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 

日期:2019-11-14 05:40:36人气:127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各大高校广泛实施扩招政策,办学规模迅速扩张,资金来源也呈现出多元化,导致高校财务风险随之加剧,这就对新时期高校的财务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管理会计的相关技术工具方法有效应用于高校的财务工作中,能大大提升高校的决策成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管理会计在高校有效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就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展开分析,而且提出管理会计在高校推广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应用

一、高校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

管理会计是分析性会计,主要根据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搜集、整理、汇总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及其他内外部相关数据资料,有机融合单位的战略、业务、财务,运用数学和统计等一系列专门技术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报告,能在高校的预测、决策、规划(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等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完善高校的会计工作,提供全面的管理信息,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现代高校实行科学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要有财务会计对外报送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等方面的信息,而且要有适合高校内部管理决策的各种信息。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列为会计的两个重要分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财务会计遵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采用专门的会计程序和核算方法,对整个高校的运营活动进行核算,定期编制正式的会计报告,主要为高校外部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其他投资者、开户银行等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信息,它着重反映过去,属于“对外报告会计”、“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不必全受统一会计规范的约束,采用会计、统计及其它多种方法,可以对整个高校、某个责任部门、某个责任人进行核算;可以对运营活动的全过程、一个阶段或一方面进行核算。管理会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以灵活多样的报告形式,为高校内部各级管理者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定量的、定性的,定量信息除价值单位外,还经常采用非价值单位。现代管理会计已将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统一起来,是“经营型会计”。

(二)能动预测高校发展前景,直接参与科学决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预测、决策是现代管理会计最具能动作用的职能,处于核心地位。管理会计预测高校发展前景,就是按照高校的总目标任务,充分考虑行业特质,找出有关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经济数量模型,确定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数量关系,了解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预计、推测关系高校发展的战略战术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与问题,为高校内部各层级做出最优的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管理会计的决策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搜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资料,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分析、比较有关的评价指标,并从中选择出最优的行动方案,这也是管理会计人员能动地直接参与高校科学决策的过程。如年度招生计划(专业与规模)的预测决策、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最佳时机和融资、投资方式)的预测决策等。正因为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作出的决策才是理性的,减少了行为动向的盲目性,它是高校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分配资源的基础,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高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优化。

(三)统筹规划,合理预算,强化高校

运营的过程控制,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规划是管理会计对高校未来(一般为3年)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进行科学筹划与安排,在内容上比战略目标更为具体、明确。它要求高校在科学预测、理性决策的基础上,将事先确定的有关经济目标合理分解落实到预算(一般为1年)的各有关具体项目中,从而有效地组织协调好高校的人、财、物各方面以及招生、教学、实习、就业等各环节的关系。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通过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及时地对高校的日常业务活动实行严密地动态追踪、检查、管控,加强过程的防微杜渐,以确保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一般包括预算的落实、定额的制定、进度的安排以及对实绩的盘查、记录,对差异的计算、分析和督促不当行为的及时修正等。

(四)促进高校核算成本,公正考评

内部管理绩效,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创造力我国公立高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与教育事业收入,一直以来未完善成本核算工作,无盈利要求。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财务运行的安全高效,高校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重视成本费用的核算。管理会计在对高校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等的基础上,应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工具方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在保证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通过建立起严密的绩效考评制度、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运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等工具方法,对高校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公正考评单位整体、内部各部门、业务活动、个人的实绩,作为高校各层级奖惩的依据,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增强价值创造力,促进高校持续优化发展。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的主要应用

根据管理会计相关指引的规定,高校可以结合行业属性和自身实际,在兼顾公益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参照企业相关应用指引,选择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并加快其应用的系统化、集成化,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

(一)高校的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根据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将一定业务范围内发生的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成本性态,高校成本可先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发生正比例变动,单位成本却保持不变的成本归为变动成本,如学生实习费用、学生奖助学金;总额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单位成本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的成本归为固定成本,如直线法计提的房屋折旧费;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却不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先归为混合成本,再选择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合同确认等方法,将其最终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如含基数的电话费和电费。固定成本又分为酌量型和约束型,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能改变酌量性固定成本数额,如广告宣传费,高校应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控制其绝对额;约束性固定成本则不受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的影响,一旦形成,短期不会有重大变动,如校舍的折旧费、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高校可以合理扩大招生,以充分利用基本运行力,降低生均负担的约束性固定成本。在高校应合理确定各项费用的成本属性,以便管理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而且这也是本量利分析、预算等工具方法准确应用的前提,但在一些相关的论文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对高校的一些具体费用项目的归类各执一词,相差甚远。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相应的规范中除了对成本性态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外,还应有具体的划分标准,而且尽可能罗列出高校所有的费用项目并统一将其归类,以便各高校参照使用,避免各校、各人在实务操作中对概念理解不一,各执其是,各自为政,测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会计数据失去可比性,导致错误决策。

(二)高校的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研究其变动的规律,从而为高校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提供支持。其中,“本”是指成本,高校主指各项办学成本(费用);“量”指业务量,高校主指学生数;“利”指利润,高校主指事业结余。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为: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其中的单价,在高校主指生均收入,主要是各项生均财政拨款及物价部门核定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等。本量利分析可用于高校的招生决策、投融资决策和成本费用管理等。本量利分析方法一般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析、边际分析、敏感性分析。其中的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分析),可以用于测定保本点(利润为零)高校应有学生数,作为高校招生决策等的预警,只有超过保本点,高校才能盈利。我国目前对高校尚无具体的盈利目标要求,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自我确定目标利润,控制目标成本水平,并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型确定保利点应有学生数,进而确定新学年保利点应进新生数,再结合历年录取率倒算出保利点招生计划审报数。高校会因专业不同而收费标准不同,职业院校五年高职的前三年与后两年收费标准不同,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收费也不同,所以一般应采用产品组合的目标利润分析,在服从国家相关部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寻找最优的“产品组合”,以实现最大利润。

