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企业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运行环境、监督制约等方面的问题,正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亟需管理会计发挥其促进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优化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优势消失殆尽,当前的国有企业同样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资源重组,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许多国有企业开始引进管理会计,这对国企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因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又叫分析报告会计,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管理控制,二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既是会计学的分支,也是管理学的组成部分。通俗的说,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会计人员采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报告,对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控制,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失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国有企业内部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经济资源浪费严重、工作效率偏低等,其他诸如不守规章、徇私舞弊、内幕操作等问题亦时有发生。另外,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未落到实处,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虽然经过多年的应用,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学术界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理论架构还存在很多争议,其他诸如管理会计中的机会成本、成本差异分析等理论研究也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矛盾,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去。所以,多数国有企业采用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方法来进行财务控制和预算,与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高素质人才紧缺
管理会计是一门崭新的会计理论学科,它对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很高,管理会计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还要具备经营分析、成本控制等管理技能。但在现实中,多数国有企业还在沿用传统成本分析方法,其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不高。
(四)信息不能得到有效沟通
管理会计脱离了简单的数据核算范畴,需要对企业各业务流程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使管理会计能够及时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并且要求管理会计对企业各业务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若国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势必会影响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强烈,特别是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等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因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难以实现会计数据的资源共享,给管理会计应用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三、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优化对策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氛围
首先,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努力营造管理会计成长的适宜环境。其次,积极发挥管理会计的主导作用,促进国企相关部门更新观念,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最后,国有企业要转变经济理念,变追求发展速度为追求实际效益,侧重企业效益的创造,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的责任观念,提高管理会计的利用率。
(二)大力推动国企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是国企落实管理会计应用的第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应从国有资产改革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难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引进其他经济形式,盘活国有企业这潭死水,从本质上理清国有资产的产权问题,为国企改革扫除外部障碍。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调整资本市场的战略布局,对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使其获得新生,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国有资本的经营主体地位,促进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协同发展。为了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采用员工持股制,在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广泛吸收民间资本。此外,国有企业还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从精神层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管理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有助于管理会计人员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和控制的工作,使得企业的成本得到控制,实现企业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优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有效的对传统的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的认识进行变更,从企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自身也是对成本控制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的机型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和落实,促进成本控制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并且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成本控制对自身的切身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对成本的控制实现企业利润的提升和增加,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提升和优化。其次:有效合理的进行成本预算的管理工作,让成本控制得到有效发展。专业设备制造的成本预算应该对相关的预算人员的专业和职业素养,能够有效的根据设备生产的各方面的成本进行计算和估计,从而制定与实际相贴合的成本预算策略。同时在对成本预算的落实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障成本预算的有效性发展。另一方面,并且在对相关的成本预算的管理方面可以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对部分成本预算落实有效的员工进行合理的奖励和鼓励,全方位的优化成本控制点评价考核的制度,实现成本预算的落实率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得企业设备和资金的利用效率的提升,还可以实现成本控制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成本资金的支撑,实现企业的全面有效的发展和进步。最后:对相关的成本控制的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对成本控制的行为进行规范,让成本控制的质量和作用全面发展。成本控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在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和应用,对于不足的地方进行有效的完善和优化,逐渐形成的成本控制的完善的体系。从而在实际的成本控制的体系建设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成本的利用状况进行修补和完善,在企业不断的发展中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成本控制根据符合和贴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一份效益。并且专业设备制造的成本控制应该涉及企业的各个部分,全面的构建本的思想,从而建立“分层核算,目标分解,绩效挂钩”等等的内部控制机制,让每一个部分都能有效的明确和认识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目标和作用,通过多种制度的规范和限制来推进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有效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成本控制在专业设备制造的企业中的应用和落实,可以使得企业的设备和资金的利用效益进一步的优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的意识进行提升和优化,对相关成本控制的制度进行完善,让成本控制更加快捷高效的运行,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的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更芹.浅析化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
[2]王晓格.浅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8(17).
[3]李伟亮.浅析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J].财会学习,2018(17).
[4]宋安娜.浅析车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28).
作者:王朝卫 单位:云南云天化商贸有限公司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