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文化建筑论文 > 城市文化建筑设计

城市文化建筑设计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09 11:45:00人气:594

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权利和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最大限度的汇聚体”。城市的设计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而市立图书馆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建筑符号之一。

一、图书馆的由来

现今最有名的图书馆当属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的皇宫图书馆,该图书馆藏有约2.5万块泥板文献。我国古代就有各种名称的藏书机构,它们常以“阁、馆、楼、堂、斋、室”等来命名。一直到了19世纪末,“图书馆”一词才从日本传到我国。虽然藏书机构的名称各不相同,但因其收藏书籍较多,所以现代人常用“藏书楼”来形容中国古代图书馆。在古代,藏书楼多采用封闭式建筑模式,为青砖砌墙,青瓦盖顶的2层或3层对称楼阁,功能单一,布局简明。楼内开凿水池,取水防火,栽种绿植,美化环境。为了方便人们取书、看书,其舒适性和便捷性也是修建藏书楼时所考虑的重要条件。借阅空间需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所以在取得良好朝向的同时,窗户和橱幔的位置、大小等的设计都需要设计建造者的精心考究。从私家藏书楼到公共藏书楼再到图书馆的演变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今,现代化图书馆的建造不仅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路程,还反映了图书馆建筑的文化艺术水平,更体现出精神、物质、美学的三重内涵,为创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作了很大贡献。

二、图书馆的功能及结构

图书馆是供人借阅书籍的专门场所。当代图书馆设计首先是要满足其功能性的条件,其次,图书馆设计要突出时代精神,展现人性之美,响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地理分布上,市立图书馆多选择建于城市的文化中心。如,它毗邻城市的政治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以及高等教育学府等,其形成的文化圈不仅提升了市立图书馆的人文形象,还有利于综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同时,交通便利是市立图书馆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捷的交通枢纽可以满足各地阅读者的到来。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市立图书馆的大厅应宽大、明亮,大型落地玻璃窗的使用可以使空间具有通透感。同样,功能分区的划分和流线设计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厅设置借还书处、检索区域和服务台,可以方便读者快速查阅信息和借还图书。

三、个案分析

建筑最终的表现是在美学上,图书馆建筑应具有时代感和文学气息,要保持与当地独特文化相互影响的联系,并且要与当地的城市文化风格相适应。在这里,我们以某市立图书馆为例进行分析。在图1中,图书馆外观呈立面的波浪延展,打破了一贯的平整,在建筑本身上体现出一种曲线美。方硬的立方体更赋有生命力,暗示了书本中的知识是一种柔美的力量。建筑两翼高耸的柱式适当的融入到建筑的整体性中,使整个建筑外形焕发出活力。曲面与平面的衔接得当,妙趣横生,使建筑更具有多样性。整个建筑采用了横梁与柱式结构的构造方式,水泥浇筑而成的钢架结构,坚固稳定,玻璃与钢架结构组成建筑的外墙,是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在该图书馆的建筑材料上,玻璃、塑胶板的采用,使得图书馆的采光性较为优越,减少了室内对电源的依赖,方便人们阅读。这种特殊的玻璃与塑料板造价便宜,较为实用,可以减少紫外线对图书的损坏。建筑表面直接采用白色的塑料挡光板,配上红色的主题字,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米白色的油漆赋予在高大的柱式与后墙上,十分简练直白,与其它白色材质的使用相互呼应,使建筑更具有整体性。也就是图书馆的二楼区域,电子阅览室、外借部、古籍书库等一些新区域的划分使得整个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图书馆内部空间的设计上,楼梯的设计十分重要。楼梯平缓的坡度,适合中老年人与儿童的行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两边高大的扶手,保护了行人行走时候的安全。为了方便上下行人相互穿越,楼梯的宽度也要非常充足。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宽大的楼梯也能为疏散人群提供便利。在图书馆的采光设计上,采用了以下三大主要形式。立窗式――工作区部分大多是封闭的,只有局部小面积开窗。开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风,并且工作区部分自然光线不稳定且多变,所以对电源的采光要求高。高立窗式――阅览室部分,采光要求高。大面积的高立窗式,以达到充足的光源要求,保持阅览室的明亮,使阅读者更加方便的阅读。顶立高式――大厅公共区,顶立高式的玻璃墙壁使得大厅的宽敞始终保持明亮,光线充足,采光性较好。现代图书馆的建造设计不仅要从选址环境、空间布局、材料与技术等方面来充分体现出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而且还要从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周边环境以及配套设计来表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专业化特色,体现出建筑的审美性。图书馆建筑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它是功能性、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具有满足社会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功能。当代图书馆设计中,功能性的设计体现了美学中的“善”。同时,科学性的建设和规划满足其规律性,体现了美学中的“真”,功能性和规律性在人的自由创造基础上最终构建了美。

作者:唐媛媛 李明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