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绿色建筑运行评价发展。第二,实行强制性政策。强制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项目申请绿色建筑运行标识。强化产品,材料的监管,严格把控绿色建材的使用。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标准,降低能耗指标,从源头严格把控并提升绿色建筑性能与质量。

4.3加强绿色运营管理

第一,实现智能化管理。引入运维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及分析实现建筑的终端一键化控制,使运营资料信息化,有利于建筑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运行评价。另外,运营数据也可通过大数据整理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开发及运营收入。第二,实行梯度物业管理费。由于绿色建筑的运营需要新设备以及新技术支持,使物业方的投入过大,为补贴绿色运营产生的增量成本,物业管理费可按用户能耗量梯度收取。第三,制定绿色运营目标。物业管理方根据建筑用途,使用人群及技术,设备规格制定“绿色运营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使管理模式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定期公示建筑运营信息,实行奖励机制,让用户共同参与节能行动。

5结语

只有通过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才可称为绿色建筑,要想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首先推进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我们不仅要绿色设计,还要绿色施工,更要绿色运营。要让我国建筑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推行绿色建筑,从以前的“重建设,轻运营”里走出来,重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将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作为绿色建筑的最终标准,这样才是我们建筑行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晓娟,王建廷.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比较研究[J].城市,2013,(01):65-68.

[2]董昊.绿色建筑运营标识推广阻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3]王霞.重庆市绿色建筑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4]张峰.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J].建设科技,2008,(06):

作者:李明柱 周子芮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