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文化建筑论文 > 校园文化建筑的综合体设计分析

校园文化建筑的综合体设计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12 17:23:00人气:510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高,对公共文化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教育文化的成熟发展以及大量外国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交流学习的国家,大学校园内需要一个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用以满足学校内的国内外师生以及城市市民进行文化交流、分享自己看法以及共同娱乐休闲的场所。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创新点以及与灰空间的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浅析,并在本文结语部分对校园文化综合体进行展望。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文化建筑综合体;灰空间

随着中国让人民的公共意识以及文化水平的增加,同时随着文化全球化,更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他们有一项共同点就是:乐于分享交流自己对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文化领域的思维观念。人们渴望有公共的精神家园并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给大家。因此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在当代校园文化生活起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它给校园内的中外师生,以及校外来学校休闲感受学术气氛的群众提供了一处自我开拓,交往与创造的良好物质文化基础。如何将校园建筑综合体融入到校园生活乃至影响到校园周围的市民对文化交流的热情,是一个值得思考分析的问题。笔者试图在建筑设计方面,探讨校园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策略,旨在将中外文化交融,促进师生沟通并将校园文化类建筑综合体嵌入市民的生活中。

1研究目的

校园文化综合体是文化类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以服务交流为主体,体现着文化平等,宗族平等,社会地位平等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使校园内的国内外师生以及城市中的市民的到相对公平的机会进行文化交流以及自我完善。文化教育不应是仅限于校园内书本上的学习,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建筑中的文化交流活动来丰富自身。目的在于引起相关设计者对校园类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进一步重视,进而探究校园类文化建筑综合体对校园内师生以及城市的市民的重要价值。营造开放、平等、包容的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将校园生活以及文化生活融入于公众的生活中,为校园内师生创造出更加积极开放的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

2研究意义

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在校园乃至一座城市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他的存在为校园内的中外师生以及市民们提供了文化娱乐交往的空间,同时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校园文化综合体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的一个分支,它的城市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为目的,多种参与人群的聚集以及娱乐休闲住宿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并且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会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以往的文化建筑综合体不同,校园文化综合体主要围绕校园文化交流来展开的,在建筑尺度、设计思维、空间模式都有更加新颖的发展。“一个良好的市民空间设计应从某种程度上通过建筑形式表达出包容性、批判性、多元化的印象,给人留下亲切感”[1]一方面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可以将中外、南北文化进行交流,通过文化空间的穿插渗透来减少大空间的冷漠感,让各类文化交融,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将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场所,充分融入市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其文化建筑的社会职能,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类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校园文化综合体的本质意义。

3研究创新点

本文在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校园文化的文化交流视野下,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设计,以整体的观念分析校园综合体以及文化综合体的设计方法,得出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何种空间表现形式来展现不同文化的穿插渗透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大量的文献的阅读以及文化类建筑调研发现,灰空间能够很好地表现不同文化的交融。从文化角度来讲,无论是站在我们中国学生的角度还是外国学生的角度乃至市民的角度,国外文化都是我们不够了解的,较为模糊的一种文化形式。从空间角度来讲,在众多空间形式中灰空间可以体现出空间的模糊性以及空间的无限定性。灰空间可以同其他空间进行交融、渗透就像不同种文化的交融与渗透。灰空间可以促进内外空间的相互交融,磨平了室内外空间的生硬连接,同时磨平了建筑与城市之间、建筑与校园之间的生硬连接,具有城市与建筑、校园与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双重的空间属性。灰空间的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所谓“灰”是指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利休灰”,利休灰是一种高级优雅的灰,来源于茶道高僧千利休因而得名,是日本文化多义的象征。[2]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模糊的特性,是多种颜色低调的融合,人们可以从中捕捉到各种微妙颜色的变化。用黑川纪章的原话来讲就是“这种空间已经被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感情上的疏远。”因此,灰空间可以看作为可以使多元空间融合的第三种空间。

4研究建筑与灰空间的链接形式

4.1边缘式

边缘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建筑的边缘设置一些灰空间,这种灰空间形式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灰空间处理方式。灰空间依托于建筑,将建筑外围边缘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形成多层次丰富的复合空间。这种灰空间处理方式最为常见,众多建筑的主入口大多采用这种处理形式。这种灰空间的作用就是形成一种缓冲空间,一种建筑与外部的缓冲。这种空间形式较为随意,可塑性较强,广泛用于各种建筑之中。

4.2包容式

包容式是将灰空间作为一个大空间,这种空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便于各种空间的穿插于整体建筑之中,从而将功能整合到一起。这种空间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好地将校园、城市的公共性生活引入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达到文化建筑与校园与城市的共生的目的。并且可以在灰空间内布置一些构筑物、景观等作为装饰,点缀文化交流空间,使文化交流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并且这种包容式的灰空间处理手段,还可以整合交通提供交流场所。

4.3自由式

所谓自由式就是打破原有的秩序感,重新根据功能流线安排调整安排灰空间的位置。这种打破原有秩序的手法,会呈现出灵活自由豁达的平面形式。并且由于自由的布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入阳光,通过自然光的渗入,会形成不同交流渗透的半室外空间,无高差的不同空间体验,很好地消除了建筑的体量感。空间没有主次之分,让使用者们选择自己觉得最舒适的空间去自由的使用文化设施进行文化交流。同时可以将灰空间下沉,创造出丰富的流线层次,也可以与地下步行系统整合设计,使流线复合化,提高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交流与互动。

5总结

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将会是未来的一种校园类建筑以及文化建筑综合体的一种整合的趋势,将校园文化综合体进行推广,可以使现在的综合类多元化大学校园文化交流更加便捷,方便国内外师生、国内南北同学以及城市中的市民皆感受到文化的交融。建筑设计中采用灰空间的空间处理手法将这种文化交融空间化、实际化。正是这种校园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积极合理的设计,才能使整个社会民主、健康的发展,这才是公民社会逐步成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美)彼得G•罗伊,李健译.市民社会与市民社会设计[J].世界建筑,2000(1).

[2]刘梦昕.“灰空间”在建筑建筑综合体中的应用研究[D].2013,12.

张如意 王丽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