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文化建筑论文 > 浅谈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的德育功能

浅谈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的德育功能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18 16:10:00人气:977

一、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的内涵

1.高校建筑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容校貌等的载体,是人们了解该校、关注该校的桥头堡,是校园文化的“显型式样”之一。高校建筑文化是指通过高校建筑群体及其周围环境空间,既包括校园规划、校园环境设计、校园内各种建筑,也包括校园内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人文景观等,以及使用这些建筑所体现的评价、欣赏、情感依附等文明因素的总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从办学层次上讲属于高等教育,从类型上讲属于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职”。因此,高职院校建筑文化作为高校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高校建筑质量共有特征外,更多地融入职业性建筑元素。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特色体现在:其一,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企业性特征。“教学工厂”(有时也称为实训楼)是高职院校最显性的建筑物,也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它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生产为一体。

2.教学工厂建筑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重视与企业合作,实现了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距离”接触。教学工厂的出现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造能力。“教学工厂”是职业技术学院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最大特点,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身处于职业环境中学习,学生通过这种真实、紧密的接触,既可以学习到企业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了解职业规范,又使高职院校建筑文化更具有职业化、特色化。其二,具有服务性、实用性特征。如果说教学工厂是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的显性特征,那么,镶嵌在高职院校建筑中的教育理念则是隐性的建筑文化特色。高职院校虽然因所处区域、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管理理念、队伍建设等方面各不相同,但都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院校建筑文化更突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以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文化墙,突显了学院办学宗旨,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快速对接真实的生产需要,强调“量身定制”服务与快速反应能力。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建筑是彰显校园文化、体现校园精神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折射出高职院校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二、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独特的德育优势

高职院校建筑不是一个封闭起来的外壳,而是具有生命力的有机群体。优秀的校园建筑文化不仅能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更能为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质提供精神依托。因此,高职院校建筑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第一,融入现代高职理念的特色建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占领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在当下中国人缺少对技术与技能的基本价值认同的影响下,仍被是看成低人一等的高等教育。这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挫败感,学生们体会不到作为天之骄子的喜悦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特色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自2006年以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掀起“捣墙运动”,把传统教室改造成一个集生产、研发、教学于一体的教学工厂。

引企业入校,把教室变教学工厂,实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打造出办学特色。学生们不仅在“实战”中增长了技艺,学到了真本领,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更在学习中深刻领悟了高职教育理念,认同高职教育,不自觉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精心设计的高职院校建筑群是学生进行人格养成的生动素材

高职院校的建筑具有形势与内容的双重纪念性,并以其深刻的教育内涵和突出的德育功能而自成一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人文含量和教育功能,默默地向学生述说着学校的成长、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的德育功能探微吕雪松骄傲和精神追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环境布局大都经过专家指导、名家设计,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独特内涵。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软件大厦设计为“L”形,立面呈现生机勃勃的树状构图,寓意着初生和成长,展示了现代大学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能引发学生自豪感和归宿感。学院专业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建筑群,具有很好的宣传、标识作用,能使师生取得认同感,增加内聚力,并且时时刻刻熏陶和感染在校师生,使人感受到一种人格化的力量。它们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反映。这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远远胜过空洞枯燥的说教。

第三,合理的校园规划和空间设计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提供潜移默化的熏陶

建筑环境具有以某种可预测的方式去诱导一种行为倾向的功能。学生在高职院校建筑环境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着人际交往。这既是一种信息交换与传播的过程,也是交往双方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很多的高职院校设计便于师生直接交流的建筑空间,如在实训楼安排了各种适合师生停留、小憩、交谈、游戏的场所,并放置了舒适的座椅、沙发等小构件;在校园内的海棠园、玫瑰园、紫藤廊等校园景区旁,适当开辟一些凹形空间,围以栏杆,构成宜人的交流环境等,在这样的设计空间里便于师生之间面对面接触、交流、分享,老师的人格魅力也在悄然中传递给了学生,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巧妙的空间设计可以营造有归属感和亲和力的交流空间,这不仅对学生的求知解惑有重要的帮助,也对促进他们道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师生透过高职院校建筑这种显性的形式,能深切体会高职院校文化的隐含意义。

三、构建高职院校建筑文化德育功能新思路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建筑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因此,新时期要打造高职院校建筑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1.建造校园特色建筑,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优秀的校园建筑文化必然体现出地域性,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即校园建筑注意与周围环境、区域文化的融合,追求整体校园风格及建筑物的总体轮廓之美,追求理性设计与感性认知和谐统一。淮安是总理的故乡,总理很喜欢海棠花,在他逝世后的十二年之后,他的夫人邓颖超曾写下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海棠花祭》,以纪念她的战友、伴侣总理。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的主景区恰好有一大片海棠园,如果校园建筑景观设计中重视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在海棠园里设计一个大石碑,上面刻下邓颖超的《海棠花祭》,这一建筑小品必将成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建筑,使学生们在欣赏海棠花美丽的同时,缅怀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能够提升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底蕴,打造文化校园。

2.营造开放交流的氛围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路易•康曾说过:“学校是一处适于学习的空间环境。一群人坐在树下就自己的理解进行知识的交流……”加强产学合作、促进人才产销衔接是高职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高职院校建筑的功能布局要体现校企深度融合,融入园区办学的办学理念,教学实训区、演讲交流区、研发区、学生创业区、商业区等布局既相对独立又要集中。相对独立便于各个功能区的工作、活动的开展,遇到紧急情况便于人员疏散,体现人文关怀;而相对集中是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企业人员与学院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相对正式的交流场所,让他们在这个空间里碰撞出激情和创造的火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个交流空间,并在此停留、交谈和畅想。通过强烈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用文化观点来提升精神层次,达到培育理想人格的目的。

3.倡导建筑环境参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建筑与人的行为之间有着特殊关系,建筑是人的存在的实质证明,是文化的工具。广大学生要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必须了解本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学校需要创新建筑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本校的设计理念、建筑物的功能布局,以及建筑、雕塑、厅廊阁角的寓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良好的高职院校建筑文化环境对人所产生的作用,积淀为人的文化心理,形成特定的文化观念,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曾组织师生进行海棠园景观设计,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校园建筑环境文化艺术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维护,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把握自然、社会、人的关系,体现建筑文化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实现高职院校建筑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4.狠抓校园建筑质量,打造建筑精品工程

高职院校建筑质量关系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是百年大计。而且学生的行为心理与建筑形式、建筑空间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学校作为建设单位应该从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加大质量安全教育宣传,强化责任意识。同时,要吸收当代建筑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把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的设计理念融入校园建筑中来,建设美观、经济、实用的精品建筑工程。将建筑与新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成就、周围环境、人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高品质的高职院校建筑文化。享受建筑之美的学生在此学习和生活,既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鼓舞,增强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又得以开拓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情操,进而继承和发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承担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高职院校建筑文化,应远离官场、远离逐利、远离浮华、远离西化;要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民族、贴近传统文化,方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作者:吕雪松 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