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节能论文 > 建筑制冷节能方式研究

建筑制冷节能方式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03 06:19:00人气:433

一般来说,在寒冷气温下,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而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流动,所以根本不会有热从室外进入到室内,可利用不受气温影响的辐射线即太阳辐射,促使室外的热进入室内。抑制室内的热量流失。空气对流等是热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另外,室外的低温空气进入室内也属于热流失的一种现象。如果对建筑物的维护结构采用完全保温措施,使得建筑外围形成一个保温层,并且对于夏天保持室内低温,同样具有良好效果。寒冷地区不使用采暖设备是不可能的,在采暖设备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省能耗的方法。如精心设计采暖系统,把热量集中在人活动较多的范围,避免浪费热量在人不经常走动的地方。比如通道,地下室部分加上避免温度流失的保温门、保温墙体等。

制冷节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比如双层玻璃的隔热原理,对于照在玻璃面上的辐射线,采用反射或吸收的方法,减少进入室内的热量。这时被玻璃吸收的热,也不会通过再辐射和对流传递到室内。对于庞大的建筑外围来说,抑制辐射热进入室内,具体的做法就是设置障碍物。但是建筑物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采光、通风等条件,这样就不宜选择背阴的地方建造建筑物,如果遇上比较好的方位条件,可利用地物,例如用西侧的建筑物或树木、围墙等,也有遮挡阳光的效果。在屋顶或外墙面上设遮挡太阳照射物,不仅能遮挡辐射热,而且还有通风冷却的效果。对于需要制冷的夏季,东西水平方向照射很强,水平的屋檐或百叶窗就不起作用了,必须采用竖向的遮挡物。

2)抑制导热传热进入室内。在气温很高的热带地方,特别是在干燥性气候的地方,一般在夜间都很凉快。另外,由于大地的温度往往要比室内的气温低,所以也可以利用由地板和地下室外墙的导热产生的散热效果。导热是建筑物受太阳辐射后变热的部位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只有温度差才能决定导热的方向,所以抑制导热进入室内即可使用厚的、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或者设空气层,或进一步减小表面积。

3)抑制对流热进入室内。只有在室外气温比室内气温高时,才容易向室内产生对流传热。在制冷设备的运转过程中,若不关闭窗户以及与非制冷部分交界的出入口,制冷效果将会降低。但有时在日落之后,也利用出入口与室外降低了的气温进行通风制冷。

4)促进辐射热从室内消失。只要物体的温度在绝对的零度以上,就一定向外界发射辐射热,同时又接受其他物体发射来的辐射热。当辐射进到室内的热少于从室内散出的热时,就会使室内出现冷却的现象。为了使建筑部位表面的辐射热散失掉,就要用低于建筑物部位表面温度的物体把建筑物包围起来。为了使建筑物冷却,白天可促进没有太阳照射的北面等建筑部位和开口处散失辐射热,而在夜间可以促进整个建筑物散失辐射热。

5)促进散热。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室内的热就会通过建筑部位的内部向室外传导,为了冷却建筑物,要促进这种热传导。受太阳辐射的建筑部位外侧,温度一般都很高,但这些热在凉爽的春秋季节,可以通过受不到阳光照射的外围护结构的阴影部分向室外导热。当夜间室外气温降低时,所有的建筑部位都能向室外散热。地下室的外墙和与地基相接的地板,由于与其相接的外侧地基土的温度基本是恒温的,而且往往要比室温低,所以可通过对外的导热来冷却房间。为了取得良好的导热效果,可以把建筑部位作得薄一些或是采用金属板等,也可以增大建筑部位的表面积。并且为使室外的低温空气进入室内,排出室内的高温空气,可利用开口部位或者缝隙以及室内外的空气压力差,即风势或温度差。另外,为使热从建筑物的外表面向空气中散失,除与风势或表面积有关之外,还可利用外表面水汽化吸热进行散热。

6)蓄热效果的利用。由于太阳辐射和其他热源而被提高温度的建筑部位,对于制冷来说将会成为热负荷。当有太阳辐射进入室内时,如果地板等部位的蓄热量小而且隔热性好,这些部位的表面温度就容易升高,使室内变热。如果建筑部位的热容量大,就能承受住太阳辐射或气温升高等暂时性的热负荷,即使停止了制冷设备的运转,室内温度也不容易升高。对于制冷来说,最好是墙等外围护部位的热容量大,外侧有保温层。一般在需要制冷的时候,大地的温度比室温低。因此可以与大地直接相接,利用导热传热使室内冷却或使用干井使空气冷却。

建筑节能与各个系统节能有着密切关系,从建筑设计图纸开始,建筑物向光面,外墙选材,水电线路合理分配等等。每一环都跟建筑节能效果息息相关。而在选用现代化设备,例如大型新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中央空调等设备,虽都能达到让室内温度宜人的效果,但其功能,环境需求并不一样,不能盲目统一采用。所谓建筑节能,作为建筑从业人员,就是在不降低人生活品质和舒适度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设计,使得建筑物尽量降低能源消耗。此篇浅显文章,目的在于让大众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让国家的节能计划更好地开展。(本文作者:聂翔 单位:大连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