(三)高校的战略管理

高校在制定与实施长期发展目标、中长期的事业规划和重大改革等过程中,可选用战略地图等工具方法。高校在设计战略地图时,应根据高校行业属性和自身管理需要来确定四个维度的名称和内容、战略主题和绩效指标:在产出维度,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财务层面)、生态效益等方面确定;在客户维度,应从学生实习和就业单位的评价等方面定位;在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从创新优化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业务流程确定;在学习与成长维度,高校应当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识别关键驱动因素,从人才培养与晋升、职工满意度等方面确定。高校的战略管理应遵循目标可行、资源匹配、责任落实、协同管理的原则。

(四)高校的预算管理

高校的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正日益发挥出核心作用。高校在落实战略规划、编制中长期预算和年度预算时,可选择或综合应用弹性预算、作业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工具方法。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对于与业务量(如学生数)关联性大而且有定额标准的业务,可采用弹性预算;对于作业流程和资源消耗清晰的业务,可采用作业预算;对于预算基础已发生较大变化的预算项目、新项目可采用零基预算;现行高校已开始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和三年滚动预算。目前,高校应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严格预算的审批和调整程序;严格执行既定的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的监督,完善预算绩效考评。

(五)高校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对运营中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高校通过成本管理,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达成教育经费的合理化、高效化使用。高校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以利进行成本核算。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高校的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单位预算会计核算执行收付实现制,而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执行权责发生制,并且为了满足成本核算需要,设立“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科目,这就为管理会计一系列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在高校的有效运用奠定了基础。高校在成本管理中可选用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等工具方法。对于经常性项目,高校可依据有关政策和定员定额标准,按照高校的事业属性对成本内容分类分项地制定出标准成本;对于业务比较复杂、间接费用占较大比重的项目,高校可采用作业成本法,按照“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成本动因逻辑进行成本管理,避免资源浪费,消除无用作业,促进高校各项作业改进和流程优化;高校可运用完全成本法核算单位整体、责任中心、主要业务活动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六)高校的投融资管理

高校的投融资管理应遵循战略导向、价值创造、风险匹配的原则。高校融资是指高校根据自身战略规划,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之外选择一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比如需要按时还本付息的银行贷款,而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营运使用。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学科建设、校舍的新建租用、设备的更新维修、价值评估等决策中需要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就可选用贴现现金流法、项目管理、约束资源优化、情景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贴现现金流法运用于高校的项目投资决策和价值评估时,是通过对方案预期的各期现金流入、流出量按恰当的贴现率在同一时点进行贴现值的计算和比较,从而判断其财务可行性,其中的贴现率体现了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标的风险的回报率。对于高校的一次性项目,如一项工程、研发项目等可选用项目管理法,按照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后评价等程序实行,其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生态效应,高校应根据项目的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并严格执行。

(七)高校的绩效管理

高校的绩效管理可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模型等工具方法。在对高校整体、内设部门、某业务活动和人员进行绩效管理时,都可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高校可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规定选用通用和共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也可根据考评对象和要求设计个性化的指标,包括结果类指标和动因类指标。在对高校整体、内设部门、某业务活动及“战略地图法”中也可采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从产出、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合理设置指标及其权重,兼顾长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目标、过程和结果指标的平衡。规模较大的高校可将系(院)、部、处、室等内设机构划为责任中心,以各责任中心为对象,责权利相结合,进行成本管理、预算控制、业绩考评等。

(八)高校的风险管理

高校的风险管理可选用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工具方法,现行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三重一大”控制就可以采用。高校的风险主要是业务中的低效、浪费和舞弊,高校应梳理各项业务流程,确定风险点,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分析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重要性级别,选择恰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高校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高校应构建起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理、报告和考评等管理制度,采取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内部授权审批、业务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具体的风险控制手段。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推广应用的策略

目前,管理会计在高校因受到内、外部多方因素制约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各界应哿ν模忧扛咝9芾砘峒频睦砺垩芯亢屯乒阌τ茫源俳咝H娣⒄埂O纸锥斡Ω菔导手鸩阶龊靡韵录阜矫娴墓ぷ鳎旱谝唬浯彻勰睿涌旄咝5墓芾砘峒铺逑到ㄉ瑁坏诙忧啃嘌担嵘咝5墓芾砘峒朴τ盟剑坏谌⒅馗咝!肮芾砘峒朴氩莆窕峒啤薄安莆裼胍滴瘛钡牧诤希坏谒模菇嫦蚋咝9芾砘峒频男畔⑾低常迪质莸募捎牍蚕恚坏谖澹忧慷愿咝9芾砘峒朴τ玫募喽胶图ㄐЭ计溃Vす芾砘峒票ǜ娴母咝в氚踩

四、结语

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的学费等事业收费执行的是“收支两条线”,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等款项先要缴入“财政专户”,然后财政根据单位年初预算数和收支进度均衡拨款,从专户拨回的数额才作高校财务会计的“事业收入”数,这样往往会出现当年的实际收费数与“事业收入”数据的不一致,有时还会相差较大,这在招生不稳定的高校是常见的(如一些高职院校),加之学年度与会计年度不同步,所以高校的管理会计在进行相关的核算和分析中,对收入的取数及其成本费用的配比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另外,要注意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两边相关数据的比对解析。

参考文献:

[1]张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181-182.

[2]吕蓓蓓.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分析[J].智富时代,2017(06):474.

[3]黄强.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6(1):142-142.

作者:汪雪峰 单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