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从和城市融为一体、重视文化建筑的内容、统筹整合线性设计等方面浅析了文化建筑在建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设计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理念,就是目标整合,这一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建筑以及辅助设施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筑 设计 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出台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至今,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升高,而且当这一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越来越期待高质量的文化生活。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条件,也加快了城市中文化建筑的发展步伐。基于此,笔者总结了此文。
1文化建筑和城市相融,彰显活力
公共服务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文化建筑。它可以使某一地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得以汇总、呈现,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文化建筑的外形功能,建设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影响着城市活力的展现方式和文化建筑本身的使用效率。
1.1文化建筑或集中,或分散在城市中,各有其位
文化建筑的功能,主要有演出、博览、科教宣传、综艺等几大类,功能不同,性质和面向的对象就各有特点,地理位置的分布,有集中、分散两类。一是,文化建筑怎样分布,宏观上来讲,要考虑城市的规模大小、空间的使用规律,从微观上来讲,还要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一直以来,在城市规划时,公共设施的配置,采取分级配置的方式,城市规模越大,差距越明显;二是,土地如何规划,还是要根据城市的具体功能划分来定夺。分级和分区,使得文化建筑趋向集中;三是,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城市中文化建筑的分布,会干涉到新建筑的地址选择。总而言之,在最近的几十年,国内的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文化建筑明显不足的现状,这种状态,遇到城市扩建的情况,就会产生大量文化建筑扎堆的状况,这些扎堆的文化建筑,被政府看做是拉动城市规模扩建的动力。另外,从文化建筑的效力来讲,集中建设和分散建设各有各的优劣势。文化建筑如果集中建设,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吸引群众的眼球,互通互融,迅速地、完整地展现某个城市的文化精髓。集中建设的劣势是,文化建筑集中建设,范围太大,尤其是在一些诸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过于集中的服务范围,可能使得服务不均匀,或是多样化的建筑物放在一起,是统一还是彰显自己的个性,这是一个很难定夺的事情,太集中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没有了“随机应变”的机会;分散建设文化建筑,能够灵活地融入到某一地段,提升该地段的文化活力,彰显了建筑本身个性的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地改造或是扩大建设规模,然而,文化建筑过于分散,不利于相互融合、补充,规模不大也形不成大的震撼力。所以,总前文所述,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文化建筑的选址和分布。所以,在决定文化建筑的建设模式时,要结合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合的分布模式,才是最好的。
1.2整合、联动,提升活力
文化建筑在某一城市中,不是孤立的,它要与城市的功能和结构紧密关联。城市产业结构的改革、转型升级,都和土地使用密切相关,社会和产业之间的联动更活跃,城市中,公共活动让城市的环境更美,更具活力。在国内的很多城市中,文化建筑、城市交通、商业活动、辅助设施等有机结合,让整座城市更具活力。文化建筑的功能和美观共存,让城市生活更健康,因此,我们说,文化建筑的规划,要和整座城市的规划相呼应,这就相当于,提高了文化建筑设计的要求。举例说明:陕西省临汾市,规划建设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与滨河绿地有机融合,即提高了绿地景观的活力,又让文化设施的作用得以很好的发挥。;又如深圳市的城市规划,以大剧院为中心,把博物馆、美术馆等富有创意的文化建筑联合起来,形成相邻的街区,这种“混搭”,集文化休闲、社会生产于一体,形成一个文化中心。这些都是很成功的案例。
2加强内容体现
文化建筑本身的被赋予的文化内涵,要比普通建筑深奥的多,而且文化建筑的设计理念也比较新颖。在社会多样化发展的时代,国内的文化建筑呈现出全新的印象,文化建筑的设计也在随时推出新的理念,极大地激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建筑的内容建设显得尤为关键,一些建筑落成之后,虽然外表设计很新颖,但是实际内容却没有突破,有些甚至不能使用,这就显示出内容的关键性。
2.1策划要综合考虑各个实际因素
策划是项目建设的第一个步骤,它是极为关键的。项目策划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的地点、土地的使用方法、项目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的步骤规划、项目的功能、项目的规模大小、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等等。策划是保证文化建筑合理设计施工的关键,特别是一些规模很大的文化建筑,策划的作用尤为关键。借鉴国内最近几年的文化建筑策划经验,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文化建筑策划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混合使用土地,文化、服务两大功能有机结合,尽量降低工程造价,上述的这三点,是项目策划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结合文化建筑所在地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文化建筑的策划,才能让建筑物的内容更丰富,让文化建筑的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2.2文化建筑的外形也要讲究实用性、功能性
和一般意义的建筑物一样,文化建筑的根本也是实用,文化建筑的发展本身就是人们需求的发展,所以,文化建筑的功能要全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功能不同,内部的构造就不同,例如: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展示,其内部构造也方便文物的展示。主要功能所需的空间(例如:博物馆的展厅),和一些辅助设施的空间(例如:博物馆内的洗手间)要协调平衡。在文化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是必需的,但是并非越大越好,文化建筑内部的设计应该注重功能空间的设计,功能空间是新观念、新技术、新需求的展示,当然,它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设计文化建筑的功能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适合实际情况的才是最好的,高精尖的配置不见得适合当地的情况,例如,剧院的演出空间和演出所需的设备,要结合当地的表演特色进行设计,很多地方的剧院,表演空间长期闲置,占据空间,后期养护还要浪费资源。因此,文化建筑项目的策划,一定要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保证物有所用。
3大力提倡集成设计
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不断改革发展,以前很多不现实的想法,借助技术的力量得以实现。“梦想的实现”,一方面极大地带动了建筑业的改革,在实际的建设项目中,新的及时、新的理念被应用,同时,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矫揉造作的想法和设计的合理性相违背,然而一些“空想”往往和文化相提并论,这个时候,主观的梦想和客观的缜密思维孰重孰轻,就必须严格定夺。建筑项目的设计必须要把建筑物本身的外形、功能与周边的环境相统一,当然前提是建筑物的空间和内部的功能要结合到位。不管哪个年代,需求永远是推动改革的动力,建筑业也不例外,然而,改革所涉及到的技术,也不单单是个“旁观者”。以文化建筑为例,如果没有技术作支撑,那么注定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和功能是混乱无章的。现在,我们要积极推崇为达目标,有机整合的设计思路。我们知道,建筑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空间需求,空间需求不同,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功能、基础设施的表现方式也不同,集成设计思路,就是将建筑物内部的不同表现形式,统筹整合,达到提高系统功能性的目标,这也是把单个专业的线性设计,统筹整合成立体空间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质的改革和提升。
4结语
总之,文化建筑要比普通的建筑复杂的多,工程造价、后期养护的花费都会比普通建筑高,而且,文化建筑在初期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水平、气候条件、风土人情以及整个城市的规模,力争使文化建筑的设计更合理,更科学。
参考文献
[1]王O,王泽坚,朱荣远,龚志渊.深圳市大剧院―蔡屋围中心区城市更新研究[J].城市规划,2012(1):40.
[2]何镜堂,等.宁波帮博物馆[J].建筑学报,2011(11):36.
作者:王笑天 单位:山西省第二建筑设计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